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星 許大強
1958年夏天開始的炮擊金門的戰(zhàn)事,已經(jīng)過去50多年了。作為這場戰(zhàn)事的組織指揮者,彭德懷元帥的歷史作用長期以來被忽視了。1993年4月,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懷傳》中,有這樣幾處文字:“以貫徹廬山會議精神為主旨的軍委擴大會議。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開?!薄皶h對彭德懷揭發(fā)和批判的問題是極其廣泛的:從平江起義的思想動機到廬山上書的政治目的,從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略方針的貫徹執(zhí)行到1958年炮擊金門時的組織指揮……無一不加以追查和批判?!痹?958年炮擊金門時的組織指揮方面,彭德懷到底有什么值得“追查和批判”?筆者通讀全書,不禁產(chǎn)生疑問:當時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在這次炮戰(zhàn)中到底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提議炮擊金門,毛澤東致信強調(diào)“政治掛帥”
早在1958年3月5日。國防部長彭德懷就提出炮擊金門和馬祖的問題。在給毛澤東的信中,彭德懷匯報說,“經(jīng)過軍委、空軍和福州軍區(qū)討論”,擬定在七八月間調(diào)空軍進入福建,并“準備在必要時轟炸金門、馬祖”。3月8日,毛澤東批復同意進行準備,“但最后實行進入,到那時再作決定”。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fā)革命,第二天美國就以“保衛(wèi)美國人生命安全”和維護黎巴嫩“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為借口,悍然出動海軍陸戰(zhàn)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陸,隨后英國也侵入約旦。一時間,中東形勢驟然緊張,成為世界矛盾的焦點。
7月15日。美國又宣布在遠東的陸海空軍進人戒備狀態(tài)。中東事件雖然引起臺灣海峽局勢進一步緊張,但這一事件畢竟分散了美國的注意力,降低了它對臺灣海峽的反應能力。而蔣介石卻想趁火打劫,伺機擴大事態(tài),在7月17日宣布國民黨軍處于特別戒備狀態(tài),同時加緊軍事演習和空中偵察,擺出反攻大陸的姿態(tài)。
為了有效打擊蔣機竄擾,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爭,牽制美國兵力,中央軍委、毛澤東下定了炮擊金門的決心。
7月17日。彭德懷向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總后勤部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根據(jù)中東局勢,空軍要盡快人閩,炮兵準備封鎖金門及其海上航運,總參謀部要立即擬訂部隊行動計劃。當晚,毛澤東又召集軍委及空軍、海軍領導人開會,指示說: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決定在金門、馬祖地區(qū)主要打擊蔣介石,牽制美帝國主義;地面炮兵第一次打10萬至20萬發(fā)。以后每天打1000發(fā),準備打兩三個月;兩個空軍師在炮擊的同時或稍后轉(zhuǎn)場到廣東汕頭、福建連城。會后,彭德懷連夜主持軍委會議,作出具體部署:空軍在27日轉(zhuǎn)場,炮兵準備于25日炮擊金門蔣軍艦艇,封鎖港口,斷其海上交通。
就在7月中旬,彭德懷還和總參謀長粟裕在北京主持召開作戰(zhàn)會議,制定在金門、馬祖一帶實施軍事行動的具體方案,主要研究了炮擊金門及海、空軍配合的問題。同時,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組建了福州軍區(qū)廈門前線指揮部,任命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葉飛為前線指揮部指揮。
