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章
周末,一對父母帶著他們九歲的男孩到海邊散步。海灘上布滿各式各樣好看的石塊,男孩想起老師要他們帶些別致的陳列品去布置教室,這些小石塊正好派上用場。于是男孩一邊走,一邊撿石塊,他還為它們
取名叫“小豬”,他要帶些“小豬”回去。
當男孩的口袋已經(jīng)裝滿了“小豬”,他只好
用雙手捧著,“小豬”越撿越多,他開始走不動,遠遠落在后面,看樣子,如果沒有人幫忙,他是走不到家的。于是,父親說:“孩子,讓爸爸替你拿‘小豬吧!”
但男孩心有未甘地拒絕。一會兒,他實在拿不動了,就似乎想通地對父親說:“不如你抱著我,‘小豬還是由我自己拿,因為它是我撿的,當然我有責任要拿它。”
一個農(nóng)夫挑著一擔青菜準備到城里販賣。青菜太多,擔子太重,把農(nóng)夫壓得喘不過氣來,樣子十分狼狽。正好一位好心人駕著小貨車擦身而過,停下來要農(nóng)夫登上他的車子。
農(nóng)夫猶豫半天終于上了車,但好心人發(fā)現(xiàn)他站在車上,菜擔卻依然挑在肩上,就告訴他說:“何不把菜擔也放在車上呢?”農(nóng)夫回答說:“這菜擔是我的,當然應(yīng)由我來挑?!?/p>
其實上面兩則都不是笑話。因為一種叫“責任”的枷鎖,從思維深處令我們都想用自己的力量挑起所有的重擔。雖然有一種叫“幫助”的力量一再朝我們召喚,“凡勞苦的重擔可以到我這里來”,卻一次次因我們自己的無知和驕傲而拒絕,并且認識不到“你抱著我,我拿著它”或“你載著我,我挑著它”是一種十分幼稚的行為。
雙手捧著的“小豬”太沉,肩上挑著的青菜太重,我們?yōu)槭裁床唤柚皫椭本徱痪彋?,卻終日哀聲嘆氣呢?
幫助是一把“愛”的鑰匙,它可以用“道德”的方式打開“責任”這把沉重的大鎖,讓我們沐浴在“愛”的春風(fēng)中。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中學(xué)生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