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昊
從高帥的遭遇說起
“我太想練了,我愛體操,除了體操,我不知道我還能干什么?!?/p>
“他讓我走,我才不走呢,我知道他們練不過我,別看我比他們都小,要是教練像教他人一樣教我,我早就超過他們了?!?/p>
“我看著別人進步,我退步,我可能就要完蛋了?!?/p>
“楊月杉(先農(nóng)壇體操教練。編者注)你死定了,我一定要燒死你?!?/p>
——高帥日記摘錄
“我想弄死他們?!?2歲的全國少年體操冠軍高帥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很平靜,不像先農(nóng)壇體校的教練們一樣無辜,也不像他媽媽韓冬梅那樣氣憤?!拔乙獔髲汀!边@樣不溫不火的語氣,蘊藏著這樣的潛臺詞:我不是在說氣話。
第一次走訪高帥家時,他還在河北的姥姥家,他媽媽想讓他暫時離開這個環(huán)境。在姥姥家的幾天,高帥研究的東西和在北京的家中沒什么區(qū)別——人的命門在哪里,弱處穴在哪里,練什么拳能一擊斃命。
每每聽到高帥這些想法時,韓冬梅都背后冒涼氣,她還偷偷把高帥的雙截棍等武器都藏了起來。
在宣武區(qū)南半截胡同29號,我們見到了高帥。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高帥始終拿著一個塑料的雙截棍,不停地敲打桌子和自己的胳膊……
一切得從十年前說起。
1999年的一天,西城區(qū)體校來到各個幼兒園挑選女體操運動員,但是一個叫高帥的3歲半小男孩讓教練心動不已,被破格挑選走。這應該是個偉大運動員誕生的開頭,不過,不是每個甜蜜的開始都會有好的結局。
高帥的體操夢想換來的是備受欺侮,精神抑郁,企圖自殺,離隊出走,將先農(nóng)壇體校告上法庭。
我以為作為一個12歲的孩子,上法庭是種煎熬,但是只有提到上法庭,高帥臉上才露出一絲笑意:“我特喜歡開庭,我要讓他們說真話。”
法庭上,雙方就是否虐待、教練是否不讓他訓練、高帥在先農(nóng)壇體校屬于集訓還是試訓、高帥離隊出走前是否留下遺書等諸多矛盾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態(tài)度都頗為強硬。
2008年12月18日,宣武法院終審宣判被告方先農(nóng)壇體校賠償高帥醫(yī)療費、就醫(yī)交通費、看護費、精神撫慰金共計人民幣56364元,同時駁回高帥其他訴訟請求。判決宣布后,高帥媽媽韓冬梅當場接到了先農(nóng)壇體校的解約協(xié)議。
而7日期限過去后,韓冬梅表示,未拿到1分錢,她會請求法院強制執(zhí)行,畢竟治療高帥精神方面的病花費不菲,但不會再上訴:“我和孩子都太累了,不想再打官司了,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把他的病治好,然后給他找個好學校,將來上大學。”
并且,絕不讓高帥再沾體操這一行,哪怕是體育,也不能再涉足。
冠軍是怎樣煉成的?
奧運會期間一個廣告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幾位衣著鮮艷的體育明星站在萬千灰色民眾的肩膀和手掌上,去奪取奧運獎牌。無論廣告創(chuàng)意是否單純,其中蘊涵的可堪玩味之處卻頗為深刻。
以劉翔為例,為備戰(zhàn)奧運會,訓練館的工作人員提前更換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才使用的環(huán)保型塑膠跑道,這項花費超過百萬元;另一項超過百萬元的投入是力量訓練器械。為降低劉翔在訓練中受傷的幾率,花費幾十萬元重新購置了新式跨欄。國家體育總局還成立了針對劉翔的訓練科研小組,撥發(fā)了專項經(jīng)費,制訂了“以賽帶練”的訓練方針。兩年中,劉翔參加了國內(nèi)外十幾次田徑大賽,每次比賽僅機票的費用就需要上萬元。據(jù)統(tǒng)計,劉翔過去一年從訓練到參賽的花費大約在300多萬元人民幣以上。
