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優(yōu)顯
摘 要: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學生的學習,決不僅僅是對知識的邏輯認知,它是人的認知系統(tǒng)、情感系統(tǒng)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英語教學需要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努力構建生命化英語課堂,讓英語教學充滿生命活力。本文從科學設定情感目標、內(nèi)容處理以情促知、慎重使用教學用語和動態(tài)生成情感教育等方面闡述了以情感滲透為載體構建生命化英語課堂的問題。
關鍵詞: 情感滲透 生命化課堂 英語教學
由于傳統(tǒng)英語教育觀念的制約,特別是純“工具論”把英語視為與其他非人文學科并列的“應用”性學科,忽視了英語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意義,本來應該生動活潑、充滿人的生命活力和精神的英語學習過程變成了一種簡單的傳輸、傳遞、接受的過程。甚至將這種過程畸變成為一種注入式、灌輸式的僵化、機械的活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成為英語知識的傳遞者或灌輸者,而學生則成為被動接受、儲存書本知識的“容器”。英語知識沒有通過教與學的活動過程而獲得新的生命力,英語教學成為非生命載體知識的簡單轉(zhuǎn)移或搬運過程,導致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滑坡,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下降。英語教學如何走出這種死胡同?我認為應該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正確定位英語教學的目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努力構建生命化英語課堂,實現(xiàn)知情統(tǒng)一,促進學生人格的
健康、和諧發(fā)展,從而使英語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一、科學設定情感目標
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屬于個體的,它是內(nèi)在的、獨特的,是人類真實意向的表達。因此,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方法對認知的積極意義,運用情感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因此,情感態(tài)度既是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內(nèi)容,也是教學活動的手段和途徑。合理設定情感目標有助于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使學生實現(xiàn)知情統(tǒng)一的發(fā)展。例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Unit 6“Its Raining”Section A。學習內(nèi)容主要是這樣兩點:1.學習有關天氣的單詞:raining,windy,cloudy,sunny,snowing等;2.學習重要句型:(1)How is the weather?(2)What are you doing?在教學中注重知識點的前提下,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象力、表演能力,從而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梢栽O計這樣的情感目標:1.Love the nature and share the same feelings of the nature.(熱愛大自然,感受天氣帶來的不同心情);2.Learn to express their own feelings and personal ideas.(學會感嘆,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二、內(nèi)容處理以情促知
語言學習的課堂其實是一個十分豐富與復雜的空間,有生命的個體加上有生命的內(nèi)容才構成有生命的課堂。為此,教師本人應對所教內(nèi)容所負載的情感涵義有較深的體會和理解,對情感表達的樣式,即情感形式十分熟悉。例如,英語詩歌中的節(jié)奏、韻律;英語歌曲中的形象、旋律;英語小說中的人物對話和內(nèi)心獨自等。教師憑借自己的理解力找到的不僅僅是教學內(nèi)容中事實的邏輯圖畫,而且是情感的歷史圖畫。然后,用語言、語調(diào)、擴展性描述、姿態(tài)語言,用直觀展示、人為創(chuàng)設的情境,把情感的形式化特征凸現(xiàn)出來,使教材所負載的情感內(nèi)容寓于形式之中。這種藝術化的教學使學生喚起與老師相似的情緒,這一相似的情緒可能是受到老師情感的直接感染,也可能是對自己以往“情感儲備”的回憶和再度體驗。如果學生經(jīng)常接觸具有豐富情感內(nèi)涵的教學內(nèi)容,接觸老師用自己的情感理解傳遞的情感形式,其情緒感受形式、情感評價傾向即情感模式也就漸漸養(yǎng)成了。比如加強英語課堂教學的活動性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開展小組競賽、編排游戲、角色表演、采訪匯報等活動,使他們在學中樂、樂中學,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加對語言的感受,輕輕松松地習得語言。例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這一功能結(jié)構時,就可以設計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這種模擬的語言情景的交際活動中,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學習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這種學習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還能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要學”、“愛學”。
《新目標英語》倡導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我偶爾聽到一位同級段教師在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思想極其夸張,在討論“My parents often argue,what should I do?”時,學生竟然想到解決的辦法是離婚和分居。因此我也有意設置了這個話題,讓學生討論。有學生竊竊私語:“My parents never argue.”我順勢讓該學生復述剛才的那句,并緊接著問:“If they argue,what should you do?”她說:“I think,first,I should be a good child at home and a good student at school.Then...”接著,其他學生拋出了:“Maybe,I could pretend to be ill or to be hungry.Or cook much awful food.Or cook only a little delicious food.Because loving parents always love their children...”我設問:“Do you like leaving home while they are arguing?”“No,No”全班學生使勁搖頭,我隨即給他們戴了一頂“高帽”:“高素質(zhì)的家長培養(yǎng)了高素質(zhì)的兒女,也讓我很容易地擁有了高素質(zhì)的你們?!睂W生情緒高漲到了極點。課堂情感教育,教師做到了教書育人,學生也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做人。這樣的課堂不僅起到了復述課文的作用,而且從一個新的角度使學生達到了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并使其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學生激動不已的心情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更有信心。
三、慎重使用教學用語
語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團結(jié)、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而這種關系時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響,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有助于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和相互尊重,改善這種人際關系,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建一種和諧的語言活動氛圍,努力產(chǎn)生浸潤性的效果,讓學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語的氛圍中。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調(diào)控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建立融洽、民主、團結(jié)、相互尊重的氛圍,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例如在講到九年級新目標英語Unit 2“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中的“used to be afraid of”時,我讓學生談談自己以前的真實感受。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與我產(chǎn)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S:I used to be afraid of eating too much meat.
