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宣
滔滔右江,見證了上世紀20年代末一場光照千秋的偉大革命——百色起義。80年來,在千千萬萬右江兒女的心中,一直矗立著一座不朽的豐碑。這座豐碑,是參加百色起義的共產黨員憑著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犧牲精神鑄就的。
領導干部率先垂范
紅七軍軍長張云逸向來嚴于律己。一次,他偶然了解到,與他一起出生人死干革命的弟弟張逸秋在理財上存在錯誤。他回到軍部立即召開會議,責成張逸秋作出深刻檢討。他還對同志們說:“張逸秋違反黨的紀律,有缺點和錯誤,大家要堅決給予揭發(fā)、批評。否則發(fā)展下去,就會給革命事業(yè)帶來嚴重的損失。尤其他是我的弟弟,會造成很壞的影響。”會后,張云逸撤銷張逸秋經理處長的職務并調離軍部。為了這件事,張云逸對弟弟進行多次教育,使張逸秋改正了錯誤,成長為一位忠誠的革命戰(zhàn)士,后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獻出寶貴的生命。
在對待公私取舍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情操。右江赤衛(wèi)軍總指揮黃治峰在進行土地革命試點工作時,堅持給自家分最差的土地,把好的土地讓給貧苦農民。紅七軍主力北上時,他回家鄉(xiāng)提取放在他家里的紅七軍經費——黃金3斤12兩、光洋17箱。堂兄考慮到他遠離家鄉(xiāng),家里生活有困難,勸他留下一些錢養(yǎng)家糊口。黃治峰聽后嚴肅地說:“你知道這是什么錢嗎?這是紅軍的軍餉,一個銅板也不能動,部隊馬上就要出發(fā)了,你知道部隊有多困難嗎?家里的困難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弊詈笏衍婐A全部提走,一個銅板都沒留下。但是,他留下了一枝槍,要求堂兄和家人堅持斗爭。
楊金梅是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雷經天的妻子。紅七軍北上時,黨組織安排她留在東蘭工作。她很不情愿和丈夫分開,雷經天為妻子輕輕抹去臉上的淚痕,嚴肅地說:“我們是共產黨員,黨需要我們去哪里,我們就要到哪里去,這是絕對不能討價還價的?!睏罱鹈返难蹨I流了下來,說:“從個人的感情來說,我當然希望時刻在你身邊??墒歉锩娓哂谝磺?,我也是黨員,你放心,只要我不死,我等你回來?!崩捉浱焱驹墒苓^許多冤屈,甚至被同志們誤解;也曾犯過錯誤,受過黨組織的處分。但是,從百色到江西,從江西到延安,從延安到全中國解放,他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始終不渝,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勇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坦蕩襟懷和崇高品質。楊金梅在右江根據(jù)地的反“圍剿”戰(zhàn)斗中受傷被捕,英勇就義。
李謙是紅七軍中英勇善戰(zhàn)的驍將。1931年2月初,李謙率領五十八團一營在遭家坪嶺上迎擊敵軍。不料情報有誤,敵軍來的不是1個團,而是4個團。面對敵人的猛烈攻勢,他沉著應戰(zhàn),打退了敵人的7次進攻。在回擊敵人第8次進攻的時候,他揮舞大刀,與敵人展開英勇的搏斗。部隊撤退的時候,一顆飛彈襲來,他的腹部鮮血噴涌而出。他對趕來攙扶的警衛(wèi)員大吼一聲:“別管我,快沖出去!”他一直沒倒下去,堅持掩護大部隊沖出重圍,鮮血染紅了他的軍裝,猶如硝煙中熊熊燃燒的火炬。
