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煒
電影《赤壁》在日本上映的日子里,電視上、電車里,甚至出租車門上都能看到那個經(jīng)典的廣告畫面——英雄好漢們站在驚濤駭浪中搖擺的草船上?!冻啾凇房芍^在日本掀起了新一輪“三國熱”。
日本人的“三國情結(jié)”源遠流長。他們開發(fā)三國文化商品的功夫真是到家了,有專門的三國志網(wǎng)站,致力于普及三國志知識:網(wǎng)站上有三國志知識入門、三國地圖、三國旅游線路、三國志智力競賽,還介紹三國志料理等,日本人開發(fā)的三國文化系列商品也琳瑯滿目,如三國項鏈、手機墜子等。東京還有三國餐廳,走進門,“周瑜”、“諸葛亮”笑吟吟地上前為你服務(wù)為你端上魏、吳、蜀大菜……
在日本多年,本人不止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日本人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敬意。有日本人告訴我喜歡中國,就因為喜歡《三國志》。三國世界里的中國人是多么的豪邁與聰慧。
日本人還善于把中國古典文學活學活用、推陳出新。當于丹解說《論語》在中國掀起《論語》熱時,日本人也開始了新一輪從中國古典文學中汲取智慧的風潮。NHK電視臺2008年10月推出了新節(jié)目《漢語論語》。節(jié)目引用論語、老莊思想、佛教用語、有名的詩句乃至現(xiàn)代中國常用語等為困惑的日本人“排憂解難”。日本人認為,《論語》凝聚了中國人千年的智慧,從中能夠?qū)W習到為人之道,擺脫心中煩惱。早在明治維新期間,被稱為“日本近代實業(yè)界之父”,一生創(chuàng)辦了500多家企業(yè)的澀澤榮一就以《論語》作為經(jīng)商的教材,他將《論語》作為第一經(jīng)營哲學。
本人剛來日本不久到一家面包廠打工時,有次就聽到一位生產(chǎn)線的班長竟然對我們幾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說他喜歡中國古代的老子他還能口亨上幾句《論語》里的之乎者也來,當時我有些驚訝,日本人怎么如此諳熟中國古典文學?那班長洋洋得意地說:“工廠的安全手冊里還寫著‘欲速則不達呢。這不是《論語》里的話嗎?”
日本人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敬意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似乎是天生的,也許這是心靈深處共通的東方文化素養(yǎng)在起作用吧。有一位日本的政治學教授告訴筆者“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史記》、《三國志》,從小就對中國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充滿了敬意。當我向?qū)W生解釋‘革命一詞的內(nèi)涵時,總要舉《史記》中的例子來說明?!?/p>
誠然,喜歡中國古典文學的日本人,也不一定都對今天的中國友好,甚至對中國懷有敵意者也不乏其人。這些年,最讓中國人反感、被中國批判最多的日本首相非小泉純一郎莫屬了??墒墙裉毂救艘f,中國人對自己的批判對象——小泉純一郎缺乏了解,小泉其實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他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yǎng)最好的一位日本首相。他的座右銘是“無信不立”。此言出自《論語》中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小泉執(zhí)政時,在國會演講,辯論乃至接受媒體采訪時,他都能出口成章地引用《孟子》、《墨子》中的章節(jié)。他在為自己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辯解時,引用了孔子的話“恨罪不恨人”。當然這是很容易反駁的,按照孔子的思想,這不是加害方所應(yīng)該說的話。
正因為小泉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思想精髓,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所以他難對付,他能夠頻頻用自己的言行激怒中國。被激怒,實在是一種不了解對手、不自信的表現(xiàn)。小泉留給中國人的教訓是:在批判對手之前,為何不試圖讀懂對手呢?
2008年末,日本各大媒體均報道了日本人對中國好感度又下降的消息。說是日本內(nèi)閣府發(fā)表的外交輿論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對中國有好感”的日本人較去年的調(diào)查下降2.2個百分點,以31.8%創(chuàng)下1978年開始調(diào)查以來的最低點。回答“沒有好感”的人則比去年增長3.1個百分點,以66.6%達到歷史最高。本人以為,這樣的輿論調(diào)查政治和外交色彩太濃了,有失偏頗,不妨一笑了之。建議內(nèi)閣府以后應(yīng)把日本人的中國文化情結(jié)當作調(diào)查項目之一,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其實,就算日本人回答“對中國沒有好感”又如何,他們還不是蜂擁到電影院看《赤壁》;學中文的日本人照樣連年增加;《三國志》、《論語》等書籍還是很暢銷……日本經(jīng)濟界人士很明智地說:對中國喜歡又怎么樣,不喜歡又怎么樣,中國對日本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親密對手和伙伴。
看日本人對中國古典文學是那樣的癡情,筆者不禁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日本人對古代中國人的尊重勝過對當代中國人的尊重。是呵,當別人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得比我們還深還到位時,或者說我們對自己的老祖宗的重視還不如他人時,我們又如何能讓人尊重呢?
編輯 曉波 美編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