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順富
譚延闿與宋美齡都是民國時期叱咤風(fēng)云的歷史人物。譚延闿曾經(jīng)3次督湘,做過國民政府主席和第一任行政院長。他本可以與風(fēng)華絕代的宋美齡結(jié)為連理,走入婚姻的殿堂,斷了蔣介石與宋家聯(lián)姻之路,但卻為了妻子l臨終的一句遺言,使煮熟的鴨子落入了蔣介石的碗中,婚姻的紅地毯最后卻是為他人鋪設(shè)。夫妻之情變成了干兄妹關(guān)系,“新郎倌”變成了情敵的大媒人,從而與宋美齡結(jié)下了不解的情緣。
不做夫妻做兄妹
譚延闿(1880---1930),字組安,號畏三,湖南茶陵人,出生于顯赫的官宦之家。父親譚鐘麟做過兩廣總督、吏部尚書等要職,他妻妾眾多,除元配陳夫人外,還有顏夫人、李夫人等4位側(cè)室。譚延闖的母親李夫人是譚鐘麟的小老婆,她雖然生有3個兒子,但在封建禮制下,她長期未取得與其夫同桌而食的權(quán)利,吃飯時只能站著用餐。他母親常對他說:“你們兄弟要努力讀書,好好做人,將來做番大事業(yè),做過大人物才算是爭光爭氣,那我在譚家雖然吃苦也感到安慰了?!边@對年幼的譚延闿刺激很大,吃飯時往往伴母而食,對母親晨昏定省,十分孝敬,并發(fā)誓要勤奮學(xué)習(xí),為母爭光。13歲時,他就考中了秀才;22歲,他考中舉人;24歲在全國統(tǒng)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中會元;在殿試中,以二甲第三十五名獲得進士。
譚延闿少年及第,光耀了譚家門楣,譚鐘麟才向全家宣布:“李氏夫人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憋@然,這是“母以子貴”,譚鐘麟才放寬了宗法儀范的尺度,但在譚延闿的心里卻留下了重大的陰影。
譚延闿的結(jié)發(fā)妻子方榕卿,是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的女兒,兩家本為世交,早在1888年,譚延闿8歲之時,方汝翼就曾帶著全家人到蘭州拜訪時任陜甘總督的譚鐘麟。譚延闿第一次見到了方榕卿,方榕卿活潑開朗的天性給譚延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895年3月3日,譚延闿與方榕卿在南昌結(jié)婚。9月,譚延闿攜新婚妻子從長沙經(jīng)武漢、上海,轉(zhuǎn)乘海船,前往廣州與父母一起居住,新婚宴爾的譚延闿夫婦在兩廣總督衙門,盡情享受著新婚的甜蜜。
方夫人貌美如花、溫柔賢德,孝敬公婆、體貼丈夫,使譚延闿得以奮力功名,專心事業(yè)。28歲時,譚延闿就被推薦為湖南省諮議局議長,31歲時就當(dāng)上了湖南省都督。
民國建立后,譚延闿囑咐妻子,侍奉母親李老夫人頤養(yǎng)滬濱,教育孩子專心讀書。譚延間與方夫人共生育子女6人,他們依次是:女兒譚淑、兒子譚翊(伯羽)、女兒譚靜(未滿10歲死亡)、女兒譚祥,兒子譚弼(季甫)、女兒譚韻。
由于譚延闿躋身政壇,無暇照顧子女,撫育子女的重任就落在了溫良賢淑的方夫人身上。她與丈夫聚少離多,但是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yè),不管是丈夫高居政壇,還是被逐下野,她都一如既往地站在丈夫一邊,以一個女人特有的溫柔去撫慰丈夫的心靈,毫無怨言地盡一個做妻子的本分。他們相處得最多的時間是在譚延闿第一次督湘失敗以后,譚延闿在上海家中,與妻子相濡以沫,自己練字,妻子磨墨,相敬如賓,恩愛無限,盡情地享受著天倫之樂,以詩文寬慰自己的政壇失意。
