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永新
[摘 要] 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每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思想品德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使學生具備良好品德修養(yǎng)的主陣地?!墩n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敝R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活,重視生活化情境在教學中的運用。本文結合筆者在教學中的實踐,對中學思想品德課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濃厚興趣,以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 生活化情境 中學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優(yōu)化
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它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實施新課程以來,課堂教學更多地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并認可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師生在課堂上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實現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并最終給學生現實生活以教育。
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它因人因時而異,同時也要依靠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規(guī)律來選擇。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形成開放的課堂
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呈現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多角度并分散的。生活也是各種知識存在的方式,它有別于教科書上結論式概括性的知識。思品課堂假如是單純的理論性知識結論的堆砌,學生必定會覺得興趣索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庇蒙罨那榫乘夭娜シ治稣f明教材理論知識既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引發(fā)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思品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如在進行“勇擔過錯”教學時,我針對當前出現的熱點問題組織學生展開了討論。“2008年9月以來,三鹿奶粉事件震驚全國,此事件暴露了我國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中的種種漏洞。事件發(fā)生后,伊利集團和蒙牛集團分別就‘問題奶粉發(fā)表道歉聲明。蒙牛承諾,將不合格的嬰幼兒奶粉全部召回,由此產生的所有費用由蒙牛公司承擔?!比鼓谭凼录钱斍吧鐣钪械臒狳c問題,關系到千千萬萬的家庭,當然也和我們的同學密切相關。談到這一問題時,很多同學義憤填膺,紛紛發(fā)言進行譴責。甚至有同學套用網上的話進行調侃:“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了,中國人喝牛奶結石了”;“外國人的口號:一天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中國人的口號:一天一杯牛奶,震驚一個民族!”這些話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變得異?;钴S。但是同學們對蒙牛公司的做法又都表示了肯定,認為在錯誤發(fā)生之后最能考驗一個公司責任感的就是對于錯誤的反省,事故發(fā)生之后能夠站出來勇擔過錯無疑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通過教學,學生對“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確實,思想品德課應該從單純的結論式的教材和封閉的教室走向充實而千變萬化的生活,使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從“分離”回歸到“整合”,指導學生關注生活的細微處、關注新穎而變化的時代,關注豐富而多彩的社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發(fā)現問題,必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加強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形成理性的課堂
理論是源于生活的。但是以往的思想品德課由于注重抽象化理論概念的傳授,忽視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而落得被學生忽視的下場。理論知識,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思品課堂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教育,就必須合理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應用、擴展、深化所學知識,使學生體驗生活,在生活中理性地分析問題。
如在講授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交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生活化情境:30年前憑票買年貨,20年前過年花千元,15年前邊吃邊看春晚,如今春節(jié)怎么過?接著在課堂上展示一個相關的調查數據。春節(jié)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學生對于現在的春節(jié)怎么過也很有認識和體會。但是教師展示的春節(jié)過法的變遷及春節(jié)活動安排和花費調查情況中,學生體會到了30年來我國人民在生活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生活的變化依賴于我國經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這一切巨大變化都發(fā)生在改革開放以后。從中學生可以真正理解30年來我國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又如:在講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時,我選擇了每年的春運期間民工的“乘車難”問題進行分析。材料顯示,53%的被訪者認為買票難、回家難是春節(jié)最讓他們頭痛的事情?!俺塑囯y”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這些都是引起“乘車難”的主要原因。這樣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材的難點就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中,和在學生積極的思考、熱烈的討論中自然而然地突破了。
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引起了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了他們揭開謎團、了解真相的欲望,對于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世界,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的素材,從探尋現象中感受并認同、理解教科書上的理論觀點,到生活中去應用、驗證所學的知識,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樣做也使沉悶的思品課堂既有激烈的爭論也有冷靜的思考;既有相對開放的素材選擇又有統一的理論觀點的形成,整個課堂熱烈而又充實。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強化學生責任感,引導學生踐行生活,形成高效課堂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生活是豐富的,是教學的源泉,但又是復雜的、充滿矛盾的。生活中處處是教學,生活中時時有教學。生活中的課程有時是消極的,會給思想品德課教學帶來負面影響。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通過學生個體的實踐對生活不斷提升的過程。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在生活中積累經驗。
如:在進行七年級思想品德“身邊的誘惑”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場人生AB劇——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生活化的情境:王亮亮今年剛上初一,他在學校中學習成績較好,平時喜歡上網。一天,他聽說同班同學家有部二手電腦想轉讓,價格很便宜,王亮亮想要求父親買下來。但是老王夫妻倆忙于生意,所以他一直沒有如愿。有一天,他在上學路上撿到一個錢包,錢包里面有上千元錢。
針對這一情境,我設計了如下問題:1.在王亮亮的身邊存在哪些誘惑?2.請你設計一下王亮亮撿到錢包后的情景。3.如果你也想買一臺電腦,你會通過什么途徑來實現自己的愿望。
本課從學生喜愛的模擬實踐活動對學生產生強烈的誘惑開始,圍繞學生身邊的現象發(fā)現誘惑的廣泛存在,到誘惑概念的討論、分析,感受誘惑的不同分類,最后到用這一貼近學生實際的情境進行踐行作進一步深化認識,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從故事的真實性來說,我當時覺得讓學生讀內容還不如讓學生當場表演,表演能使學生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我當時也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因丟失錢包而焦急的失主角色,表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類似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學生進一步明確所要承擔的責任,表示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從而實現認知與行為的統一,使本課程也實現了學生道德教育的生活與社會化。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書,它要求思品教師跳出“教師教教材”的框框,跳出學科的束縛,拆除學校與社會的屏障,為學生開辟一條與生活世界交互作用的渠道,讓他們在廣闊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謀求自我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讓他們在關注、體驗、改變生活的過程中變得更成熟。它更要求我們思品教師不斷地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錘煉高超的教育藝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貼切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去觀察、辨別、思考、判斷,為自己在復雜的生活世界中打開一扇成功之門。
思想品德課教學只有回歸現實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會相得益彰,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聽之入耳,用之入心。
參考文獻:
[1]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2]時綺等.教學行為策略.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3]方長明.回歸生活感悟生活.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2)
[4]林崇德.思想品德教學心理學.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5]樓江紅.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6]牛學文.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7]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8]孫全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學初探.教學月刊(初中版),2004(7)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