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泰案應沿著法律的軌道走
中國尋求國際身份認同,以市場法則對付市場法則,以公平的法律對待所有的公民、所有的經(jīng)商者,就是最好的大國名片
葉檀
胡士泰間諜案正在向法制的方向發(fā)展。
新華社8月11日報道,上海市檢察機關以涉嫌侵犯商業(yè)秘密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澳大利亞力拓公司上海辦事處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捕決定。而在7月9日,上海市國家安全局對外證實的表述為:力拓上海辦事處4名員工“刺探、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從“竊取中國國家機密”到“涉嫌侵犯商業(yè)秘密罪”,意味著對“力拓間諜案”涉案人員犯罪性質(zhì)定性已經(jīng)降格。
力拓4名員工聘請了知名律師進行辯護,力拓員工劉才魁的代理律師陶武平曾為周正毅辯護,胡士泰的代理律師段祺華曾參加多起涉及跨國公司的案件,曾擔任上海幾起腐敗大案的辯護律師翟建為葛民強辯護,他的律師事務所還將為本案的第四名被告王勇辯護。
不論是間諜案,還是侵犯商業(yè)秘密罪,最后要由證據(jù)說話,由法庭裁決?,F(xiàn)在胡士泰案從國家安全局移交檢察機關處理,走向公訴程序,是走向法律正義的重要一步。
不過,胡士泰案發(fā)展至此,捆綁法律手腳的繩索不少。
一是各方輿情洶洶,胡士泰案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政界商界法律界人士紛紛介入,政界與商界人士的過分關注,有可能成為法律的絆腳石。國際方面要求中國法律透明、威脅中國此舉將影響國際聲望的呼聲不斷,澳方高層人士的介入使該案件與外交密切相關。
為了維護中國的法律尊嚴,中方此時要做的是以完美的程序與法律的正義,向國際社會宣告中國是個法治國家,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左右中國法律的獨立性。而胡士泰案的公開審判,與疑犯的辯護權,正是顯示法律獨立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是經(jīng)濟考量可能扭曲法律。中國是制造大國卻是資源稀缺國,2008年我國進口鐵礦石4.4356億噸,金額高達605.3163億美元,相當于澳大利亞2007年貨物出口總額(1413億美元)的43%。不僅中國需要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澳大利亞更需要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
全球市場一體化的結果是市場“歡喜冤家”必定得在同一口鍋里吃飯。就在鐵礦石案件進行過程中,力拓連續(xù)發(fā)表聲明,8月11日,力拓的聲明表示,力拓正努力解決員工被拘這一問題,并將繼續(xù)其在中國的業(yè)務,包括維持從澳大利亞運進高品質(zhì)鐵礦石。
事實上,離開中國這么一個龐大的出口市場,力拓將很難維持高速發(fā)展的勢頭。胡士泰案發(fā)生后,我國的印礦、巴西礦進口大增,而澳礦進口趨弱,對于澳大利亞是個不小的壓力,甚至澳大利亞的資本市場也受到影響。
雙邊的互補關系如此之明顯,博弈力量如此之均等,以至于警告甚至謾罵之后,雙方還得回到談判桌上。這就是商業(yè)規(guī)律,一切以市場利潤為重。
如果以為為了爭取國際份額中國就該坐視商業(yè)利益受到侵犯,顯然將加劇中澳雙方日后的不對等競爭;如果以為為了掩蓋國內(nèi)經(jīng)濟結構的失衡,就諉過于他人,中國的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小。
中國尋求國際身份認同,以市場法則對付市場法則,以公平的法律對待所有的公民、所有的經(jīng)商者,就是最好的大國名片。
在經(jīng)濟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美國新移民數(shù)據(jù)居高不下。美國國安部8月13日公布2008年移民報告,2008年加入美國國籍的新移民達到104.7萬人,比前一年猛增58%。全球腦力、高級工人匯聚于一國,軟實力在此突顯。沒有寬松的市場環(huán)境與一視同仁的法律,能夠成為人才高地、技術高地與經(jīng)濟高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