1916年,譚母李夫人病重,譚延闿剛剛獲得第二次督湘的機會,方夫人為了不影響丈夫的前程,沒有把這一消息告訴遠在長沙的譚延闿,她自己親侍湯藥,衣不解帶地晝夜守在婆婆的病床前,極盡做兒媳的孝心。但是,她回天無力,婆婆還是因病重不治而死,她只好把這一不幸的消息告訴自己的丈夫。
譚延闿親往上海奔喪,并將母親的靈柩歸葬長沙。
1918年6月,譚延闿的妻子身染重病。此時,譚延闿正做著第三次督湘的準(zhǔn)備,正在湘南集結(jié)力量,準(zhǔn)備驅(qū)逐湖南督軍張繼堯,將北洋軍閥趕出湖南。為了不分散丈夫的精力,方夫人要自己的家人不要把她生病的消息告訴自己的丈夫。不久,方夫人在上海病逝。家人考慮到譚延闿公務(wù)在身,遲遲不敢向他匯報,直到這年冬天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方夫人臨死之前,曾托人轉(zhuǎn)告譚延闿,希望他不要再娶第二個夫人,好好地養(yǎng)育他們的子女。
譚延闿在零陵軍中聽到年僅38歲的妻子先他而去,悲痛欲絕,發(fā)誓要謹(jǐn)遵妻子遺言,終身不再續(xù)娶。為了表示對方夫人的深切懷念,一向注重美食佳肴的譚延闿竟在軍中吃了100天的素菜,不沾任何肉食,以示哀悼。
1920年,譚延闿因受趙恒惕的逼迫,第三次督湘失敗,離湘之前,他得知夫人的靈柩正由人護送從上海經(jīng)水路回湘安葬,請求趙恒惕允許他暫緩幾日離湘,以便料理完夫人的喪事,但未得到趙恒惕的同意。
當(dāng)譚延闿乘坐的輪船在城陵磯附近與運送方氏靈柩的輪船相遇時,譚的秘書呂芯籌害怕譚延闿觸景傷情,只自己借故前往祭奠了一番,沒有把這件事告訴譚延闿。
譚延闿后來每想到這件事,都會悲從中來,常自嘆“相逢不相見,存歿兩難安”。因此,譚延闿在每年的3月3日,即他與方夫人的結(jié)婚紀(jì)念日,都要作一首詩來紀(jì)念她,并親寫悼亡諸作,編成悼亡集,以示對妻子永不忘卻的思念。
譚延闿被逐出湖南后,賦閑上海,極度的無聊和失意,使他反躬自省,檢討自己3次督湘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認(rèn)識到只有投奔孫中山,才有革命的前途。在孫中山危難之際,譚延闿率領(lǐng)湘軍全力扶持,在石龍、石灘前線,與叛軍陳炯明展開血戰(zhàn),使孫大為感激。孫中山對譚延闿信任有加,先后任命他為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內(nèi)政部長、建設(shè)部長等要職。
譚延闿妻子死時,他只有40歲,正是一個人精力旺盛、情感最豐富的時期,但他謹(jǐn)守妻子的遺言,一直過著獨居生活,既不尋花問柳,也不續(xù)娶繼室,諾大的簡園看不到女主人的身影。
當(dāng)時宋美齡已從美國留學(xué)歸國,孫中山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闿,宋家也很滿意。譚延闿進退兩難,既怕辜負(fù)了孫中山的好意得罪了宋家,又想到自己曾發(fā)誓不再續(xù)弦納妾?,F(xiàn)在,如果娶了宋美齡為妻,怎么對得起自己死去的夫人?何況宋美齡貌美如花,英氣勃發(fā),受過良好的西式教育,是風(fēng)華絕代的奇女子,活潑浪漫,充滿青春的氣息。如果讓她嫁給自己這樣一個生性古板、文人氣十足的中年人做繼室,豈不委屈了這個如花似玉、生性活潑的宋三小姐,耽誤了她大好的前程?雖然她像熟透的蘋果一樣秀色可餐,令人愛不釋手,但譚延闿一想到自己的母親曾經(jīng)受過的委屈,心里就痛苦不已,他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讓宋三小姐重走母親的老路,愛一個人就該讓她活得自由、幸福。