恩隆縣委書記滕德甫,一家6口都被敵人殺害了,但他強忍悲痛,堅持工作。1930年,紅七軍北上轉移后,敵人對右江根據(jù)地進行了瘋狂的“圍剿”。一天,為了掩護紅軍赤衛(wèi)隊家屬轉移,他率領農軍在嚇哈村與數(shù)倍之敵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激戰(zhàn)。他知道,村子里有許多紅軍家屬,一旦敵人進入村里,后果不堪設想。敵人憑借優(yōu)勢兵力發(fā)起一次又一次沖鋒,形勢十分危急,但還有一些年老體弱的鄉(xiāng)親沒有撤出村子。敵人又一次撲了上來,一位戰(zhàn)士扯著他說:“書記,我們的子彈快打完了,快撤吧!”他一把摔開說:“不,只要還有一個老鄉(xiāng)沒撤出去,我就不能先撤。”這時,一顆子彈飛來,他倒下了,但他那雙通紅的眼睛仍死死盯住前方蜂擁而至的敵人。戰(zhàn)士們抬著他沖出包圍圈,才發(fā)現(xiàn)他已經犧牲了。同志們流著淚告慰他“鄉(xiāng)親們都安全轉移了”,并輕輕地撫摩著他的眼簾,才合上了他的雙眼。革命是快樂的事業(yè)
在右江革命根據(jù)地,有一種不朽的精神,那就是共產黨倡導的“快樂事業(yè),莫如革命”。這種精神在韋拔群同志的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淋漓盡致。
韋拔群出生在東蘭縣的武篆鄉(xiāng),雖然生在富裕的家庭,但從小與貧苦農民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窮人的苦難和地主的作威作福,使他恨透了黑暗的社會。16歲時,他就以“憤不平”為筆名,激揚文字,抨擊時政。
1912年,為了讓韋拔群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父親送他進廣西法政學堂。但看到學校盡是傳授升官發(fā)財、榮華富貴之道,他憤而退學。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回鄉(xiāng)變賣家產,開始游歷中國,考察社會。
1921年,韋拔群回到東蘭,時任廣西省省長馬君武委派他出任南丹、東蘭兩縣縣長。他不想做一個欺壓百姓的官,要造黑暗社會的反,要鏟除人間的不平等。他再次變賣家產,購買武器,組織國民自衛(wèi)軍,開始了反抗剝削壓迫的革命生涯。
韋拔群先后組織了3次農民運動,都失敗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領導的革命,雖然有滿腔熱情,卻堅持不了多久,這到底是為什么?今后的路該怎樣走?革命的真經往哪里找?
1925年初,他費盡周折,輾轉貴州、云南、越南、香港,最后到達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進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接受毛澤東、彭湃、陳延年等人的教誨。在廣州的日子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終于找到革命的真理,心中豁然開朗。
1925年4月,韋拔群由廣州回到東蘭,在列寧巖舉辦了四期農民運動講習班。農民像潮水般集聚到列寧巖,一把把斧頭、鐮刀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一支支衣衫襤褸的隊伍在右江大地揭竿而起。
1926年,中共中央在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這樣寫到:韋拔群同志在東蘭已成了海陸豐之彭湃,極得農民景仰。
