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芳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却抡n,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
周末,奕童的爸爸邊打掃衛(wèi)生,邊哼著歌曲《童年》,滿臉天真和快樂。奕童不屑地說:“有什么好唱的,誰不知道你們的童年溫飽都困難,還‘等待游戲的童年呢。”奕童怪聲怪氣地學著爸爸的樣子哼了一句。爸爸哈哈大笑:“這個你就不知道了吧,那時雖然生活艱苦,但游戲比你們現(xiàn)在豐富有趣得多!”
“不信!”奕童大叫。
“不信?”爸爸神秘地說,“那飯后我們來個‘游戲總動員,保準讓你大開眼界!”
飯后,愉快的推薦會開始了——
重磅出擊——小游戲,大智慧
推薦者:爺爺
推薦游戲:“挑棍”“抓石子”
魅力值:90分(操作方便、簡單易行)
智慧值:100分(觀察、判斷、推理,技巧最重要)
武力值:40分(不需要很強壯的身體)
1. 挑棍工具:冰糕棍(那時冰糕棍是用竹子削成的手掌長的小棒)。過程:先每人拿出數(shù)量相等的棍,再通過“石頭、剪刀、布”決定第一位游戲者。游戲者把大家的棍抓在手中后松開,撿起一根松散在邊上的棍挑動其余的棍,挑動時別的棍要紋絲不動,動了,則中止游戲。最終誰的棍多,誰是勝利者。也有人用細柳枝做棍,并把柳枝上的皮扒成不同圖案,代表分數(shù),最后計算得分高低。
2. 抓石子工具:沙包、小石子。過程:大家先悄悄拿出一部分石子,多者先開始游戲。游戲者把石子用力撒開,并拋起沙包抓石子。碰動石子,游戲失敗,依次進行,抓到石子多者勝。也有用四五個石子邊擺花樣邊唱歌進行闖關的玩法。
推薦理由:
1. 工具簡單、方便。
2. 不受時間、場地限制。
3. 愉悅身心、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訓練靈敏度。
閃亮登場——小游戲,重團結
推薦者:爸爸、媽媽
推薦游戲:“斗雞”“跳皮筋”
魅力值:100分(團隊作戰(zhàn))
智慧值:100分(游戲時把握技巧、抓住時機)
武力值:80分(體力消耗大,身體要棒,平衡能力要好)
“斗雞”——男孩子的專利
游戲者通過分組進行“戰(zhàn)斗”,每組先選出有威信的人去挑戰(zhàn),勝者留下,敗者退場,直到最后一人,勝利者常被授予“雞王”美譽。比賽時,參賽者單腿著地,另一腿抱起放在立地腿膝蓋以上,一手托小腿,一手壓大腿,跳動攻擊。先落地為敗者。取勝絕技——跳得高,氣勢壓對方;上挑、下壓盡全力,攻擊做到猛中穩(wěn)。
“跳皮筋”——女孩子的最愛
游戲時,一隊中兩三個隊員將皮筋繃直,另一隊伙伴圍著皮筋跳躍、勾腿……邊唱邊跳,逐級闖關,皮筋不斷升高。跳錯中止游戲,由同組勝利的人再跳一次,若成功,錯者可繼續(xù)進行;反之,則營救失敗,另一組開始游戲。
童趣小鏈接
爸爸的“斗雞”軼事:
爸爸說他小時候斗雞很威猛,一出場能嚇倒一片小伙伴。
一天,學校轉來新同學,大家都說新同學是“斗雞王”。爸爸向他挑戰(zhàn)。那天,他一手拿著奶奶剛煮熟的雞蛋,一手提著鞋英勇地向前沖去,結果慘敗而歸。爸爸說:“那時屁股跌得那個疼??!沒法形容!但為了保住面子,我強忍疼痛,回身拾起地上的雞蛋和鞋,裝作無所謂的樣子蹲在一邊。從此,再也不敢神氣活現(xiàn)了!”
媽媽的“跳皮筋”歌謠:
1.周扒皮,會偷雞,半夜起來學公雞。我們正在做游戲,一把抓住周扒皮。
2.鴨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大馬吃白菜,熊貓跑步快。白兔圓耳朵,老虎叫呱呱。老鼠比豬胖,公雞會下蛋?!?/p>
魅力獨特——小游戲,有特色
推薦者:奶奶
推薦游戲:“畫丁老頭”
魅力值:80分(簡單方便,歌謠有趣)
智慧值:80分(有一定技巧,容易操作)
武力值:40分(不需要太多體力)
這個游戲算是簡筆畫最初的教學模式了,邊唱歌謠邊作畫,歌謠內(nèi)容是關于丁老頭的故事,但不同地方的歌謠各有特色。大家看看下面這兩個版本,你更喜歡哪一個?
河北唐山版
一個丁老頭(鼻子),給我倆泥球(眼睛),他說三天還(抬頭紋),四天也沒還(嘴巴),買了一塊肉花了三毛三(臉、耳朵),買了三根韭菜花了八分錢(頭發(fā)、胳膊),買了一串糖葫蘆花了一毛一(扣子、上衣),買了一尺布花了六毛六(腿、腳),買了兩個豬爪花了五毛五(手)。
山東版
一個丁老頭,借我倆皮球(眼睛),我說三天還(皺紋),他說四天還(嘴巴),買了一個燒餅(畫頭)花了三毛三(倆耳朵),買了三根蔥(頭發(fā)),再加兩根油條(胳膊),拿個盤子盛著(畫肚子即身體),花了六毛六(兩條腿)。
編者的話: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擁有更多的現(xiàn)代游戲,有些游戲給你們帶來驚險、刺激的同時,也讓一些同伴付出了代價。經(jīng)典的老游戲,卻能在簡單、樸素中儲存童年的快樂,讓智慧長出飛翔的翅膀。和父輩們聊聊,去追尋那些老游戲吧。試著把下面游戲的圖片和名字連起來。
把你知道的老游戲也介紹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努力翻新,讓它為童年留下最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