譚延闿左思右想,突然心生一計,他備了一份厚禮來到宋家,一進門就給宋老太太叩了3個響頭,拜她作干娘,接著又認(rèn)宋美齡為干妹妹。宋老太太有了這么一個干兒子,不知有多高興呀,早就忘了婚姻之事。宋美齡深受感動,更加
敬佩譚延闿。孫中山這時當(dāng)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為“干妹妹”做媒
譚延闿雖然與宋美齡未能成為夫妻,但這位干哥哥對宋美齡卻關(guān)懷備至。宋美齡深受西方文化的教育,自然缺乏那種中國傳統(tǒng)女性“大家閨秀”的風(fēng)范,也沒有那種“男女授受不親”的陳腐觀念。她生性好動,喜歡挑戰(zhàn),有著強烈的征服欲望。她特別愛好騎馬,經(jīng)常向善于馬術(shù)的干哥哥請教,譚延闿也悉心地指導(dǎo)這位淘氣好勝的干妹妹。
廣州國民政府時期,宋美齡曾在葉挺處見到一匹好馬,鬧著要騎。葉挺告訴她,馬剛購來,性子烈,還近不得人。宋三小姐很不服氣,硬要試試,果然一走過去,馬便狂暴踢人,無法靠近。宋美齡當(dāng)時只得作罷,卻丟下一句話:“我喚我阿哥來,非騎上這馬不可?!边@“阿哥”,不是指宋子文,而是指她的干哥哥譚延闿,兩個人婚事不成后,認(rèn)了干兄妹,關(guān)系好得不得了。
果然,第二天譚延闿就陪著干妹妹來了。他走上去,那馬居然不踢他,老老實實,任他在耳邊輕言細語。不曉得講了些什么耳語,譚延闿撫之拍之,慢慢說了一陣,說,“行了”,就招呼美齡過去,扶她上馬,要她只管跑。美齡策馬馳騁,馬居然十分聽話,再沒有一點脾氣,把葉挺看傻了眼。宋美齡對這位干哥哥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孫中山?jīng)]能促成譚、宋婚事,這使擔(dān)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歡喜非常,他對宋美齡早就垂涎已久。既然孫中山愿意將宋美齡介紹給大她一半年紀(jì)的譚延闿為妻,那么就他與孫中山的私交和年齡而言,提出娶宋美齡為妻,想必孫中山也不會大發(fā)雷霆。
于是,他乘著向?qū)O中山匯報軍校情況的機會,假裝嘆氣地說道:“國有國父,家有家長。我們這些單身漢還缺老婆啊!總統(tǒng)閣下向來關(guān)心部下生活,乃至柴米油鹽,這個事也定能幫忙啦。”
孫中山很詫異地問道:“你溪口老家不是已有原配之妻嗎?”蔣介石臉帶悲傷地說道:“總統(tǒng)有所不知,因感情不和,早幾年間,我們就離婚了?!?/p>
在一旁倒水的孫夫人插言道:“那你的美人姚小姐呢?”蔣介石知道宋慶齡說的姚小姐就是他的小情人姚冶誠,于是急忙解釋說:“看我剛要說起她,夫人便就提起了她。她這個人長得倒是不錯,花兒一般,就是不大正經(jīng),我已去信跟她脫離了關(guān)系?!?/p>
蔣介石察言觀色,看他們沒有再問下去,又微笑著說:“關(guān)于我的事,還請總統(tǒng)和夫人多關(guān)照。有關(guān)條件嘛,人才容貌且不論,主要是有些文化教養(yǎng),最好能懂些外文,日后也好給我當(dāng)助手什么的?!?/p>