平等幸福是勞苦大眾的樸素理想,但在東蘭山區(qū),瑤族同胞卻連人格的平等都沒有享受過。作為東蘭縣革命委員會主任,韋拔群深深知道不平等給瑤族兄弟帶來的痛苦。他深入到瑤寨里,與瑤族同胞同吃南瓜野菜、同睡火塘邊、同做峒場活,向他們傳授革命的道理,并且在“革委會”的政治綱領中,明確規(guī)定了對瑤民的平等政策。真誠的溝通,使瑤族同胞堅信蘇維埃政府就是他們的靠山,韋拔群就是他們的親人,是他們的“拔哥”。他們說,有“拔哥”在,我們什么也,不十白。
1929年12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高高飄揚在百色城頭,韋拔群的隊伍編為紅七軍第三縱隊,從此這支部隊在共產黨領導下屢立戰(zhàn)功,讓敵人聞風喪膽。
1930年10月,紅七軍根據(jù)中央指示北上,韋拔群被上級安排留守根據(jù)地,并受命組
建紅二十一師。北上的紅十九師大部分戰(zhàn)士是東蘭人,他們舍不得家鄉(xiāng),舍不得“拔哥”,私下醞釀在部隊出發(fā)那天偷偷留下。韋拔群知道后,語重心長地說:“你們還講不講紀律?我們還是不是共產黨的部隊?你們還記不記得黨旗下的宣誓?共產黨人對組織的決定,不能討價還價?!?/p>
韋拔群讓北上的部隊帶走最好的武器,看著這些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兄弟,他敬了一個莊重的軍禮,然后帶著74個傷病員,走入東蘭的崇山峻嶺之中。
革命處處充滿艱險,隨時都會流血犧牲。有一天,韋拔群和他的妻子黃秀梅化裝出山偵察敵情,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他們被圍困在一片竹林里,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敵人。韋拔群對黃秀梅說:“準備好,打一陣就往外沖。”黃秀梅說:“不行,敵人太多,危險。”韋拔群說:“不能等死。”拔槍就要往外沖,黃秀梅一把拉住他的手說:“我有辦法,你別動?!闭f完,她就往竹林外的一條小路上跑去,一邊跑一邊開槍。此刻夜幕已經降臨,朦朧中敵人以為“拔哥”真的跑了,立即追了過去,密集的子彈像暴雨一般傾瀉過去。韋拔群看著倒下去的愛人,聽著漸遠的槍聲,眼淚噴涌而出。
為了表達自己堅定的革命意志,“拔哥”把3個孩子分別取名叫韋革命、韋堅持、韋到底。在右江根據(jù)地的腥風血雨中,韋拔群經受住了饑餓、疾病、嚴寒的考驗,敵人沒有打倒他,困苦沒有壓垮他,但來自紅軍內部的叛徒韋昂貪圖賞銀,向他射出了罪惡的子彈。韋拔群還剩下最后一口氣時,仍惦記著要通知政委陳洪濤帶領部隊轉移,他斷斷續(xù)續(xù)地吐出這幾個字:“快些……通知……部隊……”
39歲的“拔哥”壯烈犧牲了。殘忍的敵人將他的頭顱割下來,送到南寧,掛在了北門城上。蓬亂的須發(fā),刀刻般黑瘦的臉,沒有合上的雙眼,仿佛在默默地吟誦:快樂事業(yè),莫如革命。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當年陳毅元帥梅嶺被困時留下的這首詩,正好成了韋拔群獻身革命的真實寫照。
驚天動地甘孟魂
1932年9月,在右江革命根據(jù)地巴暮地區(qū)甘孟山陣地,16名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分別抱住敵人,跳下懸崖,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贊歌。
1930年11月紅七軍主力北上后,奉命留在右江根據(jù)地堅持武裝斗爭的只有以韋拔群為師長、陳洪濤為政委的新組建的紅二十一師。反動軍閥和右江地區(qū)的豪紳民團趁機糾集起來,占據(jù)右江沿岸各縣城,連續(xù)3次對右江根據(jù)地進行瘋狂“圍剿”。他們見人就殺,見財物就搶,見房屋就燒。
