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紅
1955年國慶閱兵:人民解放軍將士換了新裝
1955年國慶閱兵,是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后第一次閱兵。
受閱部隊指戰(zhàn)員軍容煥然一新。他們身著嶄新的新式軍裝,佩帶軍銜肩章、領章,軍容嚴整地通過天安門廣場。
剛授銜的元帥和大將等,在閱兵結束后,興致很高地在天安門城樓上合影留念,這些照片現在成為開國將帥們著新軍裝為數不多的珍貴圖片,有的還成了將帥們的標準照,照片上他們個個露出會心的微笑。
1956年國慶閱兵:閱兵式在滂沱大雨中進行
這次閱兵是新中國13次大閱兵中唯一的一次冒著大雨閱兵。
這天的北京從清晨就開始下雨,受檢閱的隊伍在雨中進行,分列式開始時,雨下得更大了,天安門廣場積了一層很深的水,指戰(zhàn)員們的衣服全被雨打濕了。他們身上蒸發(fā)出的熱氣,成了一層乳白色的薄霧。他們踏著軍樂的節(jié)奏,高挺胸膛,踏起水花,齊步向前。
應邀參加中共八大的50多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參加了觀禮。
指戰(zhàn)員們所乘坐的都是第一批出廠的國產“解放牌”汽車,雷達探照燈也初次公開亮相。由于下雨,原定參加閱兵式的空軍飛機未能參加受閱。
1957年國慶閱兵:國外來賓空前多
這次閱兵引人注目的不是受閱部隊,而是國外來賓空前的多。
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及黨和國家的其他領導人參加檢閱。應邀來我國訪問的匈牙利、保加利亞、印度尼西亞、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緬甸等國的客人也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檢閱,還有應邀前來訪問我國的50多個國家的外賓、各國駐華使節(jié)和外交官員以及在華外國專家等也觀看了閱兵式。
這第九次國慶閱兵,國產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第一次接受檢閱。
1958年國慶閱兵:“戰(zhàn)爭氣氛”較濃
1958年8月底,炮擊金門作戰(zhàn)剛剛打響。
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乘車檢閱了陸??杖?。這次閱兵的分列式中有基層民兵隊伍,他們中許多人是來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老根據地的民兵殺敵英雄,曾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用土槍、土炮、“鐵西瓜”打敗過敵人。這天,他們精神煥發(fā),步伐整齊,全部裝備著新式步槍。誰能想到他們只訓練了20多天就參加了閱兵。
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軍在開國后創(chuàng)建的軍事學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軍、海軍等軍事學校的學員們。
國慶10周年閱兵:參加慶典的各界群眾是前11次國慶閱兵中人數最多的
1959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國慶10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十一次國慶閱兵。因為是10周年大慶日,為此,中共中央邀請?zhí)K聯等11個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率領的黨政代表團和日本、印度等60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團參加中國盛大的國慶活動。這次參加慶典的各界群眾是前11次國慶閱兵中人數最多的一次。達70萬人。這些外國領導人與我國領導人一起在天安門城樓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和群眾游行隊伍。
準備工作也比較早。當時,天安門廣場已擴建一新。整個廣場較5周年國慶時擴大了兩倍半。達4J0萬平方米。受閱部隊由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和6個空中梯隊組成。首都上百萬人參加了這一盛大慶典。
徒步方隊有:軍事學院、石家莊步兵學校等編組的院校方隊,海軍長山要塞區(qū)編組的水兵方隊,北京軍區(qū)3個野戰(zhàn)軍編組的步兵師方隊。車輛方隊有:2個摩托化步兵方隊,空軍空降兵教導師組成的傘兵方隊,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彈炮方隊,空軍高炮師、雷達探照燈團組成的100毫米高射炮和雷達探照燈方隊,122毫米加農炮方隊。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農榴彈炮方隊,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和152毫米自行火炮方隊,100毫米自行火炮方隊??哲婏w行梯隊,由1個轟炸機師、4個殲擊機師和高級航空兵學校抽組而成。
上午10時,北京市市長彭真宣布慶典開始。隨后,舉行閱兵。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林彪在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楊勇上將陪同下檢閱各受閱部隊。受閱部隊官兵身著新式服裝,佩戴軍銜,展現了昂揚威風的軍容。
分列式開始了。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軍事學院方隊。學員們身著深藍色陸軍校官禮服,佩戴著金黃色肩章,翻領上繡著彩色圖案。步兵學校、炮兵學校、工程兵學校、坦克兵學校、鐵道兵學校、空軍學校、海軍學校的學員方隊,緊跟在軍事學院方隊之后通過。他們排著24路縱隊,精神抖擻,齊步前進。