孫中山是明眼人,聽完蔣介石所說的話,就知道蔣介石想娶的是她夫人的小妹宋美齡,于是轉(zhuǎn)頭對宋慶齡說道:“夫人,按照蔣校長的條件,我看三妹美齡挺合適,你就給他們倆做個紅娘吧?!?/p>
宋慶齡很不喜歡蔣介石,要把小妹嫁給他,她打心底里不愿意,但礙于蔣介石的臉面,她沒好氣地對孫中山說:“小妹眼光高得很,要做紅娘,還是你自己去說吧?!?/p>
孫中山只好自己給岳母寫信,要她征求宋美齡自己的意見。
宋美齡看到自己的姐姐和姐夫為自己的婚事鬧矛盾,很是過意不去,只好推托自己的年紀(jì)尚小,婚事以后再說。
蔣介石自從在上海福樂利醫(yī)院門前看了宋美齡一眼后,就再也不能把她那風(fēng)度楚楚的印象從心頭抹掉。他不光傾心于她的容貌,更使他著迷的是與宋美齡結(jié)合將會給他的前程帶來無限的鴻運。
為了能夠獲得宋美齡的芳心,蔣介石想盡了一切辦法,不管軍務(wù)多忙,只要一有閑暇,他就死皮賴臉地去找宋美齡,又是送花,又是送求愛信,又是送美味佳肴,又是送衣服寶石,凡是男人求愛所玩的花樣,他都做到了,最終打動了宋三小姐的芳心。
可是宋家諸人除了大姐宋靄齡贊成外,其他人都極力反對,宋美齡只好求助于譚延闿這位“干哥哥”,去做她家里人的工作。
譚延闿在干妹妹的一再哀求下,只好硬著頭皮首先去做宋老太太的思想工作。
宋老太太對蔣介石沒有什么好感,她聽到過太多有關(guān)他的傳聞,在上海交易所時就名聲不好,到處拈花惹草;當(dāng)了總司令后又四處殺人放火。這樣的人,她總認(rèn)為靠不住。但是,她對譚延闿這個干兒子卻十分滿意,現(xiàn)在當(dāng)了國民政府的主席還是那么謙虛,時不時的還經(jīng)常來看看她這個干娘。難能可貴的是這個人不拈花惹草,對妻子情深義重,妻子過世那么久了,還是對她念念不忘,這樣的男人真是世間少有。
譚延闿見到宋老太太,先是親熱地叫著干娘,兩人聊些家常方面的開心話題,等到宋老太太高興以后,他才開始聊些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的事情。然后,又大肆夸贊蔣介石“年輕有為,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以前的不良習(xí)慣也改了許多,現(xiàn)在一心一意地只愛小妹一人,希望干娘能夠成全他們”。
宋老太太開始并不松口,但經(jīng)過譚延闿無數(shù)次的思想工作后,她終于做了一些讓步。但她要譚延闿向蔣介石傳達她的兩個成婚條件:一是蔣介石必須要斷絕與其他女人的婚姻關(guān)系,只能與她女兒一人結(jié)婚,保證愛她女兒一人;二是要受洗人教,因為宋家是一個基督教徒之家。譚延闿向蔣介石轉(zhuǎn)達了宋老太太的兩個條件,蔣介石滿心歡喜,當(dāng)即表示答應(yīng)她的要求。
宋老太太有所松動后,當(dāng)時宋家還有兩人極力反對這樁婚事。一個是宋慶齡,她是反對小妹與蔣介石結(jié)婚態(tài)度最堅決的人,不過這時候,她因為蔣介石、汪精衛(wèi)叛變革命,憤而前往蘇聯(lián),不在國內(nèi)。
二是宋子文,他也極力反對宋美齡與蔣介石結(jié)婚。為了做通他的思想工作,這次由大姐宋靄齡出面,請譚延闿再次出馬去當(dāng)說客。宋子文因才識過人,鋒芒外露,早期初登廣東政壇時,不免為國民黨元老派所嫉,不被時人重視,宋子文懷才不遇,頗感苦悶。獨譚延闿慧眼識俊才,力排眾議,從多方面加以提攜照拂,宋子文在廣東的境遇從此開始好轉(zhuǎn)。有此一段恩緣,宋子文視譚延闿為恩師,并相互引為知己。宋有所求,譚無不照準(zhǔn);譚有所言,宋無不聽從。因蔣宋婚姻擱淺,譚受靄齡、美齡姐妹所托,與宋子文單獨面談。
