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書彬
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后,海峽兩岸就開始了一場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宣傳戰(zhàn)。喇叭、廣播宣傳政策,骨肉至親隔海敘家常,“糖衣炮彈”漂洋過?!谌诵牡淖钊彳浱?兩岸進(jìn)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吳世澤現(xiàn)在依然能把“五條保證”記得清清楚楚:第一個是保證不打不罵,第二個是保證生命安全,第三個是愿意回家的,我們發(fā)路費(fèi),有立功的,我們授獎……
在20世紀(jì)50年代,吳世澤通過大喇叭把以上內(nèi)容反復(fù)播放,鼓勵“國民黨軍官兵弟兄們”過來“投誠”。隔著海面,在他前方1800米遠(yuǎn)的地方,就是國民黨方面號稱有10萬駐軍的大金門、小金門等島嶼。
1953年初,朝鮮戰(zhàn)爭即將結(jié)束。毛澤東把他的注意力轉(zhuǎn)向了臺灣海峽。當(dāng)年3月5日,位于廈門角嶼島的對金門廣播組成立,向金門的國民黨守軍展開了“攻心戰(zhàn)”。吳世澤就是角嶼廣播站的第一批播音員。
金門那邊后來也如法炮制成立廣播站,宣傳“三民主義”,并以“黃金”誘惑廈門這邊的官兵“投誠”。雙方你來我往,就這樣從1953年起隔海打了30多年的“嘴仗”,在“炮對炮”之外,上演了一出“廣播對廣播”的特殊“對臺戲”。此外,雙方還會互相給對方投放傳單和土特產(chǎn)、衣服乃至收音機(jī)等“糖衣炮彈”,想盡一切辦法來“蠱惑人心”。
這是一個雙方高層都極重視的“第二戰(zhàn)線”。毛澤東撰稿的《告臺灣同胞書》通過廈門的對金門廣播站念給海對面聽;蔣介石視察到了金門,也專門跑到與角嶼廣播站相對的大金門島馬山廣播站和廣播員合影,鼓舞士氣。
如今這些都成了老照片。往昔在節(jié)日里尤其熱鬧的“廣播大戰(zhàn)”,轉(zhuǎn)換成了廈金兩地同放煙花共度佳節(jié)。
“政治炮兵”
1953年,吳世澤23歲,正在部隊里做文化教員。由于70%以上的金門守軍都是講閩南話的臺灣兵,而廈門駐軍多是講山東話的南下兵員,于是,土生土長,講一口流利的閩南話又曾在少年時去過臺北的吳世澤被抽調(diào)到廣播組,成為用閩南話向金門守軍和金門同胞廣播的第一人。
“五條保證”是吳世澤廣播最多的內(nèi)容,也是他播的第一條稿子。廣播組一開始用的喇叭是美軍艦艇之間喊話的工具,一個擴(kuò)音器的功率是250瓦,9個擴(kuò)音器成一個大喇叭后,廣播起來就威力無比,可以把聲音傳到10公里遠(yuǎn)的地方。
吳世澤們把這種大喇叭戲稱為“九頭鳥”,天天用它向金門廣播。節(jié)目內(nèi)容有“國家的建設(shè)成就,對待降兵的政策還有蔣軍在大陸家屬的喊話”。
金門守軍有不少是國民黨敗退臺灣時拉過去的“壯丁”,有的家就在和金門相距不遠(yuǎn)的地方。正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呢,突然間兩岸就“敵對”了,他們天天能看到家門卻回不去,這讓他們“沒什么戰(zhàn)斗積極性”。
吳世澤們抓住這些大做文章?!皟傻鼐嚯x這么近,他不想聽也得聽,特別是金門的臺灣兵在站崗的時候,一個人站在海邊孤零零的,最容易想家想女朋友了。這個時候還有節(jié)假日,我們就搞一些有針對性的廣播,問他們‘想不想家呀,全家都在吃年糕了,就缺你一個人呀?!眳鞘罎烧f。
天天出沒的“政治炮兵”讓金門守軍“慌”了好一陣子。此時國民黨方面則還深陷在失敗情緒里出不來,最不想讓士兵被“攻心”了。于是,吳世澤們的大喇叭一響,金門的軍官們就讓士兵往耳朵里塞棉花。如果這樣效果還不夠好,就讓“阿兵哥”們一起跑步,還要敲鑼打鼓,挖空心思“擾亂視聽”。
負(fù)責(zé)在廈門何厝香山廣播站對金門廣播的陳菲菲常常在望遠(yuǎn)鏡里看到,那些國民黨士兵呆呆地望著大陸這邊,“顯然是在聽廣播”。
在“九頭鳥”高歌半年后,臺灣方面也弄來了日本產(chǎn)的大喇叭,安裝在正對角嶼的金門馬山,展開了“反攻心戰(zhàn)”。