水兵方隊的指戰(zhàn)員身著白色水兵服,佩戴肩章,頭戴黑色飄帶水兵帽,手持國產半自動步槍,刺刀閃閃發(fā)光。繼水兵方隊之后,是6個步兵方隊。指戰(zhàn)員們頭戴鋼盔。手持半自動步槍,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威風凜凜。摩托化步兵方隊的乘員,持沖鋒槍或半自動步槍;空降兵方隊的乘員,胸前斜挎沖鋒槍,身背降落傘包,他們由72輛解放牌卡車載運。
由144門各種口徑火炮組成的7個炮兵方隊,似蔚然壯觀的海浪一樣,一波緊接一波有序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在6種型號的火炮中,有5種是中國制造的。受閱的裝甲兵方隊由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組成。第一個接受檢閱的裝甲兵方隊,裝備了中國制造的五九式中型坦克。
正當人們向火炮、坦克、裝甲車組成的鐵流招手歡呼的時候,即裝甲兵第一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空軍飛行部隊領航機群即強大的噴氣式轟炸機和殲擊機群,突然出現在廣場上空。接踵而來的是6個空中梯隊,這些飛機飛行高度350米至500米,由東向西,閃電般地飛過廣場上空。最后飛過廣場上空的是由中國制造的殲5型飛機組成的梯隊。當這些英雄的戰(zhàn)鷹排著整齊的五機編隊呼嘯而過時,廣場上一片沸騰。歡聲雷動。
整個閱兵過程,用時58分鐘。
這次閱兵與5周年國慶閱兵相比。取消了騎兵、三輪摩托車和口徑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隊,徒步方隊橫排面由20人增加為24人,空軍受閱編隊由5周年時的3機增加到5機,飛機總數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閱飛行高度降低100-150米,這都對受閱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閱總人數增加1/3,共11018人。這次閱兵與5周年國慶閱兵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受閱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一些裝備的精度和威力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標志著中國軍隊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國防實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國慶35周年閱兵:時隔25年的漫長等待,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次國防力量的大檢閱
1984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此次國慶閱兵是繼1959年國慶后長達25年來第一次盛大的國慶閱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出現了政通人和、同民經濟飛速發(fā)展的大好局面,因而恢復國慶閱兵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在華北實兵演習閱兵的基礎上,中共中央決定,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35周年閱兵。1983年12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任命楊
得志為閱兵領導小組組長,北京軍區(qū)司令員秦基偉任副組長并擔任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qū)參謀長周衣冰為閱兵副總指揮。
這次受閱部隊10370人,各種作戰(zhàn)飛機117架,導彈189枚,坦克裝甲車205輛,火炮126門,火箭布雷車18輛,輕武器6429支(挺),汽車2216輛,組成46個方(梯)隊。
其中地面方隊42個,包括1個儀仗隊,6個軍事院校方隊,5個徒步方隊,水兵、空降兵、女衛(wèi)生兵、武裝警察各1個方隊,2個三○二反坦克導彈方隊,7個炮兵方隊,1個火箭布雷車方隊,1個五二三輪式裝甲輸送車方隊,3個六三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方隊,6個坦克方隊,1個海軍導彈方隊,2個地空導彈方隊,1個戰(zhàn)略導彈方隊,男女民兵各1個方隊??罩刑蓐牴?個,最大的機群為9機編隊,比10周年空中編隊增加4架飛機。這次振奮人心的閱兵活動中,首次受閱的部隊有:戰(zhàn)略導彈部隊、武警部隊和女兵。
各種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如裝甲輸送車、火箭布雷車、新式坦克、火箭炮、榴彈炮、岸艦導彈、潛地導彈、地空導彈和戰(zhàn)略導彈等代表20世紀80年代先進水平的新式武器裝備,全部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研制和自行生產的,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其中19種是新裝備,具有現代水平,有的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充分反映了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新成果。
10月1日上午10時整,慶祝大會開始。由1200人組成的軍樂隊奏起了國歌。這時,共和國成立5周年、10周年都鳴放過卻被“文化大革命”中斷的禮炮,時隔25年后重新恢復了施放,這份久違的親切和喜慶更增添了節(jié)日的濃重色彩。
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乘黑色敞篷閱兵車駛出天安門,停在金水橋南頭。閱兵總指揮秦基偉乘指揮車,向鄧小平大聲報告,請檢閱部隊。
鄧小平首先檢閱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儀仗隊,而后依次檢閱各方隊。他不時地向受閱官兵問候:“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官兵們則高呼:“首長好!”“為人民服務!”并向軍委主席行注目禮。鄧小平最后在天安門城樓發(fā)表講話。
