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霞
自卑是與自信截然不同的心理品質,自卑是對自己的輕視和否定,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自卑心理嚴重的青少年,往往有如下表現(xiàn):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作出貶低的評價,厭惡、否定自己;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心理封閉,敏感多疑,孤僻悲觀;甚至出現(xiàn)自閉、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因此,幫助青少年開啟自卑心扉,讓信心永駐心田,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卑心理形成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青少年處在生理、心理的急劇變化時期,身心尚未成熟,心理比較脆弱,往往一個小小的打擊、挫折,或者生活中的失意就可以使自信心受到挫折,產生自卑心理。此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青少年自卑心理的形成還與教師和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直接相關。不少教師和家長不懂得教育規(guī)律和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知道愛護孩子的自尊心,培養(yǎng)其自信心,動輒批評、指責孩子,甚至諷刺挖苦孩子,有的家長還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使孩子脆弱的心靈受到傷害,喪失了自信精神和自主意識,從而產生了自卑心理。
針對青少年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其行之有效的診治方法如下:
一、增強抗挫能力
人生在世,不可能總是遇到鮮花和掌聲,必然要經歷各種風雨。甚至是狂風暴雨,這就是心理學講的挫折。挫折可以引導人們的認識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變化,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
方法一:引導青少年消除不合理的觀念,學會轉換思維角度。具體來說,就是幫助他們在失敗中看到希望,在不利的情況下看到有利的因素。
方法二:設置情景,開展專門訓練。如,開展演講比賽,設置以下題目:“假如競選班干部我落選了”、“假如我爸爸下崗了”等,讓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從中受到教育。
二、幫助青少年賞識自我。悅納自我
引導青少年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和長處,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悅納自我,是幫助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的核心和關鍵。悅納自我就是要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壞的,成功的和失敗的,不僅要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還要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完善。
那么。如何幫助青少年賞識自我、悅納自我呢?
方法一:引導青少年回憶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把每一次獲得表揚的內容、過程和體驗記錄下來,細細品味,目的是通過重溫成功的體驗恢復自信。
方法二:引導他們經常進行階段性的自我提問。如,你的長處是什么?你最欣賞自己所做的—件事情是什么?家人常以你為榮的是……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回答,引導青少年發(fā)現(xiàn)他們也曾經經歷過無數(shù)次成功,他們有很多才華和潛能還沒有得到發(fā)揮,他們并非像原來所想象的那樣沒有優(yōu)點、一無是處,從而引導青少年減少對自己的厭惡感,肯定自我。
三、幫助青少年修正期望的目標,體驗成功
正確的目標應該是那種他們“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目標,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這種目標是人們行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因此對于經常遭受挫折、有自卑傾向的青少年來說,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找準目標,通過實現(xiàn)目標,體驗成功,進而看到自己的能力,鼓舞斗志,恢復自信。
四、精心創(chuàng)設表現(xiàn)機會,讓青少年積極參與。展示自我
青少年的自信心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實踐中通過其行動表現(xiàn)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同,進而轉變?yōu)樽晕铱隙ê妥晕艺J同的。因此,教育者平時要勤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為青少年精心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獲得成就感、滿足尊重感,從而消除自卑感,獲得自信心。
五、引導他們廣交朋友,回歸群體
青少年通過結交朋友,可以從中獲得鼓勵、信任、支持和安慰,滿足各種心理需要;可以學習他人的長處,調整自己的行為;可以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培養(yǎng)正確的自我意識;可以探討成長過程中的得失、煩惱,解決成長中的問題;還可以培養(yǎng)樂群的個性,學會與人合作與相處等等。因此,要引導青少年培養(yǎng)樂群的個性,廣交朋友,回歸群體,開放自我。
總之,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是其健康成長的大敵。幫助青少年擺脫自卑心理,揚起自信的風帆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