彭德懷、粟裕擬訂的準備于25日炮擊金門蔣軍艦艇的計劃,上報毛澤東后卻遲遲沒有得到回復。“至26日凌晨,參戰(zhàn)的30個炮兵營已全部進入發(fā)射陣地。作好了射擊準備?!迸淼聭岩灿悬c納悶:到底何時開炮?27日上午10時,毛澤東致信彭德懷和軍委秘書長黃克誠,內(nèi)容如下:
德懷、克誠同志:
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看如何?找?guī)讉€同志議一議如何?政治掛帥。反復推敲,極為有益。一鼓作氣,想得往往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時難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我戰(zhàn)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同意,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
彭德懷接信后,非常贊同毛澤東“政治掛帥。反復推敲,極為有益”、“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的觀點,當天就用電報把信的內(nèi)容傳達給了葉飛。葉飛后來回憶:接到毛主席的這封信后,我反復領會,感覺到這次炮擊金門不同往常,因為它與整個世界局勢密切相關。如毛主席信中說的,要“政治掛帥”。不能單純從軍事上考慮問題。從前線戰(zhàn)備情況看。要完成這次關系重大的軍事行動,當然也是準備充分一些更有把握。于是我和張翼翔、劉培善同志商議,覺得各項準備工作比較緊張。因福建沿海遭臺風襲擊,連降暴雨,公路、鐵路塌方嚴重。橋梁沖毀幾十座,部隊也過于疲勞,特別是空軍、海軍人閩行動尚未完成,推遲炮擊時間確實更為有利,因此,很快便復電表示堅決遵照毛主席指示辦。
接到葉飛和福州軍區(qū)張翼翔、劉培善等人商議的意見后,彭德懷立即上報毛澤東,這就更加堅定了毛澤東關于“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的態(tài)度。
調(diào)兵遣將,毛澤東安排彭、葉“朝夕相處”
葉飛意見中的“推遲炮擊時間確實更為有利”。理由之一“特別是空軍、海軍入閩行動尚未完成”,引起了彭德懷的高度重視。為此,他進一步組織協(xié)調(diào)了空軍、海軍人閩問題。
在彭德懷的過問下,空軍從7月中旬開始人閩,他還提議調(diào)志愿軍空軍司令員負責指揮這次大規(guī)模的空軍轉(zhuǎn)場人閩行動。7月27日,即毛澤東致信彭德懷當天,空軍首批轉(zhuǎn)場部隊如期進人汕頭、連城機場,接著便逐步向沿海機場推進。至8月中旬,一線機場已進駐了6個殲擊機團。經(jīng)過幾次空中較量,我軍初步掌握了前線的制空權。7月底,為統(tǒng)一人閩空軍的指揮權,經(jīng)彭德懷同意。成立了福州軍區(qū)空軍司令部,由聶鳳智擔任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彭德清也被調(diào)到廈門前線指揮部,指揮海軍艦艇部隊及海軍航空兵、海岸炮兵人閩。
與此同時,炮兵也調(diào)來了3個師和1個坦克團。這次調(diào)動都是晚上行動,重炮加上坦克,夜間經(jīng)過福州開往前線,轟轟隆隆,連街道都震動了。飛機、軍艦、大炮、坦克大舉入閩,老百姓興高采烈,紛紛議論說:“這次不但要解放金門,還要解放臺灣呢!”至8月上旬,地面炮兵部隊全部進入了陣地。陣地從角尾到廈門、大嶝、小嶝,再到泉州灣的圍頭,呈半圓形。大金門、小金門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在解放軍數(shù)百門火炮的射程之內(nèi)。
7月29日19時,總參作戰(zhàn)部部長王尚榮向葉飛傳達了毛主席和軍委彭副主席的指示:“由你們根據(jù)氣象及目標情況自行掌握。打擊目標主要是海上換防的艦艇和陸上目標,包括金門、馬祖?!?/p>
8月21日,為落實毛澤東“政治掛帥,反復推敲,極為有益”的指示,彭德懷指示葉飛赴北戴河向毛澤東當面匯報,彭德懷、林彪當時也在場。當日下午3時,葉飛在毛澤東住處把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炮兵的數(shù)量、部署和實施突然猛襲的打法,都一一進行了匯報。當時,作戰(zhàn)地圖沒有掛在墻上,而是攤在地毯上。隨著葉飛的指點,毛澤