駐守在巴暮地區(qū)的紅軍是一個獨立營,組建于1931年12月,是一支新生的革命隊伍,人數(shù)約300人。敵人調集5000多人的兵力,企圖一舉消滅巴暮紅軍。他們瘋狂叫囂:“茅草要過火,人頭要過刀?!?/p>
巴暮地區(qū)山峰聳然兀立,怪石嶙峋,地勢險峻。面對人數(shù)比自己多十幾倍的敵人,紅軍一部分突出重圍,其余80人退到主峰陣地甘孟山。
1932年9月27日,慘烈的甘孟山戰(zhàn)斗打響了。
這場戰(zhàn)斗的紅軍指揮員是團政委兼巴暮獨立營營長藍志仁。戰(zhàn)斗一開始,敵人就調來重炮,對陣地進行瘋狂轟擊。頓時,甘孟山上硝煙彌漫,彈片橫飛。在敵人肆虐的炮火下,紅軍傷亡很大,戰(zhàn)士們有的被炸飛胳膊,有的被炸斷腿,鮮血染紅了他們破碎的衣服,也染紅了他們身邊的巖石。紅軍戰(zhàn)士們沉著應戰(zhàn),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zhàn)斗打到第二天,紅軍的子彈打完了,戰(zhàn)士們就用石頭和木棒跟敵人廝殺、搏斗。
這場慘烈的戰(zhàn)斗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敵人又準備進攻了,藍志仁一個一個地清點人數(shù),只剩下16個還活著的傷員,他們中間有從地主家逃跑出來的長工、有從地牢里被紅軍解放出來的奴隸。英勇的紅軍中,還有一名叫藍彩娥的女戰(zhàn)士,只有16歲,參加紅軍前是地主的丫環(huán),當牛做馬,受盡欺凌。此刻,這位花季女子沒等看到革命勝利的曙光,卻要面臨一場生死考驗。
子彈打光了,石頭砸完了,木棒打折了。這天晚上,甘孟山陣地籠罩在一片沉沉的黑暗之中。山下的敵人雖然知道紅軍已經糧盡彈絕,但是由于天黑,他們也不敢貿然進攻。經過一天激戰(zhàn)的陣地,此刻槍炮聲、喊殺聲、搏斗聲驟然沉落,陣地上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氣息,令人心顫。
敵人押來藍志仁等紅軍戰(zhàn)士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姐妹,強迫他們朝山上喊話,要戰(zhàn)士們投降。凡是拒絕的,敵人就用槍托毆打他們,用刺刀逼迫他們。
敵人的卑劣行徑激起戰(zhàn)士們滿腔怒火,藍志仁把剩下的16位紅軍戰(zhàn)士召集到一起。這時,他已經抱定必死之志,他語調沉重地對戰(zhàn)友們說:“同志們,情況大家都明白了,現(xiàn)在我們什么武器都沒有了,這里也沒有什么路可以沖出去,我們要么投降,要么跟敵人同歸于盡。兩條路,大家選吧?!?/p>
藍志仁接著說:“我打算和敵人同歸于盡。我們原來算是什么,只是貧苦的奴隸,共產黨來了,我們才活得像個人樣,我們要對得起共產黨?!?/p>
戰(zhàn)士們一個一個地走到他的身邊,大家緊緊抱在一起。
天剛蒙蒙亮,敵人又開始進攻了,漫山遍野,像螞蟻一樣蜂擁而上。他們得意地嗥叫著:“弟兄們,抓住‘赤匪,抓個男的領一百大洋,抓個女的作婆娘?!?/p>
16名勇士從陣地上站了起來,他們扶正軍帽,扯平衣服,平靜地等待最后的時刻。敵人逼近了,把他們團團圍住,猙獰地笑著。乘敵人不備,藍志仁一個箭步沖上去,抱住一個大個頭匪兵,縱身跳下懸崖。又一個戰(zhàn)士沖上去了,又一個戰(zhàn)士撲上去了,藍彩娥也撲上去了……
敵人撤退了,當?shù)厝罕娡低祦淼缴侥_,收拾烈士的尸骨,他們看到:一名被炸斷左腿的紅軍戰(zhàn)士,跟一個敵兵抱在一起,手死死地掐住敵人的脖子;一名腸子流出來的紅軍戰(zhàn)士,雙手緊緊揪住敵人的頭發(fā);16歲的藍彩娥也靜靜地躺在那里,臉上滿是血污……這就是我們的右江兒女!這就是我們的紅七軍戰(zhàn)士!這就是我們的共產黨員!
