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林
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數(shù)字詩曰:“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詩中順次嵌入從一到十的十位數(shù)字,朗朗上口,易記易傳,故經(jīng)久不衰。
清嘉慶以后,朝廷腐敗無能,毒品鴉片和精美的煙槍(即吸煙工具)進入中國,大小官員,嗜煙成風,一些武官被戲稱為“雙槍將”。于是各地煙館應運而生,一時大街小巷,烏煙瘴氣。人們對煙片極為不滿,即景詩曰:“一去二三堂,煙床四五張,煙燈六七盞,八九十支槍”。
辛亥革命后,北伐軍統(tǒng)治中國,國家總統(tǒng)年年更換,戰(zhàn)爭天天不斷,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社會傳出詩曰:“一年二三換,選舉四五茬,戰(zhàn)爭六七次,八九十為災”。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政府以抗日為名,在鄉(xiāng)村大肆抓丁拉夫,一些鄉(xiāng)丁兵痞,斜背長槍,耀武揚威橫行鄉(xiāng)里,敲詐勒索,民眾恨入骨髓,人們以詩戲之:“一來二三茬,恐嚇四五家,敲詐六七個,八九十人罵”。
民國末年,國民黨政府亂印鈔票,票額大到萬元,物價飛漲,一天幾個價,錢不如紙。民眾怨聲載道:“一天二三變,鈔票四五萬,換米六七斤,八九十家怨”。
解放后,農(nóng)民當家作主人,收回了土地所有權,耕種自己的土地,個個喜氣洋洋。人們即興作詩曰:“一去二三里,稻麥四五地,收成六七倍,八九十人喜”。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交通運輸工具一時跟不上人們的生活需求,一些破舊的社會公共汽車,經(jīng)常拋錨誤點。乘客如實描繪這個情景曰:“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三面紅旗”大躍進如暴風驟雨,說什么“一天等于二十年。”大煉鋼鐵,鋼爐林立,而森林一掃而光,然而人們對這種瞞天過海的形式主義極有反感,但又不敢反抗,只好以詩發(fā)泄曰:“一去二三里,紅旗四五隊,喇叭六七支,八九十人吹”。又如:“一去二三里,鋼爐四五座,煉鐵六七斤,八九十光坡”。
公共食堂,農(nóng)民食不飽腹,水腫病人日漸增多。有人作詩曰:“一去二三里,不見四五人,每天六七兩,八九十人病”。
文化大革命初期,到處“三忠于、四無限”,大寫忠字,大跳忠字舞。有詩曰:“一去二三里,忠字四五處,團隊六七個,八九十隊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了新的春天,人們的衣食住行煥然一新,民營企業(yè)欣欣向榮,小車進入農(nóng)家。有詩為證曰:“一去二三里,別墅四五宅,廠房六七座,八九十輛車”。
(責編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