東、彭德懷、林彪的目光也在不斷移動。8月22日,經(jīng)過深思熟慮。毛澤東決策:“那好,照你們的計劃打。”毛澤東交待葉飛就留在北戴河指揮,并要葉飛跟彭德懷住在一起,希望他們朝夕相處。毛澤東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方便葉飛及時向彭德懷匯報,二來也方便彭德懷當機立斷向葉飛迅速下達指示。這充分顯示了毛澤東對彭德懷的信任。不過,葉、彭并沒有住在一起。據(jù)葉飛回憶:“毛主席要我跟彭老總一起住,可把我弄緊張了。我怎好和彭老總一起住呢?主席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也不好問。彭老總也沒有派參謀來叫我住到他那里去。晚上我散步后回房間里,正在發(fā)愁,恰好王尚榮同志來,他說:‘老兄,主席不是交待你住到彭老總那里嗎?我說:‘我哪好去住啊!王尚榮知道我為難,就說:‘我替你想了個辦法,把專線電話架到你的房間里。這下就解決問題了!我們商定,前線直接同我通話,我再通過他轉(zhuǎn)報毛主席,毛主席的指示也由他轉(zhuǎn)告我。我問:‘彭老總那里怎么報告呢?主席交待我同他住在一起的呀!他說:‘你不要管了。此事由我辦。這位作戰(zhàn)部長真會處理問題?!迸趹?zhàn)過程中,王尚榮及時把葉飛的請求報告給了毛澤東和彭德懷,毛澤東和彭德懷的指示也及時傳達給了葉飛。但是,廬山會議之后,批判彭德懷者無中生有,竟說“彭德懷架子大,不聽毛主席安排”。炮擊金門一開始是在北戴河指揮的,是毛澤東、彭德懷直接在指揮,廈門前線則由張翼翔、劉培善代替葉飛指揮。
時刻關注炮戰(zhàn)情況,一篇廣播稿引起毛澤東批評
8月22日,王尚榮與張翼翔通電話,根據(jù)總參謀長粟裕的指示:明天17時30分炮擊按計劃實施。明天炮擊的目標。首要任務是打掉蔣軍雷達;第一次炮擊,按海岸炮0.4個基數(shù),其他炮為0.5個基數(shù),共計發(fā)射炮彈預計2.5萬發(fā)。當天22時40分,彭德懷反復考慮總參謀部的報告后,致電王尚榮:“準用炮彈數(shù)1萬至1.5萬發(fā),也可少于1萬發(fā)。不要規(guī)定死了?!?/p>
8月23日一大早,王尚榮在軍委作戰(zhàn)室與張翼翔通電話,告知張翼翔:
彭總指示如下:炮擊金門按你們的計劃進行。即:中央軍委無新的指示時,今日17時30分進行炮擊(不再另告)。如中央軍委有新的指示再告你們。第一次炮擊可打1萬到1.5萬發(fā)。也可少于1萬發(fā),由你們掌握。
8月23日傍晚,廈門前線部隊近500門大炮一齊開火,不到一個小時就打了近2萬發(fā)炮彈,整個金門島頓時淹沒在硝煙之中。短短的七八分鐘,蔣軍所有的通信聯(lián)絡全被打斷,雷達站全被摧毀,作戰(zhàn)指揮中心和炮兵指揮所與各炮兵部隊全部失去聯(lián)絡。
蔣軍遭受打擊后,迅速組織反擊,大小金門、大擔島、二擔島上的蔣軍火力互相支援,倒也頗具聲勢。8月26日19時,彭德懷通過王尚榮向張翼翔傳達指示:
一、想個辦法把大小金門、大擔、二擔島以火力予以分割,使其不能互相支援;二、設法封鎖金門飛機場,以炮火打擊敵運輸機(艦)等;三、以我之炮艦打擊敵人的小型艦艇;四、前面考慮一下是否使用探照燈;五、對馬祖之敵,現(xiàn)我們對他們保持平靜狀態(tài),他們不打我們,我們也不打他們,他們打我們時,我們即狠狠地打他們,但我們要作好打的充分準備。
遵照彭德懷的指示,廈門前線部隊成功分割了蔣軍炮火,金門陷入一片火海。
美國摸不清解放軍大規(guī)模炮擊金門的意圖。于是立即下令調(diào)兵遣將。美軍當年的行動比較迅速,不到10天,臺灣海峽的美國海、空軍力量便大大增強。另外,在中東地區(qū)的第六艦隊的一些艦只也駛向臺灣海峽。
炮擊金門作為一種特殊的作戰(zhàn)形式。按照毛澤東的最初預想,是要通過炮擊來封鎖金門,最終迫使蔣介石集團放棄金門,達到收復金門的目的。在8月23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言簡意賅地說: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臺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8月25日,毛澤東在另一次政治局常委會上說:從這幾天的反應看,美國人很怕我們不僅要登陸金門、馬祖,而且準備解放臺灣。其實,我們向金門打了幾萬發(fā)炮彈,是火力偵察。我們不說一定登陸金門,也不說不登陸。我們相機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绹瑖顸h訂了共同防御條約,防御范圍是否包括金門、馬祖在內(nèi),沒有明確規(guī)定。美國人是否把這兩個包袱也背上,還得觀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偵察蔣軍的防御,而是偵察美國人的決心,考驗美國人的決心。