英勇壯烈的陳洪濤
在右江根據(jù)地的革命烈士中,陳洪濤是最英勇、最壯烈的一位。
陳洪濤原名陳素華,1904年出生在東蘭縣武篆區(qū)舊州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26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是右江地區(qū)第一位壯族中共黨員。百色起義時,他成為右江根據(jù)地一位重要領導人。1930年10月,紅七軍主力離開右江地區(qū)出發(fā)前,前委任命陳洪濤擔任中共右江特委書記兼右江蘇維埃主席,與韋拔群同志一道留守根據(jù)地,開展革命斗爭。
右江地區(qū)的革命轉入了低潮。國民黨反動派對根據(jù)地進行瘋狂“圍剿”,根據(jù)地的斗爭越來越艱苦。1932年12月,陳洪濤帶領部隊在轉移途中,
因為叛徒出賣,不幸被捕了。
敵人把陳洪濤從奉議燕峒押往百色,途經縣城田州,田州街上的群眾一傳十、十傳百,紛紛趕來看望這位為窮人翻身解放而被捕的革命者。幾位老奶奶好不容易擠進人群,拿稀飯給陳洪濤喝,用茶水為他擦拭身上的血跡。
面對悲憤的父老鄉(xiāng)親,陳洪濤說:“鄉(xiāng)親們,不要為我難過,不要為我悲傷,要革命就會有犧牲,革命一定會勝利!”
敵人3L't白又恨,對他拳打腳踢。陳洪濤血流滿面,遍體鱗傷,但他沒有一刻低下高貴的頭。被敵人打罵驅趕的群眾含著淚花,目送著英雄一路遠去。
在百色監(jiān)獄中,敵人對陳洪濤用盡了酷刑,但陳洪濤始終沒有屈服。一天,敵師長黃鎮(zhèn)國擺了一桌豐盛的酒菜,“請”來陳洪濤。黃鎮(zhèn)國舉起一杯酒說:“老弟,今天請你來,我們兄弟好好敘談敘談。但愿大家從此化干戈為玉帛,化冤仇為友誼?!?/p>
陳洪濤一把掀翻桌子,怒視著他:“我們?友誼?我是革命者,你是殺人的劊子手,我們之間沒有友誼,只有冤仇!”
黃鎮(zhèn)國被濺了一身菜湯,把一肚子火氣強摁下去,說:“別這樣,老弟,黨國是愛惜人才的,你年紀尚輕,前途無量,希望你珍惜自己的前程,人死不能復生啊。”
陳洪濤冷笑道:“我的前程是革命,是消滅你們。黃師長,革命一定會勝利,倒是老兄你要給自己留條后路,免得哪一天死無葬身之地?!秉S鎮(zhèn)國氣得七竅生煙。
陳洪濤被帶回監(jiān)獄。敵人對他進行更殘酷地輪番拷打,陳洪濤的耳朵被打聾了,血塊凝結在腮幫,右手臂被打斷了,穿不了衣服。他多次昏死過去,但敵人一直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
黃鎮(zhèn)國黔驢技窮,又生毒計,派人把陳洪濤的妻子潘小梅抓來,逼她勸陳洪濤投降。這天晚上,敵人把陳洪濤從黑牢里換到一間光亮整潔的房間,陳洪濤坐在凳子上,正在想敵人搞什么新花招。這時,黃鎮(zhèn)國的副官把潘小梅帶了進來。
小梅看見渾身血污的丈夫,不顧一切地撲上來,傷心地哭起來。陳洪濤輕輕地撫摸著妻子的頭發(fā),輕聲地說:“小梅,不要難過,要堅強些,別讓敵人小看我們,革命者的眼淚不能流給敵人看。我既然被敵人抓來了。就沒打算活著出去。你要堅強,要有思想準備?!?/p>
陳洪濤悄悄咬下上衣僅有的兩顆銀扣子,放到小梅手里,低聲地對她說:“如果你能出獄,就設法把它交給黨組織,作為我交的最后一次黨費?!?/p>
1932年12月22日中午,監(jiān)獄長來到牢房,對陳洪濤說:“1號,起來,上峰指示,讓你換個地方?!?/p>
陳洪濤拖著沉重的腳鐐,走出牢門。外面軍警密布,刀槍如林,陳洪濤一看就知道最后的時刻到了。他昂首仰視布滿烏云的天空,一步一步地走出監(jiān)獄,走過百色大街,走向城西郊刑場。
這天是圩日,敵人特意選擇這天拿他殺頭示眾,沿途聚滿趕集的群眾。陳洪濤從容地對群眾說:“鄉(xiāng)親們,我是陳洪濤!”“我是共產黨!”“我走了,共產黨還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一定會勝利!”“大家要團結起來,堅持斗爭,工農大翻身的那一天不遠了!”
