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波
國家衛(wèi)生部最新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由于一些地方對流動人口沒有建立有效的預防接種管理機制,加之大多數流動兒童來源于經濟較為落后的偏遠以及貧困地區(qū),家長們又缺乏必要的預防接種知識,對預防接種的意識不強,有的計劃外生育的流動兒童家長更不敢將孩子帶到接種單位實施預防接種甚至拒絕接種,導致近幾年來流動兒童的疫苗接種率下降,而患病率上升。
預防接種證——兒童健康的身份證
接種疫苗,是每個孩子的權利,也是兒童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保障。預防接種證是兒童免疫接種的記錄憑證,每個孩子都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建證并接受預防接種。兒童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應當在孩子出生時就及時向接生單位或預防接種單位申請辦理預防接種證,托幼機構、學校在辦理入托、入學手續(xù)時應當查驗預防接種證,未按規(guī)定接種的兒童應當及時安排補種。家長要妥善保管好接種證并按規(guī)定的免疫程序、時間,到指定的接種點接受疫苗接種,每次帶兒童接種時要攜帶預防接種證。如果兒童未完成規(guī)定的免疫接種,因故遷移、外出、寄居外地,可憑接種證在遷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計劃免疫接種門診(點)繼續(xù)完成規(guī)定的疫苗接種。未辦理接種證的,應及時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接種單位補辦,并按規(guī)定補種。對無接種憑證的兒童,視為未接種,以遷入時間為準,按免疫程序完成接種。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長也應該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
計劃免疫——每個孩子的權利
預防接種就是人們常說的打“防疫針”,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能使人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提高機體對傳染病的防御能力。
兒童尤其是嬰幼兒是各種傳染病的易感者,而傳染病則是造成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定期為兒童進行預防接種是兒童保健工作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人工免疫方法可分為自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種。自動免疫法就是將病菌的病原體制成生物制品接種到人體內,使身體組織受到刺激而產生對該病菌的抗體,以達到防病的目的。
目前,我國兒童應進行的預防接種主要包括卡介菌(結核減毒活疫苗)、小兒麻痹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白百破(白喉類毒素、百日咳疫苗、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麻疹減毒活疫苗及乙型腦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甲肝疫苗,這七種疫苗可預防九種傳染病。
卡介苗自從1921年應用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無數經驗證明,接種卡介苗后可降低結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次接種的保護力可達10~15年。一般嬰兒出生后即可接種卡介苗,如果出生時沒接種,可在2個月內接種。
口服小兒麻痹糖丸可預防脊髓灰質炎,這個病對兒童危害很大,可造成終身殘廢,給孩子、家庭、社會帶來很大的損失和不幸?,F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價混和疫苗,出生后滿2月初服,以后每月服1次,連服2次,4歲時加強1次。服丸時應用溫開水化開或吞服,切不能用熱水服用,以免將糖丸中的活病毒燙死而失去作用。
注射麻疹疫苗可有效預防麻疹。一般6個月內嬰兒不會得麻疹,所以第一次接種應在嬰兒滿8個月時,到18~24個月時再進行復種。
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劑可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第一次接種一般在嬰兒出生滿3個月時進行,4、5個月時各注射1針,到18~24個月時進行復種,6歲時再復種1次。
注射乙腦疫苗可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重點預防對象是6個月至10歲的兒童,疫苗注射應在乙腦流行季節(jié)前1月進行,一般免疫期為1年。
乙肝疫苗已納入免疫接種程序,0、1、6個月各注射1次;甲肝疫苗已在某些地區(qū)開始接種,能有效地防止甲肝的發(fā)生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