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麟飛
前些日子,筆者隨廣東省中山市組織的教育考察團對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基礎教育進行了為期十幾天的學習和參觀,對澳大利亞的中小學教育有了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也引發(fā)了我對國內基礎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教育體制與教育公平
澳大利亞有六個州,每個州的基礎教育都由州政府投入和管理,其政策和法規(guī)也由州政府制定,因此各個州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比例都各不相同。我們考察的維多利亞州比較重視發(fā)展私立學校,形成了公校和私校共同存在和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維多利亞州的公立學校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性。只要你是澳大利亞的公民,就有權享受中小學的免費教育,而每所公立學校的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設備都是一樣的。沒有像我們國內一樣,政府重點投資、集中優(yōu)勢的教育資源辦“重點中學”,也沒有我們國內的“名校辦民校”的“私校”現(xiàn)象。
公立學校的教師都受雇于州政府,都具有碩士學位,薪金和待遇都是一樣的。不像我們國內,不同地區(qū)的公立學校的教師待遇有著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存在于不同省份,而且存在于同一省內、同一市內。他們學校無權解雇教師,校長的責任比較大,但權力比較小,不僅受州政府的約束,而且還受制于學生家長和教師,稍有不慎就會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投訴,經常處于“三文治”的尷尬狀況,因此,很多人不愿意當校長。我們去過一所公立學校參觀,看到校園內的地面上有很多垃圾,教室里資料的陳設與擺放比較凌亂,我們還看見學生“逃課”到教室外面去玩耍。我們跟一個學生交談,她表示不那么喜歡這些公校,都希望到私立學校去就讀。
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對中小學辦私立學校持有不同的觀點。聯(lián)邦政府不主張辦私立學校,希望人人都到公校去念書,體現(xiàn)教育的公平性;但州政府卻認為,應該讓學生和家長有多種教育選擇的自由。
維多利亞州的私立學校比較多,收費也很昂貴,一個學生每年的學費都在40000澳元(約合人民幣24萬元)左右,相當于一個一般教師一年的總收入。我們參觀了一所私校,校舍很漂亮,寬闊的校園綠草如茵、綠樹成陰,對比起那些公校要漂亮、氣派得多。私立學校的課堂教學要比公立學校嚴謹?shù)枚啵瑢W風校風要好得多。我們問那些在讀的學生:“公校不用交學費而私校要交如此昂貴的學費,為什么還要選擇私校呢?”回答很簡單:為了考上墨爾本大學。墨爾本大學是澳大利亞最好的大學,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來自私立學校。澳大利亞的其他名牌大學也有相似的情況。這就是私立學校學費雖然昂貴,但相當一部分人還是選擇它的根本原因。
澳大利亞人認同這樣一個道理:公立學校的教育資源用的都是納稅人的錢,人人生而平等,理應一視同仁、平均分配;但如果你要選擇更好的教育,就得自己掏錢,交上昂貴的學費進入私立學校。這似乎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名牌大學大都為私立中學的學生所占有,政府就得考慮如何提高公立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效益和教學質量了。否則就會出現(xiàn)教育的另一種不公平:富人占有大多數(shù)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不主張辦私立學校,其初衷可能正在于此。而州政府堅持要辦私立學校,是不是考慮教育經費的問題呢?因為私立學校多了,公立學校就少了,政府的投入小了,州政府的財政壓力就減輕了??磥砣绾谓鉀Q教育公平的問題也是澳大利亞政府要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當然,由于澳大利亞是一個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百姓無生活之憂,對于這個問題,社會反響沒有像我們國內那么強烈。
我們國內的教育不公平問題會嚴重些,但成因不同,性質不同。擁有較多文化、經濟和社會資源的社會階層的子女,與農村學生和弱勢階層的子女相比,在國家重點高校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教育資源、教育質量相對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集中了較多農村學生。有研究表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近年來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學生的比例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性高等院校農村學生占的比例高達60%~70%,并且隨著高校的擴招,這一比例還會攀升。
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城鄉(xiāng)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現(xiàn)象,而是政府對農村教育投入不均等問題的一種積累和延續(xù)。據(jù)2006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社會共有5800多億元教育投資,占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卻只獲得其中的23%。
