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曉等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一次教育研討會上,學前教育不公的深層次原因被逐一分析。
據(jù)介紹,《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了“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55%以上”的目標。但業(yè)內人士認為,按照目前發(fā)展速度來看,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存在一定困難。
據(jù)與會者分析,由于此前存在學前教育的產業(yè)化導向,如果不對現(xiàn)有制度進行修正,那么學前教育將陷入產業(yè)化高收費的泥潭中難以自拔。“如果我們目前的政策不作調整,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礎得不到恢復,那么實現(xiàn)普及目標就會有困難?!焙颖笔〗逃龔d原副廳長韓清林說。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指出,造成學前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是在國家層面缺少學前教育法規(guī)。“這個法是一定要立的?,F(xiàn)在由于沒有這個法,引申出來很多問題?!钡谝粋€問題就是發(fā)展規(guī)劃的問題?!昂芏嗟胤蕉紝W前教育列入了發(fā)展規(guī)劃,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非常虛,不能落實。這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jù)要求有關部門這樣做。”第二個問題是體制的問題。“學前教育究竟是義務教育還是收費教育,這是關系到學前教育生死存亡的問題;其次是學前教育公辦與民辦的比例問題;再有就是各級政府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責任,現(xiàn)在并沒有明確。”如果體制問題迎刃而解,機制問題就好解決。這位負責人說,在機制問題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價格,而價格機制必須根據(jù)公辦園和民辦園的數(shù)量來確定。
“學前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的解決之道不是‘削峰而是‘填谷?!敝袊鴮W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馮曉霞說,在制定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時,應首先加快學前教育的立法進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曾熱切呼吁加大力度發(fā)展學前教育。她告訴記者。我國目前有關學前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數(shù)量不少,但其中的問題也是很明顯的?!艾F(xiàn)有法律法規(guī)已不能解決學前教育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比如學前教育與社會各界、家長以及社區(qū)間的關系。而且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本身有疏漏和不完善之處。比如忽視幼兒園的權利,未對幼兒園教師的待遇等予以切實保障?!饼孄惥暾f,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立法已經具有了良好的契機和基礎。
一個園長的兩次轉制記錄
王向紅
1997年,我挑起了江蘇無錫市東湖塘中心幼兒園園長的重任。從我擔任園長起,有三段經歷:轉制前、轉制后、回購后,可以說是特定形勢下農村幼兒教育事業(yè)曲折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1997年至2000年,主要完成了撤點并園的工作。我鎮(zhèn)原有20所村辦幼兒園。由于規(guī)模和人員的問題,保教質量很難提高。因此,在小學撤點并校的基礎上,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至1999年,撤掉了15所村辦幼兒園。
在各方面的工作逐步步入正常軌道時,突然吹來了一陣幼兒園轉制之風。我園成了原錫山市第一所“產權全部轉讓”的私立幼兒園。
改制后的5年里,雖然我本人竭盡全力,但幼兒園仍然難以維持。我們沒有了鎮(zhèn)政府每年10萬元左右的撥款,農村幼兒園的收費也相對較低,資金問題一直制約著幼兒園的發(fā)展。與廣大家長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相比,我們的差距實在太大。
在多次爭取下,2005年2月1日,東湖塘中心幼兒園由東港鎮(zhèn)人民政府接管和主辦。第二次改制,我又從一名私立園的園長成為無錫市東湖塘中心幼兒園的園長。對5年間體制的兩次轉換,角色的兩次變化,我感想很多,體會也很多。
資金對比。我園原來是一所二類幼兒園,按文件規(guī)定,每個幼兒每學期收管理費300元、保育費300元、雜費50元,合計收費650元。這些收費既要考慮日常開支、教師工資福利,還要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設備,就沒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幼兒園的再發(fā)展和提高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更不用說收回資金。我明顯感覺到,缺少了政府的扶持。農村幼兒園的建設非常困難。自2005年2月1日由鎮(zhèn)人民政府主辦后,一年中,政府撥給幼兒園教師人頭經費20萬元、改建經費18萬元、設施設備投入47萬元。有了政府的關心和支持,2005年12月,我園順利通過了無錫市一類幼兒園的評估驗收。
師資隊伍對比。幼兒園第一次轉制后,教師沒有了安全感,總覺得前途渺茫,對工作缺少了熱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自己也放松了要求,不參加大專進修、不申報教師資格、不參加職稱評定等。在轉制的5年中,流失了好多教師,其中有些還是教育教學的骨干。二次轉制后,好多以前出去的教師想回到幼教崗位上來,原來留在幼兒園工作的教師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他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進修學習和各項評比活動,工作熱情被重新調動起來。