一場熱鬧如北方農(nóng)村唱對臺大戲的廣播大戰(zhàn)就此正式開始。無論是金門還是廈門,“把敵人的大喇叭打啞巴了”都是向上報告的一項重要戰(zhàn)果。
“攻心”
當(dāng)年的老廣播員們現(xiàn)在回憶起來,在所有的廣播內(nèi)容中,“國民黨軍的親屬喊話是最有震撼力的”。
海峽兩岸很多人本就是一家人,轉(zhuǎn)眼間成了天涯咫尺,因此生出許多故事。
為了更好地“攻心”,吳世澤們把對岸金門守軍的一舉一動都摸得很清楚?!敖痖T的國民黨軍一般是一年半換一防,每個師的師長是誰,士兵里的哪里人比較多,這些我們都要弄清楚,然后有針對性地喊話?!?/p>
一次,廈門廣播組探知金門守軍的一個師長是湖南人,他的老母親還在湖南老家,于是廣播組就前往湖南錄了音,回來在“大喇叭”里反復(fù)播放。金門那邊有士兵聽到了,就過去向師長報告:“你媽媽在對你說話呢?!睅熼L一開始還半信半疑,因為他接到的消息是他母親早已經(jīng)被“整”死了,后來終于忍不住,就以查崗的名義來到海邊聽廣播。
他聽到了母親的聲音,還有母親講的家事:“兒啊,你當(dāng)時說一兩年就回來,怎么現(xiàn)在還不見人啊?你老婆現(xiàn)在做了文化教員,你小孩在小學(xué)讀書,現(xiàn)在我們過得很好,就是缺你一個……”師長聽了之后就愣了,回去的路上一句話都不講,得了“思鄉(xiāng)病”,一連兩三天都沒上班。時任“總政戰(zhàn)部”主任的蔣經(jīng)國知道了這件事,說“他的腦子被中共洗了”,就把這個師長調(diào)回臺灣島了。
在家屬喊話之外,吳世澤說,他們還搞“請客”聽?wèi)?同樣是以鄉(xiāng)情為主打。比如一次正趕上戍守金門的郝柏村手下有許多士兵都是山東人,碰巧此時東北的京劇團(tuán)來到了廈門前線,于是“九頭鳥”就天天對著金門大放京劇《五家坡》《四郎探母》。平時呢,則放閩南高甲戲《陳三五娘》《桃花搭渡》給講閩南話的“阿兵哥”聽。
“對攻”
對金門廣播組成立時,大陸這邊正趕上20世紀(jì)50年代的紅火歲月,全國人民神采飛揚(yáng),廈門的“政治炮兵”更是熱情高漲,雖然廣播組里有一臺上級撥發(fā)的丹麥產(chǎn)錄音機(jī),但是吳世澤們還是常常對著話筒喊,“一喊一晚上”。
吳世澤說,只要是天氣合適,比如三級風(fēng)以下,他們是都要廣播的,除了用“五條保證”、親屬喊話鼓勵“投誠”,廣播里還經(jīng)常播放祖國大陸的建設(shè)新聞,比如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大慶油田建成,以至于金門守軍一回到臺灣島,就會有街坊們圍上來打聽:“你在那邊聽到什么新聞呀?”
“攻心”的效果很快就顯現(xiàn)出來了,“特別是在1954~1960年那段時期,投誠過來的太多了,我能說出名字的就有五六十個,還有整個排整個班過來的。1956年,還有七八個國民黨軍飛行員,駕飛機(jī)回了大陸?!眳鞘罎烧f。
吳世澤說,這一時期是廈門對金門廣播組的“黃金時期”,因為大陸一片形勢大好,臺灣彌漫失敗情緒,金門守軍思家厭戰(zhàn)。廈門的大喇叭一響起來,炮兵們都精神振奮得很,感覺不但在炮火上“壓倒”了對方,精神上也有了優(yōu)越感,于是紛紛說“我們的大喇叭慷慨激昂,敵人的小喇叭蔫瓜歇涼?!薄罢x的聲音翻山跨海,反動的呻吟無精打采。”廣播組的“政治炮兵”因此也在炮兵里“特別受尊敬受歡迎”。
正在吳世澤們熱情繼續(xù)高漲時,大陸開始了“大躍進(jìn)”,接下來又是“三年自然災(zāi)害”。這下可被金門的廣播站抓住了小辮子。
“那時我們的經(jīng)濟(jì)形勢不好,他們就抓住這一點來攻擊我們”,吳世澤說,“有一次中秋節(jié),他們讓士兵在前線拿著月餅大口吃,一邊吃一邊用大喇叭刺激我們:‘你們沒有月餅吃吧。我們就反映給上面,上面又報告給總政??傉念I(lǐng)導(dǎo)立刻就火了,說:‘再苦也要保證我們前線的戰(zhàn)士吃好。于是就把本來要運(yùn)到廣交會的一批月餅緊急運(yùn)到了廈門。這下我們就來勁了,讓士兵也到海邊吃月餅,同時向金門廣播:‘我們的月餅還沒吃完呢,你們沒的吃了吧……”
“糖衣炮彈”