10時23分,分列式開始。伴隨著《解放軍進行曲》,行進在最前面的是由陸、海、空三軍指戰(zhàn)員組成的儀仗隊。他們護衛(wèi)著八一軍旗,率先進入天安門廣場。
軍事院校方隊、步兵方隊、水兵方隊依次進入天安門廣場,接著是空軍空降兵方隊、女衛(wèi)生兵方隊、人民武裝警察方隊、民兵方隊。特別是女兵方隊一色的大蓋帽,藍短裙、長筒皮靴,身著新式軍服的女兵們英姿颯爽,成為閱兵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徒步方隊之后,反坦克導彈、炮兵、火箭布雷車、步兵戰(zhàn)車、裝甲輸送車、坦克、自行火炮、地空導彈、戰(zhàn)略導彈等摩托化機械化方隊接踵而來。
在空軍防空導彈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罩械谝惶蓐狀I隊、師長徐水香駕駛著轟-6型飛機領航,向天安門上空飛來,8架殲教-5型飛機分列兩旁。由轟-6型組成第二梯隊的18架飛機緊隨其后。在空中第一、第二梯隊受閱的同時,戰(zhàn)略導彈方隊的9輛大型牽引車,載著中國自己設計制造的戰(zhàn)略導彈首次公開展現在人們面前,特別引人注目。這時,空中第三梯隊的32架強-5型飛機分編為4個中隊,低空飛過天安門上空。接著,第四梯隊的35架殲-7型飛機分編為5個中隊,飛越天安門上空。廣場上人們激動得歡呼起來。
10時56分,分列式結束,整個閱兵式歷時56分鐘。
這次國慶35周年閱兵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至80年代規(guī)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它標志著我國武裝力量現代化建設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顯示了走上改革開放道路的中國人民的豪邁心情,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
國慶50周年閱兵:世紀大閱兵的雄壯交響
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至20世紀末國慶最盛大、最壯觀的一次閱兵。
禮炮兵有幸成為這次首都國慶盛典第一個亮相的部隊,他們精彩的表演被譽為首都國慶盛典第一個亮點。這次禮炮兵鳴放任務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艱巨,以往最多鳴放21響,這次要鳴放50響,28門禮炮為一響,56門禮炮分兩組交替鳴放并且要與國旗護衛(wèi)隊的步伐合拍,步響炮響,步停炮盡。這樣的規(guī)模、這樣的形式和這樣的標準在我國還是第一次。
lO月1日上午10時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宣布:“首都各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會現在開始!嗚禮炮!”伴隨著國旗護衛(wèi)隊沿著天安門中軸線向國旗基座挺進的腳步,50響禮炮昂首齊鳴震天動地,50響仿佛響過50年風雨,悠遠而震撼,深沉而奮進。
緊接著,軍號齊鳴,引出一段高亢的旋律。恢宏雄渾的樂曲像驟然而至的海潮,匯成震天撼地的交響——“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激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奏響了世紀大閱兵的序曲。一輛紅旗牌檢閱車駛出天安門。檢閱車上,站立著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車過金水橋,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李新良上將驅車迎上前去:“主席同志。受閱部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此刻,千人軍樂團高奏閱兵曲,江澤民乘檢閱車徐徐向東。這是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檢閱三軍部隊。
10時36分,當江澤民在天安門城樓發(fā)表了講話后,軍樂聲再次回蕩在天安門上空。氣勢磅礴的閱兵分列式開始了。像一團流曳的火焰,鮮艷的軍旗首先映入人們的視線。
17個徒步方隊伴隨著整齊的步伐聲動地而來,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莊嚴檢閱。
陸軍的三色迷彩,仿佛秋日里斑斕的草場——來自北京軍區(qū)的兩個步兵方隊。鏗鏘有力的足音,延續(xù)著長征的腳步;勇往直前的雄姿。像百萬雄師過大江的身影。
宛若藍色的海洋,恰似潔白的波浪——黑飄帶、藍披肩勾畫出海的風采,英武的面龐透著海的威嚴。平均年齡18歲的水兵方隊,顯示出人民海軍邁向新世紀的希望。
黑白相間的作戰(zhàn)服,展現著傘兵健兒翱翔藍天馳騁大地的氣概——作為曾威震上甘嶺的英雄部隊。黃繼光的傳人們熱帶雨林凌空展翼,雪域高原縱橫逾越,昔日的陸地猛虎插上了雄鷹的翅膀。
一支支威武的方隊走過,如勁風呼嘯。如春雷滾地。那青春的橄欖綠,是武警官兵熱血鑄就的盾牌;那朝霞般的桔紅色,是女民兵方陣的颯爽英姿……
25個機械化方隊出現在人們眼前。金戈鐵馬,浩浩蕩蕩。一輛輛坦克、步戰(zhàn)車、裝甲車披堅執(zhí)銳,一門門榴彈炮、滑膛炮、加榴炮、火箭炮、自行高炮昂首挺胸……軍樂聲聲,馬達隆隆……
這是13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今天第一次匯入了這次的受閱大軍中。
這天,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10萬雙手臂揮舞彩旗、花環(huán),編織成一幅幅絢麗的圖景,編織成江澤民關于軍隊建設總要求的20個醒目大字: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yōu)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