保教質量對比。幼兒園轉制為私立園后,為了生存,唯有精簡人員。如在保證每班兩位教師的前提下,減少管理人員。我既是園長,又是總務、會計、教師、門衛(wèi)、清潔工,身兼數(shù)職,整天忙忙碌碌,管理水平很難得到提高。由于是農村中心幼兒園,轉制時幾所村辦幼兒園也進行了轉制。雖然中心幼兒園要管理好村辦幼兒園,但由于不存在經費上的管理,所以5年里中心幼兒園對村辦幼兒園的管理是失控的。導致村辦幼兒園的保教質量明顯下降。二次轉制后,中心幼兒園按規(guī)定配備了教職工隊伍,管理水平和保教質量明顯提高。另外,對村辦幼兒園負起了管理的責任,充分發(fā)揮了中心幼兒園的示范作用?,F(xiàn)在,村辦幼兒園也已通過無錫市優(yōu)質幼兒園的驗收。
幼兒園轉制政府不能缺位
陳恩倫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幼兒園的體制改革漸次推開,以新型產權形式和治理形態(tài)為特征的“改制園”“托管園”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其不同于傳統(tǒng)的發(fā)展模式在給幼兒教育發(fā)展帶來資源與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產權問題、市場化問題、經費積累問題、運行與管理方式問題等。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政府發(fā)揮調控作用,更需要政府建立統(tǒng)一的制度性規(guī)范措施?;谡谟變簣@轉制過程中主導地位的必然性,政府在轉制中必須承擔主要責任。
制訂幼兒教育法律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幼兒教育的法律?!队變簣@管理條例》頒布于1989年,其中并未對政府發(fā)展幼兒教育的責任作出具體規(guī)定。在2003年10部委頒布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中,對幼兒教育的管理體制、公辦幼兒園以及事業(yè)單位所辦幼兒園的轉制只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規(guī)定。由于沒有建立相應的執(zhí)行監(jiān)督機制和問責機制,其有效性受到影響。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僅靠公民個人的自覺性是難以實現(xiàn)的,通過規(guī)范立法,有利于提高幼兒教育的效率和效力,節(jié)省成本。
完善幼教轉制制度
針對轉制中的問題,需要完善幼兒教育轉制的制度。轉制制度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轉制的目標和采用的轉制形式。(2)轉制幼兒園的組織管理制度和政府及教育部門的監(jiān)管制度。(3)轉制幼兒園的自身投入和政
府投入及監(jiān)管方面的制度。(4)轉制過程中妥善安排原幼兒園的教師和幼兒的制度。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計劃經濟體制下幼兒教育的條塊分割局面導致我國幼兒教育發(fā)展很不平衡。所謂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責任,是指在幼兒園轉制的過程中,政府積極引入多元投資主體,將投資的重點放到一些轉制后發(fā)展困難較大的幼兒園、邊遠的農村幼兒園或者條件較差的城市幼兒園,在引入市場作用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宏觀的管理和指導,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
分擔幼教投入責任
幼兒園轉制的實質意義在于改變傳統(tǒng)的幼兒教育單一的投資形式,打破原有的投資格局,而不是完全市場化的自生自滅。完全市場化與教育的本質是不相符合的。從世界范圍來看,幼兒教育經費來源很少是單一的,大多是多方分擔。幼兒教育經費的主要分擔者是政府和家長。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包括全面的投入和有選擇的投入。有選擇的投入主要關注處于不利地位的兒童或來自社會底層家庭的兒童。幼兒教育的投資責任應該主要由政府承擔,政府投入應該占生均教育成本的大部分。
協(xié)調利益主體間關系
政府在幼兒教育轉制過程中還應承擔協(xié)調利益主體相互關系的責任,包括轉制幼兒園與政府的關系、轉制幼兒園與投資者和舉辦者的關系、轉制幼兒園與原園教師和幼兒的關系等。政府的協(xié)調作用要視國情和教育發(fā)展狀況而定。幼兒教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導致受益主體多元化,帶來成本的分擔和利益的分化矛盾,所以需要政府出面協(xié)調相互的利益關系,引導相關利益主體實現(xiàn)“多贏”,共同受益。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
唐池
我已很長時間不敢看美術班教出的兒童畫了,這些畫中受褒獎者往往是那些畫得惟妙惟肖的、成熟老到的作品,可惜它們實在太像一幅畫了,太早掌握了成人的規(guī)則和規(guī)范,因而很少能在那樣的畫中找到真正屬于兒童自己的天性和天賦。這種感覺就像看那些小小孩硬著嗓子學唱老生老旦的角色,表演難度不能說不高,表演技法不能說不精湛,但是那種拉腔作調、故作老成、喪失了本真的感覺聽著實在覺得殘忍。我總是在如雷掌聲中免不了心疼那些不再童年的孩子。
其實,與我們的文化中急于讓孩子靠近成人世界的認識相反。絕大多數(shù)藝術家發(fā)現(xiàn)了童年的寶貴資源,兒童那種對藝術天然的感受力成為藝術家們畢生追求的至高境界。畢加索曾說過:“我曾經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蓖袪査固┰诨貞涗浿袑懙溃骸拔夷菚r不就已經獲得了現(xiàn)在所需要的一切了嗎?我掌握得那么多,那么快,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連其中的百分之一都沒有得到過。從我五歲到現(xiàn)在,只存在一個跳躍。幼兒時期的我與現(xiàn)在的我,這中間的距離非常非常大。”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可是談到兒童美育時,我們總是帶著某種異常的警覺和謹慎。我們每每擔心的不是那些老師擔不起這份責任,而是擔心他們缺失兒童本位,忽視兒童天然的審美力,過早將成人意識灌輸給孩子,讓孩子遺憾地遺失了他們的思維規(guī)則和審美特質,讓他們的思維過早接受成人的思維束縛,永遠失去了他們天然的創(chuàng)作天賦和活力。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chuàng)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