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志娟
摘 要: 在高考英語試題中,口語沒有列入高考成績行列。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在上speaking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地將其剪切,學生很少有機會張開嘴巴說英語。英語是一種工具,不僅僅是用來應付考試,更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應善于利用教材,巧妙地重組教材,這樣語言教學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關鍵詞: 口語 高考 沖突 重組 生命力
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中學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求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英語與說英語國家的人進行交流。《新課標》重新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能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語言進行表達,例如:發(fā)表意見、進行判斷、責備或投訴等。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學英語最基本的四個要素?!罢f”是運用的重要方面,若只培養(yǎng)聽的能力,就僅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而培養(yǎng)“說”的能力,學生才能進行口頭表達和信息傳遞。在初中這個階段,主要通過聽說來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但是到了高中階段,很多老師要求學生在精讀和泛讀中掌握所學的詞匯和語法,以此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上在高考英語試題中沒有口語。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在上speaking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地將其剪切,并沒有充分運用這一課型,讓所有的學生都充分參與說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是進行說練的主戰(zhàn)場,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中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參與“說”的訓練,指導學生形成科學性的學習方法或?qū)W習過程。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活學生這個學習主體,使學生能夠?qū)ψ约旱膶W習程度產(chǎn)生相應的信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一、口語的價值——自信,大膽,協(xié)作
著名心理學家菲力普·斯登弗爾德認為:“羞澀是指一個人由于小心謹慎、膽怯或者缺乏自信而憚于交往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父母本身的羞澀心理表現(xiàn)給子女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會在與父母的交往中仿效,如果其父母由于羞澀而表現(xiàn)出缺乏自信,不喜交往,那么日久天長,他們就會缺乏自信,憚于交往,產(chǎn)生羞澀心理。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羞澀心理的又一關鍵因素。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過分嚴厲、訓斥、打罵和處處干涉限制下,以及在被父母所不歡迎而棄之不管的情況下成長的學生,他們會形成怯懦、冷僻、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理等特征,而這些特征是導致羞澀心理的重要根源。進校以后,教師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父母的角色,依上文可以類推,老師的自身因素以及老師對待學生的威嚴、苛刻、甚至訓斥都是誘發(fā)學生羞澀心理的因素。高一的學生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眼中還時常閃耀著求知的欲望但渴望,他們又害怕,他們的第一次表現(xiàn)很有可能決定他們整個高中學習的狀態(tài)甚至更久遠。那么,就老師而言,首先要給學生樹立好榜樣,這就要求老師克服自身心理的缺陷,時刻表現(xiàn)出自信、自尊、樂于交往的狀態(tài),使學生不知不覺受到感化??谡Z,是拉近師生距離的方式,是展示學生魅力的舞臺,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平臺。我曾經(jīng)毫不吝嗇地花了整整六分鐘不斷地鼓勵、“慫恿”、“誘騙”,終于,意料之外的小手歪歪扭扭地伸出來了,雖然有些學生上臺很生怯,但他們至少微笑,較少的言語,可愛的身體語言,對話不是那么流暢,神態(tài)不是那么自然,但當掌聲響起,他們笑了,帶著一絲害羞,帶著一絲滿足,他們體會到了成就感,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雖然課堂表現(xiàn)不活躍,但私底下為完成口語練習,還是偷偷地用了一番心思,與他的合作伙伴積極溝通,分工明確,充分理解,制作了口語對話,即使最終未能展示,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成功。高中英語課程不正是要發(fā)展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嗎?