經(jīng)再三譬解,宋子文一改初衷,不但同意蔣宋聯(lián)姻,而且應(yīng)允幫助美齡說服宋母。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的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結(jié)婚儀式,譚延闿作為蔣、宋聯(lián)姻的介紹人出席。
為“干哥哥”選婿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jié)婚,譚延闿是主要功臣。1928年2月,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召開,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后,重新上臺,不僅恢復(fù)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職務(wù),而且還兼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譚延闿任國民政府主席,兩人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有了更深的交往。全國“統(tǒng)一告成”后,國民政府重新改組,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闿改任行政
院長。兩人在工作上和私下里交往更加頻繁。
譚延闿的三女兒譚祥有時隨譚去蔣家。譚祥又名曼怡,聰明伶俐,年輕貌美,是宋美齡在美國留學(xué)時的同學(xué),當(dāng)過南京陸軍子弟學(xué)校教員。譚輩分小、嘴巴甜,甚得蔣介石夫婦喜愛,譚延闿“經(jīng)常到蔣官邸漫談,每來必攜曼怡同行”。
1930年9月,譚延闿突患腦溢血,在病中他囑咐淚眼朦朧的干妹妹宋美齡,在青年軍官中為他的三女兒譚祥擇夫。譚死時剛好50出頭,宋美齡為干哥哥的英年早逝痛哭流涕,發(fā)誓要不負(fù)干哥哥的臨終重托。她在“英雄配美人”的原則下,著手為譚祥物色夫婿。在當(dāng)時的年輕將領(lǐng)中,以陳誠和胡宗南最為出色,而陳誠比胡宗南小2歲,此時的軍功、地位以及政治見解都比胡為優(yōu)。宋美齡與蔣介石一商議,決定選擇陳誠做干哥哥的女婿。蔣氏夫婦找來譚祥,征詢她的意見。譚問:“現(xiàn)居何職?”宋美齡答道:“軍長?!弊T祥又問:“是哪一軍?”蔣介石答道:“十八軍?!弊T祥表示同意。
這時陳誠與原配吳舜蓮雖沒有完全破裂,但已沒有感情,而與上海勞動大學(xué)的陳德懿有了一定的感情,但是沒有結(jié)婚。1930年12月,陳誠從日本參觀秋操回國后,蔣介石和宋美齡便向陳誠正式提起了這樁婚事。為使婚事順利,并要陳誠解除和吳舜蓮的婚約,斷絕與其他女人的交往。
1931年春的一天,蔣介石與宋美齡特地安排陳誠與譚祥同乘一列去上海的火車。蔣派隨從副官找來了陳誠,問他原配離婚手續(xù)是否辦妥。陳誠回答已辦好。蔣介石就介紹他與譚祥見面,指著陳誠說:“這是百戰(zhàn)百勝的陳誠將軍?!庇种钢T祥說:“這是新從美國留學(xué)回國的譚小姐?!?/p>
其實譚祥與陳誠在武原已經(jīng)認(rèn)識,譚祥溫文爾雅,頗有大家閨秀的風(fēng)范,而陳誠個頭雖小,但面目清秀,頗有一副英氣勃勃的氣概。兩人早就心有所動,這回雙方見面,相互客套一番,宋美齡從中牽線搭橋,更增加了他們之間的了解。
