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娜
每一位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都有自己獨到的經驗和體會。我眼中的班級管理,就像一個母親要培養(yǎng)好她的幾十個孩子,處處動真心、用真情。
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師
給媽媽洗腳的那則公益廣告大家都非常熟悉——“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說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一面旗幟、一個榜樣。所以班主任必須嚴于律己,時時、處處、事事為學生作出榜樣和表率。譬如要求學生不遲到。自己在就要準時到崗;要求學生文明禮貌,自己在生氣的時候就不能出言不遜;要求學生講究衛(wèi)生,自己就不能隨手亂扔垃……身教重于言傳,班主任的威信正是來自于堅持不懈的自我形象的塑造;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班主任的率先垂范。
孩子還是自己的好
母親對自己孩子的疼愛是打心眼兒里的,是不計代價不圖回報的?!坝H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地震時這位母親的留言,讓我們再次被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母愛所深深感動。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班主任要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用“孩子還是自己的好”的心態(tài),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尋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把優(yōu)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感受到老師的愛;就是要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材,為學生的點滴進步發(fā)自內心的高興;就是要對學生的感受做到感同身受。是寬容、是博愛,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改掉某個壞習慣或者達到自己的某個教育目的而做給學生看的,那是講條件的、圖回報的愛,最終會導致失去學生的信任。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愛,才能讓我們的愛感染他們、激勵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手心手臂都是肉
后進生常常是我們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最多,而效果最不明顯的。開始時我們還說服教育、吵嚷、批評,在收效甚微甚至沒有成效的情況下,久而久之,他們就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只要不違反校規(guī),就由他混日子,更有甚者會半途退學、流落社會。每一個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肉,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母親總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孩子都成材,即使不能如她所愿。她也不會放下那個最差的孩子不管。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有“一個都不能少”的意識,要“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我們要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盡量把學生的目標定在他蹦一蹦能夠得到的位置。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在為集體做貢獻、課堂紀律好等方面的優(yōu)點,并及時予以鼓勵;要善于幫助學生找到他學習的突破口,譬如數(shù)學不好的,能不能幫他一起先實現(xiàn)政治、歷史等文科上的突破。總之,要給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一個理由,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有了希望,才有動力。
努力的孩子有糖吃
人們常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我認為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應該讓“努力的孩子有糖吃”。二者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激勵機制的不同。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制訂一個科學的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班級充滿勃勃生機,成為一個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集體。我的做法是對制訂出一個能客觀反映學生在品德、學習、紀律等方面變化的評價方法,并定期進行總結和表彰,一般情況下,表彰是在家長會上進行的,這樣既能調動家長參與到激勵學生的隊伍中來,又無形當中使學生的進步得以放大;特殊情況下,我會依據(jù)自己事先和學生的約定進行激勵,如親自給學生家長打電話或者發(fā)短信報喜等。這樣,能激勵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開始。
他們還是個孩子
子女在母親眼中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作為中學班主任,我們面對的對象,只是一個個孩子,一個個具有生命意義的孩子,一個個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生活就是生長,所以一個人在一個階段的生活,和另一個階段的生活是同樣真實、同樣積極的,這兩個階段的生活。內容同樣豐富,地位同樣重要。所以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注重還原孩子原本的單純,越是單純的孩子越好教育和引導。不要讓孩子在我們的威逼下過早地學會成人的世俗和裝腔作勢;不要讓我們隨心所欲操縱的快樂建立在歪曲孩子應有的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大師,需要我們胸懷對藝術的向往,并在工作中勤于觀察、善于思考,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