按照國際慣例,一個運動員的培養(yǎng)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教授說:“運動員起步階段一般是家長投入,到專業(yè)隊以后,應該是省市一級的財政來支持,到國家隊這個層面上,就是中央財政來支持。有些錢是登記在冊的明確費用,很多投入是無法用數(shù)字來計算的。”這樣算來,培養(yǎng)一個奧運冠軍的費用要遠遠高于四五百萬元。
北京奧運結束當天,第29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中國奧委會主席劉鵬在新聞發(fā)布會上首次透露,國家每年對體育的投資為8億元。如果以此平均計算,本屆奧運會中國共獲51金,每枚金牌的投入近1570萬元,以獎牌總數(shù)100枚計算,每枚獎牌投入為800萬元。
其實還有一些支出,比錢更珍貴。
在中國,幾乎每一位冠軍身后,都有一群陪練,尤其對抗性項目。拿跆拳道來舉例,參加北京奧運會跆拳道比賽的選手有4位,而跟他們一起備戰(zhàn)的陪練有20人左右。與之相仿的還有拳擊隊、柔道隊等等,而乒乓球、羽毛球項目狀況也雷同。隊伍管理人士透露,這是為了制造好的訓練氛圍:“如果就是那么幾個要參加奧運會的人天天練,練幾天就會覺得枯燥,沒意思,訓練質量就會降低。人多的話,會有更好的訓練氛圍,大家在一起多喊喊,互相鼓勁,會好很多。而且不同的陪練有不同的特點,可以模仿不同類型的選手,也有助于奧運選手的備戰(zhàn)。”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陪練,也就沒有那51個奧運冠軍。金牌選手成名的背后,是這些人默默無聞的付出。奧運健兒們拿了金牌,拿了獎金,拿了榮譽,但是他們背后的人,就只有每個月幾千塊錢的工資。而能做陪練的,已然是榮幸,更多的人窮盡青春,也摸不到國家隊的大門。就算不在金字塔尖,只是先農(nóng)壇體校,陪太子讀書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誠如高帥所說,他們這一撥的十幾個孩子,都只是L的陪襯。而其他人,在完成綠葉的使命之后,也只能自謀生路,如同艾冬梅一樣。
在采訪艾冬梅等人狀告王德顯一案的過程中,艾冬梅們始終以“我們這些有成績的”自居。當然,他們是有成績的,每個人都獲得過全國前三名和世界前八名的好成績,最低也算金字塔中間那部分了。而他們所在的火車頭體協(xié),還有大量沒有獲得這些成績的。他們比艾冬梅境遇還要差,至少,艾冬梅還有獎牌可以賣,她身上還有昔日國際馬拉松冠軍這個頭銜來吸引媒體,她至少還有一紙大學文憑。在體育圈,有成績,你就有一切,學歷(先暫且不管是不是貨真價實的)、名聲、錢,將來你可以做官,做教練;沒有成績,你就只能拖著一身的傷病去看大門,去刷盤子。當然這成績必須要顯眼,沒有人能統(tǒng)計出中國究竟多少人練過田徑,也沒人能統(tǒng)計出究竟多少人在全國、亞洲、世界大賽上拿過前三名。但如今我們能記住的也就只有劉翔,將來衣食無憂的也就只有劉翔。
北京奧運會上,舉重隊勇奪8金,讓無數(shù)中國人為之驕傲,此外還誕生了張湘翔等偶像選手。這些人退役之后,會找到相對不錯的工作。但是他們背后的人,跟他們同樣舉了十幾年杠鈴但沒能參加奧運會的人,只能為生計奔波。比如2005年退役的黑龍江省女子舉重隊選手李雙雙,退役2年后都沒能找到穩(wěn)定的工作,只能幫人賣服裝、搞促銷?!拔覀冞@些舉重
隊員,長年光搞訓練,學業(yè)耽誤過多,連計算機等方面的文員工作都做不了。加上超負荷運動,體態(tài)不好,還都有腰傷頸傷,但沒有醫(yī)療費只能忍著。許多隊友退役后的生活都很苦?!边@些人才是大多數(shù)運動員的真實寫照,從小進入運動隊,青春一過,退役后就是一張劃痕累累的破紙。
此外,運動生涯短暫而殘酷,多方利益的生死博弈,導致興奮劑丑聞和黑教練、黑裁判事件等負面產(chǎn)物也生生不息,而其中最軟弱的一環(huán)——運動員本身,又該作何選擇?
沒文化是誰造成的?
在通往兩個極端的路上,每個人都必須舍棄一條。既然沒有人苛求寒窗十年的博士、教授們?nèi)ツ脢W運冠軍,又何必要求奧運選手們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呢?