除了廣播,兩岸還互打起了“糖衣炮彈”仗和傳單仗。當(dāng)時全國各地把貴州茅臺、山西老陳醋、金華火腿、西湖龍井、同仁堂狗皮膏藥、云南白藥等物資統(tǒng)統(tǒng)送往廈門。逢年過節(jié),我們就把這些土特產(chǎn)“海漂”到金門。有時在海面上會碰到金門的漁船,就“砰”的一聲,直接把“糖衣炮彈”丟到漁船上去。
從金門“飄”到大陸來的臺灣“糖衣炮彈”當(dāng)然也不少,在大陸的“三年困難時期”尤其多。大部分都是日用品,有收音機(jī)、豬油、大米、面粉、衣服,還有毛巾、肥皂、背心和絲襪。這些“糖衣炮彈”和傳單一起掛在氣球上飄過來,遠(yuǎn)的甚至可以到達(dá)南昌、長沙等地。
從“嘴仗”到煙花
“陳菲菲小姐”,這五個字當(dāng)年響徹金門。1955年,陳菲菲19歲,是31軍文工團(tuán)團(tuán)員。年輕的她梳著兩條辮子,說話聲音清脆得像風(fēng)鈴,閩南話和普通話都講得很好,于是被上級選派到何厝香山廣播組對金門播音。
1958年,廈金“八·二三炮戰(zhàn)”后,毛澤東以彭德懷的名義兩次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向臺灣當(dāng)局建議和平談判,陳菲菲在水泥堡壘里把《告臺灣同胞書》念給海峽對岸聽。
1987年,臺灣當(dāng)局開放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后,很多當(dāng)年駐守金門的老兵來到廈門,都要打聽她。因為“在金門幾年,陳菲菲小姐的談話給了我很多安慰,她使我想起留在家鄉(xiāng)的娘和老婆”。
用陳菲菲自己的話則是:“我這一輩子對金門國民黨軍弟兄們講的話可能比和自己丈夫孩子講的話還要多?!?/p>
金門馬山廣播站的女廣播員湯麗珠是陳菲菲的“老對手”和“老朋友”了,在廣播里,陳菲菲也不時會直接“點名”:“湯麗珠播音員請注意……”,那邊的廣播則反過來“點”陳菲菲的名,說“歡迎陳菲菲小姐起義反正,保證重獎重用?!?/p>
在“八·二三炮戰(zhàn)”之后,廈金之間的大規(guī)模炮戰(zhàn)就逐漸變成了象征意義更大的零星炮擊。而這也演變成一道奇特的戰(zhàn)地景象,那就是依照規(guī)定,在炮擊之前,廈門這邊的廣播組一定要一遍遍地廣播:“我們打炮是不打村莊,不打民房設(shè)備,只打空地,打海灘……”還要告訴金門那邊:“你們務(wù)必躲在安全地帶,不要出來?!蓖瑯?金門那邊也會廣播:“共軍兄弟們,請你們躲進(jìn)掩體,我軍要放炮了。”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當(dāng)天,中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fā)表聲明,宣布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扒熬€廈門對敵有線廣播站”這個全稱也去掉了“對敵”,改成了“廈門對金門廣播站”,并于1985年率先停播。隨后金門也停止了對廈門的廣播。
如今在廈門的海邊,碉堡成了環(huán)島彩色公路的點綴。2002年,南京電視臺拍攝了專題片,攝制組到了廈門又去了臺灣,陳菲菲和湯麗珠這對“老對手”以攝像機(jī)為媒介,在畫面里見了面。面對鏡頭,湯麗珠把“親愛的朱毛軍弟兄們”又念了一遍,念完了有點不好意思?!艾F(xiàn)在想想都覺得不好,不愿再說這樣的話了,”她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啊,沒什么好爭的?!标惙品聘窃阽R頭前真摯地問候湯麗珠,邀請她有機(jī)會來廈門玩,“可以談?wù)剝簩O滿堂,談?wù)勍砟甑男腋I睢薄?/p>
2004年12月7日,福建居民赴金門旅游正式啟動后,陳菲菲、吳世澤和田萬恭3個老廣播員先后到金門旅游。當(dāng)?shù)氐睦先硕歼€記得他們播放過的高甲戲,甚至還有人能來幾句這邊放過的“革命歌曲”。
在當(dāng)年廣播員們大唱“對臺戲”的海邊,如今在春節(jié)時升起的是廈金兩地同時燃放的煙花,兩地人民用這份燦爛互致問候,共慶大年。
(摘自《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