在刑場上,面對敵人的槍口,陳洪濤高呼:
“打倒蔣介石!”
“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中國共產黨萬歲!”
青山顫抖,右江嗚咽,年僅28歲的陳洪濤為了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我永遠是共產黨的人
黃美倫,一個柔弱的農家女子。腥風血雨的年代,她毅然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在她人生的履歷中,雖然沒有馳騁沙場的輝煌,沒有叱咤風云的豪氣,但她卻憑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實踐了她在黨旗下的神圣誓言。
參加革命的時候,黃美倫才16歲。那時,韋拔群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回到家鄉(xiāng)。在列寧巖里,她聆聽了“拔哥”激情洋溢的宣講,把革命真理牢牢記在心中。
1926年1月,新桂系軍閥派龔壽儀到東蘭鎮(zhèn)壓農民自衛(wèi)軍,制造了慘無人道的“東蘭農民慘案”。700多名農民運動骨干和革命群眾被敵人殘酷殺戮,其中有黃美倫的親人。然而,她并沒有退縮,而是擦干眼淚,掩埋了同志和親人的遺體,又堅定不移地朝著革命的道路勇敢前行。
1926年11月,剛結束講習培訓的黃美倫,當選為東蘭縣第二屆農民協(xié)會婦女部副部長、東蘭縣婦女解放協(xié)會委員。1929年9月,她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3月,當選中共東蘭縣委員會委員,7月調到平馬鎮(zhèn)中共右江特委機關搞政治宣傳工作。
因為美倫身材嬌小,不容易引起敵人的注意,所以“拔哥”經常安排她從事情報和外出聯(lián)絡工作。她知道,做這些工作隨時都有危險,她永遠不會忘記“拔哥”的囑咐:“革命一定會勝利。你是做情報工作的,一定要堅持到底,即使被捕,也決不能投降……”
1930年紅七軍主力北上以后,她跟著“拔哥”率領的紅二十一師在當?shù)貓猿治溲b斗爭,與瘋狂“圍剿”的敵人開展了殊死的斗爭。
1931年夏,桂系軍閥“圍剿”西山,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的經費非常緊張。受“拔哥”的委派,她到弄鳳蘇維埃主任那里借經費。
夜幕降臨,黃美倫急匆匆地從弄鳳往回趕。不料,路上遇到了敵人。她拖著懷孕7個月的笨重身體向山頂跑去。這時,她已經沒有了退路:左右兩邊是懸崖峭壁,前后都是圍追的敵人。
眼看著敵人就要追上了,她把20塊光洋牢牢地揣在懷里,縱身跳下懸崖。慶幸的是,濃密的樹枝讓她活了下來??墒?,門牙崩掉了,右手摔斷了,渾身上下鮮血直流。直到深夜,她才慢慢地從昏迷和疼痛中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些黨費還在不在。黨費還在,她就放心了。
她撐起身子,想站起來??墒牵瑒×业膫词顾芸煊值乖趤y石叢中。一陣山風吹來,她暈沉沉的頭腦清醒了許多,又想起了臨行前“拔哥”的交代:“必須在天亮之前把經費帶到駐地?!?/p>
她艱難地向駐地爬去。荊棘、野刺深深地扎在她滿是血跡的身上,鉆心的疼痛使她大汗淋漓,血水和汗水模糊了她的視線,但卻迷失不了她認準的方向……
終于,任務如期完成了。同志們看著她布滿血汗的臉,眼眶濕潤了。就在這時,美倫感到腹部一陣巨痛,未足月的孩子流產了。
本來可以平靜地享受做母親幸福的黃美倫忍不住痛哭了。她淚流滿面地說:“孩子,孩子,對不起,對不起……”
不久,她被捕入獄,被押解到東蘭、柳州、南寧等地監(jiān)獄,歷盡嚴刑逼訊,受盡非人的折磨。每當疼痛難忍的時候,她總在心里默默地重溫著“永不叛黨”的誓言,始終嚴守秘密。對黨的信念堅貞不渝。無可奈何的敵人只好把她押到陸川縣六寨村,強行賣給當?shù)厝?,想斷掉她參加革命的后路?/p>
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身
