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振華 馮美霞
摘 要:嵇康和阮籍同為魏晉名士,但玄學對他們的影響卻不太相同。嵇康師法老莊,剛峻激烈,阮籍師法老莊,卻以佯狂掩飾自己的狷介。這是因為阮籍所受玄學影響,沒有嵇康深刻和徹底。阮籍追求莊子的逍遙游,但他內(nèi)心始終有著儒家入世思想的根基。后來的士人,景仰嵇康,仿效阮籍,使玄風以另一種方式存于士人的生活。
關(guān)鍵詞:嵇康;阮籍;魏晉名士
中圖分類號:K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09)04—0191—03
漢魏之際,經(jīng)學逐漸式微,玄學開始繁興。到了魏晉時期,“學者以老、莊為宗而黜六經(jīng),談者以虛薄為辯而賤名檢”①,清談玄虛之風,被于朝野。玄學名士們稟承老、莊余韻,蔑棄儒家禮度,以一代玄風取代漢朝的讖緯神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他們把《老子》、《莊子》和《周易》并稱為“三玄”,以他們理解的老莊思想來注釋儒家的經(jīng)典,形成了儒道兼綜的思想格局;同時,他們用恬淡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去拯救被儒家名教壓抑的人性,力圖擺脫儒家所崇尚的繁文縟節(jié)的束縛,追求一種超脫放達的人生。眾所周知,嵇康阮籍是魏晉文學的杰出代表,那么,隨著魏晉玄學的發(fā)展和演變,玄學帶給當時的士人什么樣的影響呢?嵇康和阮籍生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又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呢?反觀他們的人生,我們可以看到玄學留在他們身上的深深印跡。
一
嵇康,字叔夜,《世說新語》云其有“龍章之姿”。《三國志?王粲傳》注引《嵇康傳》:“學不師授,博洽多聞,長而好老莊之業(yè),恬靜無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藥。善屬文論,彈琴詠詩,自足于懷抱之中。”他的好友向秀后來在《思舊賦序》中說:“嵇志遠而疏?!睆倪@些描述里,可以看出嵇康追求的是一種恬靜寡欲、超然自適的生活。這種生活的最基本的特點,便是返歸自然,但又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不是虛無縹緲,而是悠游適意,自足懷抱。這正是玄學思潮在人生理想上的一種典型反映??梢哉f,嵇康的生存方式與莊子很相似,勇于抨擊黑暗現(xiàn)實,勇于斗爭,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和個性解放。他積極師法老莊,并深受其放達無為、親近自然思想的深刻影響,希望自己能夠擺脫外物牽累,實現(xiàn)精神上的逍遙自由。嵇康受莊子影響甚深,莊子思想的物我兩忘、返歸自然、心與道合、逍遙游境界是嵇康努力踐行的人生境界。莊子曰:“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雹谇f子的物我兩忘是他的人生理想,為此,他主張逍遙自忘?!扒烧邉诙邞n,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雹圻@種逍遙是一種精神上的逍遙,“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④。這是心與道合、我與自然的泯一。從嵇康的諸多詩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子的影子。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之十五)“琴詩自樂,遠游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與人?長寄靈岳,怡志養(yǎng)神?!?同上詩之十八)“流詠蘭池,和聲激朗。操縵清商,游心大象。傾昧修身,惠音遺響。鐘期不存,我志誰賞?”(《酒會詩》七首之四)他所追求的這種優(yōu)游閑適、了無掛礙、怡然自得的生活,跟莊子的返歸自然是一致的。這與當時的建安士人及時行樂、詩酒宴會,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悲涼之音就完全不一樣。他的“垂綸長川”、“得魚忘筌”都讓人想到莊子的避世,“游心太玄”、“游心大象”“含道獨往”都是莊子的“道”的境界。
