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雷雷
如何抓好音樂教學,是構建以德育為主導,心理教育為主線,體育為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為主體的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人才的藝術素質如何,關系到整個民族的素質。
據有關部門調查表明,無論在是城市還是農村,在小學還是中學,音樂課大多都開了,教材都訂了,師資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學生在識譜方面卻令人瞠目:農村學生幾乎100%不識譜,在城市中學的也僅占4%。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眾所周知,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心理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均可起著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fā)揮。把這樣素質的學生送到師范,師范的音樂教育雖有一席之地,但面對學生實際水平與大綱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狀,音樂教學也只有陷入補課階段,使中師教學又面臨無法達標的局面。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對中小學音樂課程的任務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探索音樂與健美相融,把音樂、舞蹈與形體相融,這就是寓體于樂。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思考實施素質教育,正在成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這是改變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極好機遇。在素質教育中,如何發(fā)揮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素質中的獨特作用,是當前音樂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一定要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準確把握音樂學科大綱的課程特點
首先,音樂課是一門實踐性、技能性很強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獲得都需要練習,而且是只有扎扎實實地練習,才能達到“雙基”要求。根據已經總結的教學經驗和現(xiàn)行音樂教材的特點,要在識譜和聽音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把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學生興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樂基礎知識、技能和課本歌曲、課外補充歌曲結合起來。 要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記憶和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學生間接參與音樂藝術實踐的重要內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學的教法,相得益彰,音樂課就會更受學生歡迎。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一條適合音樂教育改革的新路,提高學生素質,要求學生在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各項要求的基礎上,能較好地掌握音樂語言能力和識譜能力,掌握科學的唱歌方法,掌握一般兒童歌曲的寫作方法。
2.探索音樂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要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必須不斷改革教學方法。1.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特征,教學上必須重視形象化和直觀化。2.針對兒童“好動”的特點,教學上必須重視律動性。3.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上必須重視啟發(fā)性。4.抓好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開發(fā)兒童智力。小學的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動機,通過研究、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5.教書育人,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學之中,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教師應注意對歌曲主題的分析,并用最飽滿的感情去教唱,用藝術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少年的想象力是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通過它可以使靈感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因此,音樂教學已 成為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fā)展、塑造“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tài)、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實施的。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作為教師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讓孩子們幼小心靈中播下的創(chuàng)作種子得以生根、開花、結果。 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中感受、想象、創(chuàng)造音樂
3.音樂教學應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心理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均可起著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fā)揮。當前一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改革熱潮正在全國興起。素質教育觀的確立和實施,為確立音樂教育應有地位奠定了基礎,也為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鑒于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音樂教育的位置將逐步得到提高,音樂教育的功能將得到更好的發(fā)揮。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音樂教學中往往不同程度地打上了應試教育的烙印,甚至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應該說,只有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才真正給音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并為改革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條件。
素質教育是把學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識的人,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促進學生主體意識,也就是人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展,使之人人成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無疑培養(yǎng)了學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與合作能力。從而對兒童的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視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培養(yǎng)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合格建設人才的切實有效措施。
總之,中學的音樂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刻不容緩?,F(xiàn)代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勞諸育之中,來完成對中學生人格的塑造。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藝術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因此,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加強與提高層次。
收稿日期:2009-04-15
作者地址: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白山分院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