在他鄉(xiāng)的黃美倫不得不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農家婦女的生活。但她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是個革命者,是個共產黨員,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尋找組織,一有機會就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
冬來暑往,歲月如梭,一晃10多年過去了,歲月的滄桑深深地刻寫在黃美倫曾經年輕的臉上,華發(fā)也過早地出現(xiàn)在她的兩鬢。上世紀40年代末,在廣西解放前夕,她終于找到了在當?shù)亻_展地下活動的同志。她緊緊握著那位同志的手,熱淚猶如決堤的潮水傾瀉而出。她泣不成聲地說:“找到了……找到了……”
黃美倫找到組織,就立刻投身到革命活動當中。1950年,她參加陸川縣平樂區(qū)的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擔任區(qū)婦聯(lián)主任,1953年調任東蘭縣婦聯(lián)副主任。她是廣西省第一、第二屆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還是自治區(qū)第四、第五屆政協(xié)委員。
由于當年她從事的工作多是秘密的,與她共同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大都犧牲了,而且她被捕后輾轉了許多地方,要尋找一個證明人極其艱難,所以她的黨籍一直沒有得到恢復。
看到她幾十年如一日地奔跑在革命工作的第一線,有些親友就勸她說:“美倫啊,你何苦呢。”她卻堅定地說:“我相信,組織會證實我對黨的忠誠。只要我不死,我就永遠是共產黨的人?!?/p>
1980年,組織經過多方查證,她終于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面對鮮艷的黨旗,已經年過古稀的黃美倫禁不住老淚縱橫——那是一個延續(xù)了48年的心愿啊!
她舉起的右手微微顫抖著,神情莊重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鄧小平連聲夸獎的英雄
1930年3月,剛經過隆安戰(zhàn)斗的紅七軍主力轉移到黔桂邊區(qū)打游擊去了,只有韋拔群率領的第三縱隊部分人馬留守根據(jù)地北部山區(qū)。敵人趁機對根據(jù)地進行嚴密封鎖,四處張貼布告,懸賞捉拿共產黨干部和紅軍指揮員。根據(jù)地的條件十分艱苦,軍餉更是嚴重不足,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韋拔群率領的第三縱隊有一名紅軍指揮員,叫韋光華,是一位膽大心細、足智多謀的人。他曾經多次端掉過敵人的據(jù)點,多次懲罰過叛徒,敵人對他又恨又怕,到處懸賞捉拿他。
一天,韋光華帶領韋生等幾名紅軍戰(zhàn)士化裝成趕圩的群眾,來到一個敵人占領的圩鎮(zhèn)偵察敵情。在圩場的一堵土墻旁邊,趕圩的群眾圍著一張布告議論紛紛。韋光華壓低竹笠,擠進人叢一看,竟是捉拿他的布告,賞銀高達5000大洋。
返回營地的途中,韋光華邊走邊想,默默不語。走到半路,他突然一拍大腿,興奮地說:“有了,軍餉有了。”韋生等戰(zhàn)士疑惑不解,問他軍餉在哪里?韋光華招手讓他們過去,壓低聲音說:“就是敵人懸賞抓我那5000‘花紅,咱們想辦法把它‘領過來?!苯又?,他說出~條計策。戰(zhàn)士們聽了,都說太危險了。韋光華說:“怕危險,同志們就只能在山上挨餓。大膽有馬騎,照我說的做?!?/p>
第二天,戰(zhàn)士韋生獨自一人又來到敵人占領的圩鎮(zhèn),找到叛變革命后當上民團小隊長的陳運生。韋生的突然出現(xiàn)讓陳運生十分惶恐,以為是懲罰他來了。不料韋生向他拱了拱手,告訴他,他們幾個不愿再跟共產黨干了,要合伙把韋光華捆了,去領“花紅”,請他也做一份。
那時候,在右江根據(jù)地,貪圖錢財?shù)牡刂骱兰?、地方民團和叛徒合伙抓捕共產黨干部和紅軍指揮員,領取反動軍閥的賞銀,得逞之后共同分贓,被他們稱為“湊份數(shù)”。
聽韋生這么說,陳運生狐疑地盯著他。韋生看出他的疑慮,故意轉身就走,說:“你不信算了,我找別人去。5000大洋吶,不信誰還怕錢咬手?!?/p>
陳運生連忙把他拉?。骸啊贤?,何必這樣?咱們有福共享,肥水不流外人田。你說吧,這事怎么做?”