而嵇康最為人所稱道的主張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他在《釋私論》中提出的重要命題。他說:“夫稱君子者,心無措乎是非,而倒違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于矜尚;體亮心達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能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嵇康與名教完全對立,“無矜尚,是非不存于心,氣靜神虛,體亮心達,通萬物之情,一事之來,不人為地考慮得失,任心而行,則自然是是非非,心中無私,就能越名教而自然。不能做到越名教而自然,便有偽飾……任實,就是任情實,即任心。有偽飾就不能任情實,要任情實就要反偽飾。這也可以看出來,他之主張‘越名教而自然帶有強烈反對名教的虛偽的性質(zhì)”⑤。此誠如魯迅先生所指出的:“魏晉時代,崇奉禮教的看來似乎不錯,而實在是毀壞禮教,不信禮教的。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倒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因為魏晉時所謂崇奉禮數(shù).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為他們和不孝有關(guān),但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于反對自己的人罷了。于是老實人以為如此利用,褻瀆了禮教,不平之極,無計可施,激而變成不談禮教,不信禮教,甚至于反對禮教?!雹捱@也是嵇康的悲劇。他后來的被殺,不僅是因為他忤逆流俗,更在于玄學對他的影響,嵇康把玄學理論發(fā)展為他親身踐行的人生觀,追求個性自由,把人性從禮法束縛中解放出來,這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是不容于水火的,最終只能覆滅。嵇康高潔的一生,是令千古士人崇敬的,同時也令千古士人唏噓難已的。
二
阮籍,字嗣宗,《三國志》言“(阮籍)才藻艷逸,而倜儻放蕩,行己寡欲,以莊周為師”⑦?!稌x書》云“(阮籍)容貌魂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善怒不形于色……博覽群籍,尤好《老》、《莊》。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⑧?!妒勒f新語?任誕》劉孝標注引《竹林七賢論》云:“諸阮前世皆儒學,善居室,惟咸一家尚道棄事,好酒而貧。”阮籍自幼受到儒學的熏陶,在內(nèi)心深處,對傳統(tǒng)道德價值十分看重。但“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殘酷現(xiàn)實,與他的“濟世志”理想形成巨大的沖突。這種沖突令阮籍苦悶郁結(jié),深感失望痛苦,由此他轉(zhuǎn)而在老莊思想中尋求慰藉。他對老莊思想有相當深刻的理解,詮釋“三玄”的著作《通易論》、《達莊論》、《解老論》都有較高的水平,并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儒家思想與老莊無為之道兩種矛盾的思想,在阮籍身上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人生觀和處世方式。
阮籍行為放蕩,但內(nèi)心十分痛苦,其代表作《詠懷詩》八十二首就是他內(nèi)心苦悶的宣泄?!对亼言姟分卸鄷r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嘆。其三十二:“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资ヅR長川,惜逝忽若浮?!贝搜詴r光易逝、人生短促。但在體認人生短促的同時,體認道之無窮。這與老莊玄學思想的“道無所不在,化生天地萬物,而且無始無終”是一致的。還有一點,感嘆人生短促,即使明君和圣人都不例外,也體現(xiàn)“圣人有情無情”這一玄學命題。這也說明,阮籍對于人生無常的嘆息深受玄學的影響。其五十:“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菜。誰云君子賢,明達安可能。乘云招松喬,呼吸永矣哉!”從時光之流逝、人生短促中走向求仙。其六十五:“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濱。朱顏茂春華,辯慧懷清真。焉見浮丘公,舉手謝時人。輕蕩易恍惚,飄搖棄其身。飛飛鳴且翔,揮翼且酸辛?!薄帮w飛鳴且翔,揮翼且酸辛”既有深沉的憂生之嘆,又有神仙也不足信之感。生命短促、神仙也無法挽回的深切憂傷,在阮籍的詩文里屢見不鮮,這也正是玄學思潮對阮籍的影響的結(jié)果。自建安以來,個性覺醒對于珍惜生命的思潮,發(fā)展到正始時期,可以說是更加深化和哲理化了。