T:Why?
S:Because my mother says Im too fat.
全班學生哄堂大笑,這位學生很難為情,但我靈機一動,下面的一句話馬上將氣氛緩和了過來。
T: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too fat.You are strong.
但是在教另一課有關吃太多的junk food時,我組織學生表演自己創(chuàng)作的有關junk food可能導致肥胖的問題,我想找一位較胖的學生來擔任“患者”,有一位長得胖乎乎的學生自告奮勇站起來,于是產(chǎn)生這樣一段對話:
T:Ok!Who will act the sick people?Any volunteers?
S:I will.
T:Good!I think you are fat.You are the right person!
當時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這位學生一臉的尷尬,一個勁地撓腦袋。
我在處理一個相同的話題時運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毋庸置疑,前者的處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而后者的處理則會對心理比較脆弱的學生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教學用語要小心斟酌。讓我們牢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苯處煈撟鹬孛恳粋€學生,尊重他們的自尊和人格,應該有博大的胸懷來迎納我們所有的學生。
四、動態(tài)生成情感教育
把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jié)B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是在英語課程中實現(xiàn)情感目標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鐘啟泉先生說:“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币虼耍處熞翡J捕捉課堂中的生成性情感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努力建構動態(tài)生成的情感課堂。這樣,英語課堂也會因為情感生成而更加精彩。
我記得教學七年級下Unit 10 Section A時,師生圍繞“Holidays and vacations”開展教學活動,要求學生會運用一般過去時來討論節(jié)假日的活動。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各自的旅游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的交流欲望和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操練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坐在位置上很少開口,于是我走過去,詢問他。
T: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last May day?
S:I didnt go to any place.(我一愣,“搗亂”的來了)
T:Did you go to Shiliang?
S:No.(我決定繼續(xù)問下去,挑一個近的地方問問吧。)
T:Did you go to Tianhu?
S:No.(連續(xù)幾個No,我很尷尬)
這時有一個學生輕聲說:“His family is very poor.His family has no money.”另外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道:“He has to do much work on vacation.”我站在那里,聽課老師的眼睛都集中在我們身上。一個家庭貧困學生,忙于生計,哪里有時間和金錢去度假呢?我靈機一動,微笑著對他說:
T: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have to do much work on vacation.You are a good boy.Now,if you have enough money,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I want to go to Beijing.I want to see Tian an Men.
其他學生躍躍欲試,紛紛高高舉起小手,要表達自己的愿望。課堂氣氛由尷尬變活躍起來。我讓學生結(jié)合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談論自己想去度假的地方。
課后我布置的作業(yè)就是: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What did you do there?3.Where do you want to go if you have enongh money?并且在作文后面附上自己去過的地方的照片,準備第二堂課向同學描述,暢想自己的夢想,學生們很有成就感。
本課中學生由于家庭貧困,不能出去度假,我們不應該歧視譏笑這些學生,應該理解尊重他們。學生通過交流所見所聞和感想,可以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了解,更加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英語教學需要老師走進學生的心靈,確立生命意識,以我們的“心”和“情”來感化學生的“心”和“情”,努力構建生命化英語課堂,讓英語教學充滿生命活力。只有這樣,才能喚醒生命中沉睡的那份靈感,使學生他們刷新生命的歷程,勇敢而又沉穩(wěn)的邁出矯健的步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周榕,何廣鏗.對初中生畢業(yè)生英語學習策略扣情感態(tài)度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2).
[3]王子國.談培養(yǎng)學生接納他國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1).
[4]汪霞.我們的課堂生態(tài)了嗎[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5]閻光才.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