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
你可知道,在知了聲聲中,在微風吹拂中,在身邊的一切小事中,無不隱藏著科學道理。你留意觀察了嗎?讀讀下面的文章,看看自己對身邊的科學了解多少。
聽唱一曲《紅蜻蜓》,好感傷!緩調回環(huán),悲童年之不再。首段歌詞:“晚霞中的紅蜻蜓,請你告訴我。童年時候看見你,是在哪一天?”有問無答,暗傷昔年的小孩今已成人,記憶模糊不清,早就想不起初見紅蜻蜓是在哪一天了。但是還想得起那時候三五結伴,下河去游仰泳,上岸來捉蜻蜓,何等好玩。捉蜻蜓,右手臂順時針旋轉著畫大圈,對準那停歇在芭茅葉子尖尖上的一只蜻蜓,緩緩移步,輕輕逼近。為啥手臂要這樣畫大圈,我研究過。蜻蜓生著復眼,能全方位觀察動靜。無論你從哪個方位伸手去捉,它都要飛。你若是畫著圈逼近它,它便蒙眬看不清你。愈逼愈近,圈也愈收愈小。小到離它七八寸了,一把抓去,包你活捉。此法驗之不爽。奈何童年之樂一去不返,我不能再到河邊去旋臂畫圈了。
昆蟲綱蜻蜓目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通稱為蜻蜓,第二類通稱為豆娘。蜻蜓俗名丁丁貓,有紅的黃的麻的三種,皆益蟲。停歇枝頭,平展兩翅,像篆文的“丁”字。篆文“丁”可能是象形字,也就是“蜓”的本字。丁丁者,蜓蜓也。以其捕蚊蚋如貓捉老鼠,故名丁丁貓。豆娘俗名七姑娘,色暗藍,狀嬌弱。停歇林間,疊合兩翅。一個平展兩翅,一個疊合兩翅,是蜻蜓與豆娘最顯著的區(qū)別。英文稱蜻蜓為龍飛蟲(dragonfly),妙。順便說說,還稱螢火蟲為火飛蟲(firefly),還稱蝴蝶為奶油飛蟲(butterfly),也妙。此三蟲者皆舊時兒童醉心之寵物。現(xiàn)今城里再也看不見。豈止庭院里看不見,花園里也看不見呀。蜻蜓啊螢火蟲啊蝴蝶啊,你們飛到哪里去了?沒有你們點綴,童年豈不褪色?你們還能飛回來嗎?
再聽一遍《紅蜻蜓》,又添一層感傷。原來失去了童年的不只是你我他;全人類都正在失去童年。這個世界上普遍地推行工業(yè)化以來,人類就在以犧牲獸類鳥類魚類爬蟲類昆蟲類為代價,換取自身物質享受,制造生態(tài)災難了。工業(yè)化使人類失去童年(說好聽些,叫告別童年),走向成熟。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所謂時代進步,社會發(fā)展。我在這里枉自“反動”一陣,也是白費氣力。氣力雖白費,我也想點醒這一個真相:經(jīng)濟高增長率,那美妙的數(shù)字,掩飾著人類對鳥獸蟲魚的謀殺。很難說這是仁,這是義。而且,排除仁義不說,光說可能給未來造成的惡果吧,也很難說這是智。小孩們得到了游戲機,失掉了蜻蜓、螢火蟲、蝴蝶;得到了幻影,失掉了活蟲;得到了打斗之樂,失掉了“穿花蛺蝶”“點水蜻蜓”“螢焰高低照暮空”;得到了科技,失掉了詩。他們永遠不可能再享有我曾享有過的童年之樂了,豈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