韋生見他上鉤,把他拉到一個僻靜的地方,悄聲說:“我們是因為自己當過紅軍,怕到了城里當官的翻臉變卦,不光不給錢,還把我們扣住,這才找到你。這樣吧,你要是愿意做份,咱們就三七分,我們拿七,你拿三。你給我們3500大洋,我們把人交給你,你自己拿去領賞?!?/p>
陳運生掐指一算,這么做,自己不光自得1500大洋,說不定還能升官。他心里樂開了,可又說3500大洋自己一下子拿不出。韋生估摸他確實也沒有這么多錢,就叫他再去找一個有錢的人來湊份。
陳運生去了一會兒,領來一個肥頭大耳的人。韋生一見這個人就認出來了,他是地主梁拔祥。陳運生和梁拔祥提出要先見人才給錢,韋生說:“好,既然你們不相信,我這就帶你們去看?!?/p>
韋生把陳運生和梁拔祥帶到一個秘密的山洞。進得洞去,只見韋光華全身被五花大綁,放倒在地上,嘴里塞著一團破棉布,旁邊有幾個持槍的人把他看住。韋生拔出韋光華嘴里的布團,韋光華破口大罵韋生跟陳運生一樣是叛徒,還說:“你們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懲罰你們的!”
見到韋光華這個樣子,陳運生和梁拔祥徹底上鉤了。當著韋光華的面,他們又跟韋生“討價還價”,要五五分成。韋光華偷偷向韋生使了個眼色,韋生作了一些讓步,最后雙方商定,四六分成,由陳運生和梁拔祥給韋生等3000大洋,然后把韋光華帶走。
雙方定好成交時間、地點,約好不許多帶人,不許攜帶武器。陳運生和梁拔祥喜滋滋地離開山洞,走下山去。
第二天,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在圩鎮(zhèn)郊外的一座石橋上,地主梁拔祥傾囊而出,湊夠3000大洋,由兩名團丁挑著,還弄來一副20多斤重的腳鐐。一行人由陳運生領頭,大搖大擺地來了。
這時,山上的紅軍戰(zhàn)士弄了一副擔架,把韋光華抬下了山。來到橋頭,韋生故意掀開蒙在擔架上的被單,讓敵人看到韋光華的頭部。
“交易”雙方上了橋,越走越近,最后在橋上碰頭了。挑著光洋的團丁把沉甸甸的擔子放在橋上,抬著擔架的紅軍也把韋光華放在了橋上。就在這時,韋光華突然一個鯉魚打挺,從擔架上跳了起來。敵人還來不及反應,他的槍口就抵住了陳運生的胸膛。
“叛徒,你的末日到了!”
一聲槍響,陳運生的狗命被送上了西天。
地主梁拔祥嚇得渾身發(fā)抖,挑擔的團丁更是嚇得屁滾尿流。
韋光華這次略施小計,不但解決了軍餉,還處決了叛徒,根據(jù)地的群眾人人拍手稱快。
1930年5月,鄧小平從上海匯報工作回到右江根據(jù)地,聽到這個故事,十分高興,翹起大拇指說:“了不得!了不得!”連聲夸獎韋光華是紅七軍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