自此以后,雙方情投意合,很快建立了戀愛關(guān)系,這時陳誠雖忙于在江西打內(nèi)戰(zhàn),雙方難得見面,但書信往還使兩顆愛慕之心緊緊地拴在了一起。1931年9月初,他倆商定“雙十節(jié)”在南京結(jié)婚。
譚祥嫁給陳誠,條件是正娶,可陳誠是有婦之夫,雖然陳誠說已和吳舜蓮解除婚姻,但若沒個正式手續(xù),譚祥總覺得不放心,依法也說不過去,為防日后出現(xiàn)不必要的麻煩,還是先把該辦好的事辦好再說,免得日后吃后悔藥。
譚祥開門見山地對陳誠說:“你和她總得有個手續(xù)吧!可否給我看看。沒有這個手續(xù),我們的婚期只好推遲,再等一等吧?!睅拙湓?,急得陳誠團團亂轉(zhuǎn),他可不想自己美好的婚姻因此化為泡影。于是連忙給在江西十八軍軍部的吳舜蓮的哥哥吳子漪打電話,要他趕快到南京,為他辦好與其妹的離婚手續(xù)。
吳子漪是陳誠在浙江省立第十一師范時的同班同學(xué),而且又一直得到陳誠的關(guān)照,隨陳誠的升遷而官越做越大,由團軍需主任、師軍需處長升到軍軍需處長,一直占據(jù)著美差肥缺,陳誠可說是他的衣食父母,他又怎么敢得罪他呢?他也知道陳誠與妹妹的婚姻早已名存實亡,而妹妹又不能生育,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觀念下,隨著陳誠地位的不斷升高,他們的婚姻破裂已是不可避免,何不做個順?biāo)饲?,讓陳誠感激自己呢,這樣日后還可從陳誠那里撈到一些好處。因此到南京后,他爽快地答應(yīng)回青田老家,勸妹妹與陳誠離婚。
陳誠又另托吳家的親戚,讓當(dāng)?shù)氐赂咄氐亩胖具h幫忙,終于使吳舜蓮?fù)饬宿k離婚手續(xù),條件是“生不能同衾,死后必須同穴”。吳舜蓮不識字,便由吳子漪代寫了一張《離婚協(xié)議書》,又由吳子漪代為簽名蓋章。這些手續(xù)辦完后,譚祥又要見吳子漪,在吳當(dāng)面保證以后不出問題后,譚才放心。
陳誠和譚祥正式確定婚期后,不料“九·一八”事變突然發(fā)生,日軍侵入東北,陳誠身為軍人,乃決定推遲婚期,準(zhǔn)備北上抗日。但“九·一八”事變只是局部沖突,因而陳、譚于1932年元旦在上海結(jié)婚,宋美齡作為雙方介紹人,介紹了他們的戀愛情況,男方由杜志遠主婚,女方由譚延闿的弟弟譚澤闿主婚,證婚人為蔣介石,婚禮熱烈而隆重。
陳誠與譚祥結(jié)婚后,吳舜蓮仍舊住在陳誠在青田高市的家里,照常侍奉陳的母親,陳的母親也仍將吳當(dāng)兒媳看待,常說:“舜蓮孝順?!苯址秽徖镆踩园褏撬瓷彯?dāng)成陳家媳婦。譚祥很重視名正言順的名聲,對于吳舜蓮仍以陳家媳婦的名義和陳誠的母親住在一起不怎么滿意,就慫恿丈夫陳誠帶她回青田老家,并將陳母接到南京,和她一起住。對于吳舜蓮,陳、譚二人商定在青田縣城給她蓋一座洋房,讓她離開高市陳家。
1935年4月,陳誠與譚祥以及他的弟弟陳敬修、弟媳莊秀慎一同回高市老家。到高市陳家后,譚祥雍容大方、和藹可親,鄰里親友都夸陳誠娶了個好媳婦,陳誠母親也很滿意,吳舜蓮更自嘆不如。過后,陳誠將母親接到了南京,與他們住在一起,吳舜蓮也離開了高市陳家,住進了陳、譚給她在青田縣城所蓋的小洋樓。譚祥正式取得了在陳家女主人的地位。
后來陳誠扶搖直上,成為蔣介石的“三鼎甲”之一,除了陳誠個人的軍事才干外,與蔣介石、宋美齡親自選定的這樁政治性婚姻也不無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