李兆文
時下正掀起一股名師評選熱潮,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從省到縣,很快評選出一大批“名師”。不過從評選的標準來看,這些名師的評選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技術(shù)、技藝的層面,重量不重質(zhì),重名不重實,以至當今少有真正的“名師”出現(xiàn)。斯霞的“童心母愛”證明,名師在愛的里面,在學生的幸福里面,而不是天天讓學生或者自己生活在一場場現(xiàn)場會、一節(jié)節(jié)公開課里面?!耙詫W定教”,讓學生在老師的愛與責任的關懷下,愉快并刻苦地學習,這種愛是讓學生接受并感受到的,而不是單向的嚴厲的愛,更不是狂躁的、壓制的愛。
名師之愛是大愛,是真誠并持之以恒的堅守。大愛并非只愛自己和家人,而是愛他人;并非只愛一部分人,而是愛“全體”;并非只愛一時,而是愛永久。大愛無言,大愛無聲。名師從沒有想過要通過教育來謀求教育以外的東西,教育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對孩子的愛,不是一種教育藝術(shù),更不是一種策略或技巧,而是從心底散發(fā)出來的人性芬芳。比如名師李鎮(zhèn)西,從教多年來始終都懷著一顆愛心,堅持到每一位學生家去家訪,堅持為每一位學生過生日,堅持在中午休息時為學生朗讀文學名著……他在教育后進生萬同的時候,面對該生屢教不改,反復無常的狀況,始終沒有放棄,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管理教育他,最后使得該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李鎮(zhèn)西老師所做的這些事情,如果沒有超人的毅力,是很難辦得到的。而我們的許多普通教師,缺乏的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毅力??梢哉f,楊瑞清、魏書生、李鎮(zhèn)西這些名師們令人佩服的并不一定是他們做出了多大的成就,而是他們那種對教育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對所有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正是名師之愛的靈魂所在。當我們凝視著我們理想中的這些名師之愛時,當我們聆聽了大師們對這種凝視的深度解讀時,教育就多了一份鮮亮,世界就多了一份錦燦。
名師之愛有著如母性般的天職感和召喚感,為了孩子執(zhí)守教育生命的真善美。這不是一般的師愛可以做到的。師愛是教育的本源,名師之愛是全部的身心的傾聽和接納,正如一個叫徹子的學生找教育家小林宗作談話,一談就是四個小時,而小林宗作從頭到尾都沒有厭倦之意,耐心認真地聽她把話說完……這就是名師的“責任的在場”,猶如熟睡中的母親,常常會因為嬰兒一個輕微的翻身而驚醒過來,被召喚感賦予名師一種內(nèi)在的警覺,一種特殊的“聽力”。這種召喚感還來自于對現(xiàn)實的正視,承認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盡管猶豫、徘徊、埋怨過,但終究還是從改變自己做起。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是這樣,讓現(xiàn)實的困難化為潤澤生命的因子,讓母性般的天職感在內(nèi)心流淌。也唯有如此,我們對名師的全部期許才能因這溫暖的注視而被孩子全部感應。名師之愛,其實就是給教育生命一個端坐的“首席”,然后從容地畫一片“最后的葉子”。
名師之愛還是師生共同的感動,使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及心靈都在公正、公平中朝著高尚的理想提升與互動。名師之愛是美的啟迪和美的開光,他能透過細膩的教育的肌理撫摸到孩子春天般鮮活的生命的開始與萌動。也更能喚起孩子心中的愛,凝成師生共同的愛。因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長大后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教會學生去愛,這是名師與普通教師的不同之處。名師之愛強調(diào)了人性中積極的建設性的方向,努力挖掘?qū)W生的一切潛力,包括愛與感恩的素質(zhì),所謂心里有愛,心懷感恩,以至于教出讓自己感動的學生,而當你為學生感動時,學生也會為你而感動。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個隆重的存在,你不可以忽視,更不能輕視。名師不給學生一種威壓,也不為自己添加崇拜的砝碼,名師之愛就如街角轉(zhuǎn)彎處的一盞燈,她能照亮,卻不會標榜自己的存在。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思考、生活、心情、壓力、感受都莊嚴得令人動容,感動于他們的喜悅,感動于他們的哀傷,通過學生而感受自己生命的脈動,留住共同的感動,更留住共同心動的時刻!
臺灣一位校長說,“名師再造”是一種創(chuàng)新經(jīng)營,創(chuàng)新經(jīng)營的動機叫作“愛”。我們看一個“名師”的職業(yè)道德的高尚,就要看他對學生的愛付出多少,孩子又能接受多少。付出得多,孩子不一定能“照單全收”,只有真正做到“有心”,把握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孩子才能“心領神會”。
所以,名師的愛在教育過程的所有細節(jié)中。細節(jié)文化的底蘊和深刻含義往往一般人難以把握,但名師卻了解認知細節(jié)之美,用細節(jié)來塑造人,把握教育生命的細節(jié),醞釀教育過程之美,他們的成功就是對學生愛的細節(jié)的匯聚。
美國西雅圖有一位老師,有一天他對全班同學鄭重承諾,誰能背出《圣經(jīng)·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nèi)容,他就邀請他在太空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這段文字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背誦全文無疑相當難,但到太空餐廳參加聚餐會是每一個學生夢寐以求的,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望而卻步。幾天后,一位11歲少年,胸有成竹地站在老師面前,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誦全文。老師好奇地問:“你為什么能做到?”少年不假思索地說:“因為我竭盡全力?!?6年后,該少年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軟件公司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是的,比爾·蓋茨不是盡力而為,而是竭盡全力。而他的那位老師也是言出必踐,兌現(xiàn)了諾言。沒有“愛”,沒有“心”,沒有注重“細節(jié)”,就無法想出這樣的點子。而比爾·蓋茨也正是經(jīng)歷這樣的磨礪,潛能才得到極大的發(fā)揮,并由此堅信:只要竭盡全力,就能做到最好。由此可見,“名師”不僅在于技藝的高深,更在于有“愛”、有“心”才行——向有“愛心”的教育之路前行,竭盡全力。
(作者單位: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明發(fā)濱江分校)
責任編輯 謝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