二、口語教學與高考口語缺失
大多數(shù)教師回避口語教學,并不是因為口語無價值,而是因為覺得他與高考不親密。而當我們翻開牛津高中英語書,每單元均設有welcome,reading,word power,grammar,task,project,這些板塊看似與口語無關,但若教師重組教材,則能讓口語散發(fā)其獨特的魅力。
1.學生開口難,難在不知做什么,往往就是因為教學目標不明確。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老師知道教學目標,而學生不知道,學生就只能跟著感覺走,口語交際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口語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導致預期的教學目標難以達成。美國的教育學家布盧姆早就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教學計劃和評價的第一步是清楚無誤、毫不含糊地表述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要提高學生互動的有效性,就必須讓每位學生明確訓練目標,目標明確了,學生就學有方向,交流起來就不會盲目和隨意。因此教學中要隨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層層推進適時、明確地告知或者引導學生自我總結(jié)口語訓練目標,讓目標導行,增強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效度,這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發(fā)展。實踐證明,任務開始前進行有效鋪墊,學生將更準確地完成任務。
2.重組資料,善于利用整個單元豐富的內(nèi)容,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開口。
(1)創(chuàng)境激趣,動感呈現(xiàn)。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情境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言語的動機,并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營造英語口語表達的氛圍,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說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語言、交流語言、發(fā)展語言。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大部分是讀的時間,學生會覺得比較單一乏味,所以在文章輸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如果精心設計,可以誘發(fā)學生將所學的文章通過說表現(xiàn)出來。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凡是有鮮明的情緒色彩的對象都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若使文字教材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激發(fā)情感,引人入勝,以情助說。如教學模塊四第二單元reading部分時,我利用多媒體設置情景,從網(wǎng)上下載了幾幅可以動的圖畫,所有的圖片都是有關奧運的,學生一看到這些圖片就躍躍欲試,都想說一下自己的一些設想。教師在這里要注意控制好時間,保證課堂活而不亂。
(2)穿插利用,組合討論。
可充分利用每單元reading后的討論題,但必須確保是學生感興趣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話題,教師可對原提示進行適當改編或增加鋪墊性話語。word power中的項目也可先讓學生了解,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待留討論中發(fā)揮。
(3)留住最愛,簡單復述。
一篇文章中必定有學生最喜歡的一段,因此可讓學生復述自己喜歡的段落。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一人一個片段,也可以是接力式的,讓后一個學生接著前一個學生的話尾續(xù)講。這種方法暗藏了閱讀技巧,幾次下來,學生就能抓住關鍵詞,關注段落,學生自己體驗,印象深刻。這的確是課內(nèi)練口語的好方法,但涉及的人少、費時多,不宜多人次,因此,建議先私下準備,且retell的要求,即目標或內(nèi)容一定要明確。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他們設好臺階。
3.捕捉生活,關注熱點。
熱點話題為人們所關注,是難得的真實口語材料。可利用課前五分鐘,借助自由談話(Free talk)等形式,實施熱點口語交際。每項活動一般都側(cè)重一個特定的話題或情景,如第二單元開課前,我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讓學生結(jié)合第28屆奧運會實況,猜出比賽項目的英語名稱或回答相關問題,緊接著我就談起了北京奧運會,那時那刻,學生表現(xiàn)非常踴躍。這一堂口語課,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課堂、課外交流的習慣和能力,還促進了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更誘發(fā)了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教學過程中,還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意外情況,教師完全可以順勢展開課堂口語活動。如學生正聚精會神地聽課,突然附近一聲炮響,學生受驚的同時,教學過程受到干擾。老師倒可來一小“插曲”給學生壓驚,順手將眼前的茶杯、手表等物品作為教學媒介,巧妙地運用于交談之中。在類似以上的口語設計中,鑒于討論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身邊事,我還可以隨機地在課堂上借用某些同學比較時髦的文具、食品作為例子,看其它人作何反應,是否贊成學樣、攀比。巧妙的提問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內(nèi)保持一種既興奮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此時,學生注意力特強,參與度極高。
4.分層教學,求同存異。
實踐證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價值認同感是產(chǎn)生學習動力的真正源泉。可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不但課下不習慣說英語,有的甚至連課上也不愿意開口,他們有的是因為怕出錯緊張,有的是因為詞匯量不足而不敢用英語來表達自己,還有的則因為經(jīng)常被老師忽視,而沒有機會說英語??傊麄儗幇炎约寒斅牨?,也不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習以為常,甚至借此躲避課堂訓練,對這樣的學生,老師一方面要多鼓勵、訓練他們,另一方面則要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如在課上盡量選擇他們想讀、想聽、想看和想談的內(nèi)容,采用各抒己見、角色扮演、短劇表演、模擬配音、看圖說畫、做游戲等訓練他們的“說”的能力,并在各個活動中進行具體指導。如:老師在課堂上盡量用各種手勢、生動的語言(包括肢體語言)和豐富的表情感染學生;老師不但以一個導演的身份出現(xiàn),還以一個演員的角色出現(xiàn),給學生演示和示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準備所說的內(nèi)容,準備好談話計劃(對話長短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水平來定);提前一天讓學生知道第二天要進行的活動,必要時可先發(fā)給他們一些資料,并征求他們的意見,特別是那些不太活躍的學生;讓英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較差的學生,如:Group work or Pair work。這在客觀上能縮小口語活動的范圍,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以使他們大膽地開口說英語。另外,老師還應盡可能將一些難度較低的任務交給那些不敢大膽開口的學生去做,并為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成功感,讓他們在享受“成功”快樂的同時,把勝利的喜悅轉(zhuǎn)化為積極進取的動力。
假如我們善于利用教材,重組教材,口語真的與高考沖突嗎?
假如我們心懷寬容,用心對待,他們真的永遠緘默不語嗎?
假如老師都舍棄了口語教學,學生還能有機會張開嘴巴嗎?
英語是一種工具,這個工具,不應僅僅是用來應付考試的,更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語言教學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的理論與實踐.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鄭金洲.課改新課型.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馬云鵬,孔凡哲.教育研究方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海德格爾.林中路·藝術作品的本原[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