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
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次重大革命,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思品課學習興趣、優(yōu)化思品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特別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新課改、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今天就顯得尤為重要,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進而取得良好地教學效益
心理學的實驗表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從視聽結合獲得知識能夠記憶65%。視聽結合、形聲統(tǒng)一的多媒體技術能夠直接強化教學效果,形象生動,直觀易懂,便于學生記憶和運用。如學習八年級《思想品德》第四課“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時,學生比較難于理解,且對這方面的接觸不多,我選取學生熟知的“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洪戰(zhàn)輝”的事例,引出名譽的概念,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種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遠遠優(yōu)于單一感官感知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技術產生的教學效果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利于保持。并且,運用多媒體技術中的數據壓縮、多種媒體集成和綜合呈現、網絡資源共享以及靈活的查詢方式等,有助于提高教學的信息量。同時,教師運用各種多媒體工具能夠較輕松地制作出高質量的教學軟件并重復使用,免去了辛苦抄寫板書的苦惱(當然必要的板書還是要有的)。通過網絡資源的共享和各種交流方式,教師可以提高教學軟件的質量并吸收好的素材、思想,不斷為自己“充電”,從而提高課堂活動質量和教師自身業(yè)務水平。對于學生,信息技術除了能為其提供更多信息外,通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展現和虛擬現實的情境或網絡體驗,還能增加其興趣和提高學習質量。同時利用圖像、動畫和視頻媒體等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在課堂中增加了簡單交互式的練習,給予及時強化和反饋(正誤均有不同聲音的反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有利于多方面綜合教學目標的實現
任何學校的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影響,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思品課教學當然也不例外。教學目標中應該包括情感目標,即學生在對已、對事、對他人、對群體的情感、體驗的健康、豐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發(fā)展。自然,教學的完整目標,還應該包括學生意志、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不能只有認識目標,也不能是以認識為主,其他目標如情感、意志、交往等只是為其服務,而應是相對獨立的、又有相關的多方面目標的綜合。這一傳統(tǒng)教學的弱項,運用多媒體技術卻很容易實現(當然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需要結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如在講“我愛我家”時,我播放了中國奧運健兒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力克群雄、勇奪冠軍、為國爭光的精彩畫面,學生看到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興奮不已、議論不休。這時畫面一轉,放出運動員平時訓練的鏡頭,訓練場上“立志為國爭光,勇奪奧運金牌”的橫幅,一堆堆穿破的運動鞋,一張張揮汗如雨的面孔,一天天千百次重復的苦練……運動員頑強拼搏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國爭光的決心,深深地感動了學生。在這里豐富多彩的景象代替了抽象的語言,學生的情感在碰撞中交匯融合,達到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的境界,這教師用抽象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灌輸、說教,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有利于滿足教學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等方面要求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的圖形界面和反饋信息,教師和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控制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當場的學習情況,靈活控制視聽信號的強度、呈現時間的長短、反復的次數,并可以調節(jié)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分開或同時傳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閱讀相關的材料,也能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能夠較好地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難報三春暉》時,我用媒體機播放了中央電視一臺曾播放的公益廣告“媽媽洗腳”的片斷,引起了學生的震撼,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思品課教學既可以激活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又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功體驗
學生在教學中參與什么,怎樣參與,這是他們在教師的要求或引導下自主選擇的結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合作,激發(fā)他們各方面的潛能。例如,一組學生在選擇制作反映“合作競爭求雙贏”課件時,將小時侯學過的古文《三個和尚沒水吃》,改編為動畫片《新三個和尚有水吃》。張三、李四、王五三個和尚,借鑒古時“三個和尚因互相攀比導致沒水吃”的事例,經過仔細研究、科學安排,形成了“三人用三角架一起抬水”、“三人順序輪流挑水一天”和“三人分工輪流挑水、做飯、清掃寺院”等多種方式,整個故事并不復雜,但由于與學生原有知識的聯系,再加上幽默動感的畫面和夸張有趣的配音,短短幾分鐘,全班同學都在笑聲中不知不覺中進入課堂討論。這樣一個課件,制作者顯然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這些工作無論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還是合作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當然由于學生各自的情況不同,教師可以組織全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不同的小組中去,每個小組根據課本內容與教師的提議自主選擇參與的內容。在小組里學生們也需要根據各自能力、特點等進行分工合作。這樣既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又解決了學生個體差異的發(fā)展問題。
盡管學生利用電腦多媒體主體參與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惟一源泉。因此,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是主體參與不斷深化和參與步驟不斷升級的重要保障。無論是參與簡單的配音、圖片的掃描,還是復雜的動畫制作、歸納提升,都貫穿于整個教學目標的統(tǒng)率之下,層層推進。只要有學生參與的課件制作,教師都應在畫面上醒目地打出制作人、策劃人、配音等學生的名單。學生在課上有精彩的表現時,教師可以出其不意地放一段優(yōu)美音樂獎勵一下,或打出一段激勵性的語言肯定一下。有時在做習題訓練時結合動感畫面,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積極爭取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感覺、成功的體驗。教師還要適當地在課堂上點評學生制作的各種課件,點評他們選擇的材料與主題的聯系程度,制作出的效果對突出主題所起的作用等。教師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主體參與非常重要,既以鼓勵為主,同時也要符合學生表現的實際,評價的語言根據評價的內容進行變化。這樣每個參與的學生既有成就感、被尊重感,同時也意識到成功既是參與的結果,更是參與的起點,在不斷強化思維訓練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這樣的過程是學生難以忘懷的,這些成功的體驗和對成功的渴望會使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更為自覺、主動、持久。
總之,在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筆者巧妙地運用了先進的教學手段,既較好地激活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滿足教學的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又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功體驗的機會,還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和取得良好地教學效果的多方面教學目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