農村中小學不僅校舍、教學設施設備短缺,而且教師的待遇與城市有著巨大的差別。一般來說,城市豐富的物質和文化生活足以令人向往,再加上待遇的優(yōu)越,師范高校畢業(yè)生寧可在發(fā)達地區(qū)當小學教師,甚至是幼兒園的教師,也不愿意到山區(qū)去當高中教師。更為嚴重的是,農村本來就嚴重短缺優(yōu)質師資,由于待遇的巨大差別而大幅度地向城市和發(fā)達地區(qū)流動,造成目前廣大山區(qū)農村的基礎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師資的嚴重短缺和師資水平的嚴重下降,其后果就是當?shù)亟虒W質量嚴重下降,在高考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從2006年開始,廣東省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這對于農村的學生家庭似乎是一個福音。然而,如果教育投入的渠道不順暢,在山區(qū)縣、市財政不堪重負,學校正常運轉經費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的待遇得不到提高,甚至出現(xiàn)拖欠教師工資的現(xiàn)象,到頭來學校的正常運轉不能保證,不能夠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傷害的恰恰就是農村的基礎教育,就是廣大農村的學生家庭。
二、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
澳大利亞中小學的課堂教學采用小班制,一個教學班有二十五六個學生,上課的氣氛很輕松、很融洽。教室里沒有黑板,沒有多媒體平臺,甚至沒有像我們國內學生排排坐的桌椅。上課時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張大的長方桌旁,教師輕聲地和學生交談。小學的課堂教學更隨意,教師坐在矮椅子上,學生都隨意地坐在教師跟前的地板上(澳大利亞中小學校舍的室內全都鋪了地毯),聽教師講課,或做功課。
澳大利亞對中小學的教學要求比我國低得多,簡單得多,他們的教育理念是教會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方法,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他們的作業(yè)很少,很少組織考試,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評價學生。因此,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很輕,沒有壓力。由于學校教育重人文,輕功利,師生關系是和諧的。按照這樣的教學模式,應該沒有什么教學進度、教學任務的概念,教師教到哪里算到哪里,學生學成什么算什么了。
在參觀學校的過程中,我們曾找過一個高中學生交談,問她:“你們是怎樣上課的?”回答說:“老師布置功課,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薄叭绻麑W生不懂又不問老師呢?”“那就當你懂了?!比绻沁@樣的話,對于有學習興趣的學生來說問題并不大,但對于缺乏學習自覺性的學生就有問題了。因此,在高考中,這些公立學校的畢業(yè)生往往處于劣勢地位,名牌大學的大多數(shù)學位都被私立學校的畢業(yè)生所占有。現(xiàn)在,澳大利亞的教育界也呼吁基礎教育要進行教學改革,要進行“深度教學”(增加教學的難度)。針對現(xiàn)行基礎教育各校采用不同教材、教學質量較低的情況,澳大利亞聯(lián)邦政府提出全國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組織考試的主張。
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基礎教育這個問題上,澳大利亞要求改革的,正是我國正在實行的;我國要求改革的,也正是澳大利亞正在實施的。
中澳基礎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別。我們的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為主要目的。我們的國情也決定了我們采用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我們不能像澳大利亞那樣二十五六個學生一個教學班,采用小班制教學。我們的教學班常常少則50多人,多則70多人。如果我們也采取澳大利亞那樣的小班制教學模式,就得辦比現(xiàn)在多三倍以上的學校,這是我們難以辦到的。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福利國家,人口只有2000多萬,國土面積卻有760多萬平方公里,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人們無生活之憂。澳大利亞的二次分配比較完善,社會的貧富差別不大,一個醫(yī)生的年收入并不會比一個水管維修工的收入高多少。雖然如此,當父母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當醫(yī)生,但這種愿望卻遠遠不及我們中國學生的父母來得強烈。
中國目前是一個開始貧富分化的國家。在現(xiàn)實社會里,考上一所好大學就幾乎等于一份好的工作、一份好的收入、一個好的生活。在10年前廣大的山區(qū)農村,甚至還流行過這樣的口號:讓一個孩子考上大學,就等于為一個家庭脫了貧。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出現(xiàn)了困難,特別是低層次大學的畢業(yè)生。因此,現(xiàn)在雖然大學的入學率很高,像在廣東,所有參加高考的考生,只要你想上大學,幾乎都可以得到滿足,但是,考生對名校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了。往屆生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年年創(chuàng)下新高。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基礎教育談素質教育、談新課程改革談何容易?追求升學率、追求名校已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痼疾,而中小學學生課業(yè)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龍山中學)
(責任編輯: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