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摘要自訴是我國刑事訴訟方式之一,如果采取自訴的方式,被害人必須承擔舉證責任,但是在實踐中,存在被害人取證能力較弱等缺陷,本文對此進行了淺要探討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自訴 舉證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
一、自訴舉證制度的缺陷
在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中,并行著兩種訴訟制度,即:自訴制度和公訴制度。也就是說在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不法侵害的時候,當事人可以通過公訴和自訴的方式尋求救濟和保護。
從理論上看這兩種訴訟方式具有相同的救濟效果,但從實務操作結果來看,自訴案件的成功率卻并不那么樂觀。在公訴案件中,被害人只要通過向有關部門報案,(如公安機關、檢察院、人民法院等,)把他所知道的客觀事實告知公安機關與檢察院,那么后續(xù)的偵查、取證、起訴等相關程序就可以得到來自國家機關的強大支持,最關鍵的是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并不具有舉證的主體地位,不需要承當主要的舉證責任。而在自訴的程序中,被害人的承擔的責任就相對地復雜一些了,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規(guī)定: 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通過法律的規(guī)定我們可以清楚知道被害人在自訴案件中的地位類似于原告,是積極的舉證主體,被害人要自行收集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各種證據(jù),從而向法庭證明自己的主張,可是在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中大多數(shù)自訴人的法律證據(jù)意識較差以及相關的證據(jù)知識缺乏,往往造成了由于證據(jù)不夠充分或客觀性受到過分質疑等原因。由此可見相同的受害人在失去了國家機關這個強有力的后盾之后,其取證的過程也就變得頗為坎坷,因為舉證方面的弱勢導致的自訴案件勝訴率較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放縱犯罪的現(xiàn)象。故筆者認為如果可以從國家方面加強對自訴案件的干預和細化明確自訴人的舉證范圍兩個方面加以約束,那么自訴人的舉證困難的局面將會有所扭轉。
二、解決對策
現(xiàn)將通過對自訴與公訴制度二者相比較,結合上述兩點意見淺談自訴舉證制度的完善:
首先,法律規(guī)定在自訴案件的被害人負有舉證責任,但是在相關法律中卻沒有賦予自訴人相應的查證資格。眾所周之,舉證的前提是查證,而查證的前提是要求查證主體具有相應的權限或資格。在公訴制度中,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搜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jié)輕重的各種證據(jù),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jù)。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jù)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并且可以吸收他們協(xié)助調查。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搜集、調取證據(jù)。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jù)。對于涉及國家秘密的證據(jù),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jù)、隱匿證據(jù)或者毀滅證據(jù)的,必須受法律追究。由此可見法律對公訴案件的查證主體是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規(guī)定,并且要求知情的單位和個人負有應當如實提供證據(jù)的義務。而在同樣屬于救濟手段的自訴制度中,這種查證主體的資格及調查對象配合的義務,卻是一片空白,這只能給自訴人的舉證帶來更大的困難。
其次,自訴案件中自訴人取得證據(jù)的能力相對有限。從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出,多數(shù)的自訴人通常還是首先選擇通過向公安機關報案來處理,公安司法機關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案件,應當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對不符合公訴條件的,應當告知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由此可見,作為國家力量的公安機關如果通過偵查、勘驗、鑒定等強大手段都不能獲得相關定案的證據(jù),達不到提起公訴所要求的證據(jù)確實充分,那么不論從訴訟力量和取證能力都相對欠缺的自訴人來講,要想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定案證據(jù)將會遇到多大的阻力大家可想而知了。再假設自訴人向法院提起了自訴,往往也會因證據(jù)不足被法院駁回或撤銷,自訴人也僅僅是在訴訟程序中白白走了一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最終也沒有達到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目的,必然會對自訴制度產(chǎn)生不滿。
基于現(xiàn)行自訴舉證制度中沒有賦予自訴人相應的查證資格和自訴人取得證據(jù)的能力相對有限等缺陷,那么筆者擬從上述兩個方面結合國家職權的介入干預和細化明確自訴人的舉證范圍兩個方面來加強自訴方的取證能力,切實提升自訴案件的勝訴率。
筆者認為造成我國自訴人取證能力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對于自訴范圍的規(guī)定過于寬泛造成的。下面將以屬于自訴案件范圍的侵占罪和遺棄罪這個兩個罪名為例簡要說明。根據(jù)我國《刑法》第270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或將他人的遺忘物和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交出的,都構成侵占罪。據(jù)此可以看出侵占罪侵犯的是公民個人財物,雖然情節(jié)不太嚴重,但是想要向法庭證明“拒不退還”就比較困難了,另外很多人在財物被侵占之后,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去公安機關報案,并不會想到搜集證據(jù),而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所以筆者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將侵占罪放入自訴案件范圍之中;另外遺棄罪中被遺棄者往往是年幼沒有辨別能力,或者年老體弱多病的人群,他們在生活中往往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更不要說通過自己的取證來行使訴訟權利,因此將訴訟的權利完全的賦予他們并不能起到切實保護他們權益的目的。因此如果可以通過國家機關的職權介入,在被害人舉證不足時,可以依照申請制度獲得國家偵查機關幫助調查取證,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在調取證據(jù)之后可以將相關證據(jù)通知被害人,由被害人自己決定是通過自己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還是由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提起公訴,這樣通過國家機關的職權介入,才能使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得到真正保護,自訴人在訴訟中舉證困難的局面將會有所扭轉。
(作者單位:北京考奇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趙旭光,侯冀燕.對公訴轉自訴制度的改造兼談對遭遇不起訴之被害人的救濟問題.
[2]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