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紅
近年來,我園在服務文化的深化方面進行探索,引導教職工牢固樹立“教育要服務于幼兒、服務于家長、服務于社會”的意識,從細微處入手。從身邊事做起,關注幼兒、家長的需求,以優(yōu)質(zhì)服務提升保教服務質(zhì)量,最終形成幼兒園的特色品牌。以下這些優(yōu)質(zhì)服務措施就是在廣泛發(fā)動教職員工獻計獻策的基礎上形成的。
措施一:溫馨雨具出借制
上午還晴空萬里、陽光普照,到了三四點鐘的時候,天空卻烏云密布,下起雨來了。這時正好是家長接孩子的時間,那些沒帶傘和雨披的家長接了孩子只好等雨下過或小一點再走,教師很想把自己的雨具借給家長,無奈“粥少僧多”,分配不過來。
“幼兒園買一些雨具,雨天借給需要的家長……”在優(yōu)質(zhì)服務措施的征集討論會上,教師們的點子透出了溫馨的真情。
幼兒園采納了教師們的建議,一次定制了幾百把傘和幾十件雨披。大家一起設計了傘面,上有幼兒園的標志、名稱、格言、網(wǎng)址,分別按照分園進行編號,由門衛(wèi)和值班老師負責管理,并制訂了雨具借還制度。
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們對這一措施不了解,我們便在大門處放置一個掛滿雨傘的架子。非常醒目,家長們對此贊不絕口。
下雨天的園門口,接孩子的家長魚貫而出,在濛濛煙雨中那一朵朵傘花成了我園一張張移動的名片。
措施二:家長自助圖書館
我園原先開辟了一個專供家長閱讀育兒書籍、休息等待孩子的閱覽休閑區(qū),里面擺放了漂亮的沙發(fā)、書柜,營造了非常溫馨的環(huán)境。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閱覽區(qū)休息的往往是爺爺奶奶輩的,他們對書籍似乎不是很感興趣。其原因是祖父輩的家長年紀大了要戴老花鏡才能看書,所以只能在閱覽區(qū)休息休息,而年輕家長忙于工作沒時間來接孩子。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想:是否可以把這些書籍借給家長帶回家看呢?我們進行了初步嘗試,派一個老師每星期在閱覽區(qū)值班,進行借還登記。運行了一段時間,覺得有一定的局限,并且教師長期值班可行性不強。于是我們再次調(diào)整,自助圖書館應運而生。家長可以在任何來園時間自行借閱,只要在書柜邊上的《圖書借閱登記表》上登記書名、孩子所在班級、借閱人姓名就可以了,下次來還書還必須登記還書日期,把書放回書柜。
《圖書借閱登記表》上密密麻麻的借閱記錄顯示了家長對圖書館的認可。自助圖書館對家長教育理念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措施三:班級多功能工具箱
以前教師和保育員碰到為小朋友解決問題的時候,由于身邊沒有合適的工具或者用品,常常會跑去總務老師那里借,或者把問題交給保健醫(yī)生。不方便也耽誤時間,因此,班級多功能工具箱就應運而生了。工具箱分為班級醫(yī)藥箱、班級小工具箱、班級衣褲包三大類。班級醫(yī)藥箱準備了班級自行急救需要的棉花、創(chuàng)可貼、紅藥水、棉簽、紗布等;班級小工具箱配備有針線、橡皮筋、別針、指甲剪等可以為幼兒服務的小工具;班級衣褲包特意準備了幾套衣服、褲子、襪子。為需要的幼兒及時更換。
班級多功能工具箱配備后,教師和保育員覺得特別方便,能夠更快捷地為孩子提供服務。同時也受到了家長好評。
措施四:暖寶寶的拖鞋和背心
冬天午睡中,小朋友從被窩里鉆出來去小便,如果不穿衣服就很冷,很容易感冒;而再穿衣服和鞋子時間太長容易尿床。
針對這個矛盾,我們經(jīng)過商量后決定為每個班提供4-5件寬松又柔軟的背心。再根據(jù)托、小、中、大班的年齡層次提供大小不同的棉拖鞋4-5雙。小朋友起床去小便,套上棉背心,拖上拖鞋就走,感覺很溫暖很方便。
像以上這樣的優(yōu)質(zhì)服務措施我園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為離園晚的幼兒準備小點心充饑;為托班、小班購買熱風機和微波爐,便于冬天盡快烘干清洗的幼兒衣褲,熱一熱變涼的飯菜;在幼兒園平臺增設晾棉被的架子。便于保育員晾曬幼兒被子;每班為活動后容易出汗的幼兒準備吸汗毛巾;為幼兒園大門安裝攝像頭、劃定停車區(qū)位。維護校園周邊治安。這些措施,透出的是我園立足服務。提升保教質(zhì)量的辦園理念和做法,從細微處體現(xiàn)了教職員工服務幼兒、服務家長的愛心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