身處易代之世,阮籍對其時世俗的污穢深感厭惡和憤懣。他與嵇康一樣,對當時統(tǒng)治者提倡的名教有著強烈的憤激之情?!对亼选妨?“鴻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設次序,事物齊綱紀。容飾整顏色,磬折執(zhí)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厲貞素談,戶內(nèi)滅芬芳。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委屈周旋儀,姿態(tài)愁我腸。”看到這很容易使人想起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提到的“七不堪”,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于禮法之士的深深厭惡。阮籍任誕不羈,蔑視名教,《世說新語?德行》注引王隱《晉書》云:“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頭散發(fā),裸袒箕踞?!蓖蹼[《晉書》又說:“鄰家女有才色,未嫁而卒,籍與無親,生不相識,徑往苦之,盡哀而去。其達而無檢,類皆此類也?!边@樣不拘禮教的事情也不止一樁?!妒勒f新語?任誕》記載:“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cè)。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又記:“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蜃I之。(《曲禮》:“叔嫂不通問?!惫首I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還有大家熟悉的一事:阮籍母死居喪,飲酒食肉,是禮法所不能容的,但其實他悲痛至極,以至“舉聲一號,嘔血數(shù)升”,這又豈是一般的守禮法的孝子所能做到的?正所謂“真情袒露而哀樂至到,無須禮之緣飾”。
基于對現(xiàn)實清醒的認識,阮籍從儒家思想中走出來,接受老莊的價值觀,蔑棄名教,厭惡世俗的功名富貴與欺詐偽飾,追求莊子所追求的逍遙游境界?!肚逅假x》云:“夫清虛寥廓,則神物來集;飄搖恍忽,則洞幽貫冥;冰心玉質(zhì),則皎潔思存;恬淡無欲,則泰志適情。伊衷慮之道好兮,又焉處而靡逞?!鼻逄摿壤?、飄搖恍忽、冰心玉質(zhì)、恬淡無欲,這種無所系念、空靈幽寂的心境正是來源于莊子摒棄物累、妙合于道的“虛”的境界。阮籍所追求的正是這樣的心與道冥的人生境界,飄忽如遠離人間的神仙境界?!肚逅假x》和《大人先生傳》中有諸多與神女同游、令人神往的描繪?!洞笕讼壬鷤鳌分猩鷦拥孛枥L了正如莊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飄搖于天地之外,與造化為友,朝餐陽谷,夕飲西海,將變化遷易,與道周始?!闭菍ΜF(xiàn)實污濁的失望和無奈,時世混亂,兩次“禪讓”,名士被殺……阮籍悲哀苦悶,無所適從,深感無望,也因此早年“善為青白眼”的他能在晚年做到“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不議時事,終日縱酒,也因此能遠禍全身、終其天年。
可以說,嵇康和阮籍同為魏晉名士,但玄學對他們的影響卻不太相同。嵇康師法老莊,剛峻激烈,阮籍師法老莊,卻以佯狂掩飾自己的狷介。這是因為阮籍所受玄學影響,沒有嵇康深刻和徹底。嵇康任心而越名教,為統(tǒng)治者所不容,阮籍是“依違避就”⑨,得以善終。阮籍追求莊子的逍遙游,但他內(nèi)心始終有著儒家入世思想的根基,所以他不能向嵇康那樣灑脫,老莊無為逍遙的思想始終只是他解脫人生苦悶的精神力量,是他向往的理想境界,而嵇康則是為這種理想境界努力親歷踐行。而后來的士人,景仰嵇康,仿效阮籍,借老莊精神解脫人生苦悶,使玄風以另一種方式存于士人的生活。
注釋
①《文選?晉紀總論》,中華書局,1977年。
②《莊子?大宗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③《莊子?列御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④《莊子?逍遙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⑤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tài)》,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96頁。
⑥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而已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⑦《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wèi)二劉傅傳》,中華書局,1975年。
⑧《晉書》卷四九《阮籍傳》,中華書局,1974年。
⑨“依違避就”為羅宗強先生在《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tài)》(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一書中總結(jié)。
責任編輯:何 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