據(jù)《毛澤東傳(1949-1976)》載:“在參與指揮的軍事領導層里,并不是都明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作戰(zhàn)意圖?!闭\如葉飛所言:“從前線我們這些人的感情上說,當然都在盼著毛主席下命令登陸了?!睆?月27日起,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用廈門前線指揮部的名義,連續(xù)播發(fā)一篇廣播稿,敦促防守金門的國民黨軍官兵放下武器,其中提到“對金門的登陸進攻已經(jīng)迫在眉睫”。引起外電的關注。這篇廣播稿,彭德懷事前已聞,但沒有提出異議。9月1日前后,毛澤東從外電報道中得知了這一情況,嚴厲批評這是違反集中統(tǒng)一原則。當時彭德懷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因此主動承擔了責任。毛澤東責成中央軍委起草了《對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軍事斗爭的指示》。9月3日經(jīng)他審閱修改后下發(fā)。這個指示指出:“解放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雖然屬于我國內(nèi)政問題。但實際上已變成一種復雜嚴重的國際斗爭,我們不要把這個斗爭簡單化,而要把它看做是包括軍事、政治、外交、經(jīng)濟、宣傳上的錯綜復雜的斗爭。”言下之意,一些領導同志“把這個斗爭簡單化”,以為是單純的軍事問題。
署名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表明共產(chǎn)黨中國既不怕打仗,也有和平誠意”
8月31日至9月21日,由于金門炮戰(zhàn)事實上進入“打打看看,看看打打”階段,彭德懷奉命到東北地區(qū)視察,解決軍事工業(yè)生產(chǎn)、改進駐廠軍代表工作、軍隊參加生產(chǎn)建設和軍事技術學校辦學方針等問題。不過,他通過作戰(zhàn)部長王尚榮的匯報,時刻關注著金門的戰(zhàn)況。
9月30日,美國國務卿約翰·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如果在臺灣地區(qū)“有了可靠的?;稹?,在金門、馬祖保持大量部隊就是“愚蠢的”、“不明智的”;美國“沒有保衛(wèi)沿海島嶼的任何法律義務”。這時,美蔣在金門、馬祖撤軍問題上發(fā)生了分歧,美國企圖逼迫蔣介石接受“劃峽而治”,以實現(xiàn)“一中一臺”的圖謀,因而拼命要求臺灣海峽“停火”。
10月1日,彭德懷發(fā)表國慶九周年閱兵講話。義正辭嚴地警告美國:
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的,但是,決不怕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威脅。如果美國侵略者不顧中國人民的警告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強把戰(zhàn)爭加在我們頭上,那末,我國人民,必將團結在保衛(wèi)偉大祖國的神圣旗幟下,為反抗侵略而戰(zhàn),為維護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戰(zhàn),為保衛(wèi)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而戰(zhàn)。
10月6日,由毛澤東撰寫、以彭德懷名義發(fā)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回蕩在金、馬上空: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_、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