運動員往高處走,如同普通人考大學一樣,萬人過獨木橋,如果你高考一次結果不如意,還可以上補習班、重考,但奧運會4年就一次,錯過了一次,就很難再有第二次,不容閃失。
在一般的運動隊中,基本都是上午下午一天兩練,如同在校學生上午、下午去上課。不同的是,運動員們晚上大多數(shù)時間都獻給了按摩室、治療房,這些傷病不解決,他們的運動之路將大大縮短。療傷完畢后,放松一下,就該到點名、休息的時間了。他們需要早早上床,等待第二天一早的早操。他們一周基本只休息一天,運動員們會利用這一天睡個懶覺,把堆積一周的衣服洗了,逛街,陪陪家人和朋友。
退役之前,他們基本終日泡在訓練場上,想方設法打敗別人。有些運動員還要給自己加練。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躺在床上去讀書,研究文學作品,研究正弦余弦,研究氫氦鋰鈹硼,研究牛頓定律。越是地方隊,這樣的情況越普遍。訓練的不科學,加之想出成績,經(jīng)常會把隊員練到“腦袋碰著枕頭就睡著”,“累到吃不下飯”。
隨著“運動員沒文化”質疑聲愈喊愈烈,不少國字號隊伍增加了對隊雖的文化培養(yǎng)。比如國家體操隊,會在每周二、四,拿出半天時間來上文化課,但課程只有最基本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政治,如果再多讓孩子們背個元素周期表,可能就要暈到從鞍馬上掉下來了。
更多的隊伍,只是打著提高運動員文化水平教育的招牌,一如既往地專心搞體育事業(yè)?!拔覀儧]工夫讀小說和高深的文學作品,就算別人推薦的特好的小說,一年都不見得能看完?!笔矂x海體校一位運動員開誠布公地說,“我們也有好多隊友掛名在北京體育大學,平時也給我們安排課程,但基本上大家一過去上課就是集體睡覺去了。明明都是小學水平,怎么能聽明白大學課程?只能睡覺?;仡^考試,根本就都不會,只能抄,但是這也比退役之后連個文憑都沒有強多了?!?/p>
在中國,運動隊最普遍的便是封閉式管理。別說找地方看書、學習,除了外出比賽,見見世面的機會都很少。艾冬梅曾對記者說:“我們不僅是沒文化,還真是沒見過世面。拿坐地鐵來說吧,我上一次坐還是九幾年呢,我記得那時候地鐵只到西單。等我這次再來北京,好幾條線了,我都不明白怎么坐了?!?/p>
沒見過世面,也是沒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此外,還有業(yè)余生活的豐富程度,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體育圈的“素質低”。體育界的人都知道,無論什么項目的運動員,酒量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敖裉焱砩夏膬汉热グ?”這是每一場中超聯(lián)賽后,隊員們最關心的問題。“憋了一星期了,再不出去發(fā)泄一下就瘋了?!弊闱驅⑹總兊恼f法不無道理。當然足球項目是中國運動隊中管理最寬松的,很多運動隊為了防止運動員偷偷溜出訓練基地,便拉到譬如昆明海埂、青海、香河等荒僻的訓練基地。就算放假,隊員們都不知道該去哪兒放松。“基地附近最多也就有飯館、KTV,只能去吃飯、喝酒。一般喝點兒酒就想起訓練中不開心的事,一不開心就容易喝多了。都知道喝多了傷身體,但是不喝更郁悶?!迸c孫英杰昔日一位隊友在海埂基地聊天時,他對記者說。
除了專業(yè)運動隊,我國目前還有另外一種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即清華模式——運動員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基礎,視運動成績不同,給不同檔次的加分,通過全國統(tǒng)一高考,進入清華體育班。因此在清華大學的運動員們,文化課上也一定要過關。比如眼鏡飛人胡凱的高考成績就是572分(當年山東的本科分數(shù)線為554分),但是這種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運動員,沒有一人能在奧運會上奪取金牌。最多也就是劉青、李翔宇等人在全國比賽中稱霸。所謂的清華金牌選手,也不過是已經(jīng)拿到奧運冠軍后,被吸納到清華大學的?!霸谇迦A大學,我們每天上午要去上課,下午3點鐘訓練,晚上自己會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每天都累得不行。相比普通的運動員,我們將來的出路可能會好點,但是真的想拿世界冠軍想在運動方面出成績,我們肯定不占優(yōu)勢。如果有大的比賽,我們還必須中斷學業(yè),每天到國家隊訓練?!比珖?00米冠軍劉青說道。
另一個極端:不搞體育就遠離鍛煉
就如同從小進運動隊的孩子沒時間學文化課一樣,一直中規(guī)中矩讀書考大學的孩子,也沒有時間搞體育活動。在考學就業(yè)這個嚴酷的現(xiàn)實下,“全民健身”如同“共同富?!币粯樱胫苊篮?,就是難以做到。
“你出去玩兒了1分鐘,就浪費了1分鐘,就在與人競爭的路上少了1分鐘?!币晃蝗ツ陝倕⒓油旮呖嫉暮⒆蛹议L對我說。對于望子成龍的父母們來說,孩子們只要離開書本,無疑都是在浪費時間。“我們也有自習課是可以選擇的,你可以選擇拿著籃球出去,也可以選擇在班里自習。但出去的幾個,無非就是成績特別差,肯定考不上大學,或者家里已經(jīng)給找好門路不用擔心的。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會老老實實在班里呆著做題。”這位孩子說。而如今他們能順利進入大學,代價也都是犧牲一切體育運動,也就是俗稱“玩兒”的時間。
兩年前,南京水上運動學校進行的一場航模比賽現(xiàn)場,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部分參賽的孩子進行了免費的體質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南京市青少年兒童的體質狀況不容樂觀。一個剛剛跑了50米的孩子,已經(jīng)連著喘了好幾分鐘卻依舊一臉的痛苦。體科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青少年的體質測定包括最基本的形態(tài)、機能和素質的測試,其中形態(tài)方面測試后發(fā)現(xiàn)偏胖的孩子有不少,雖然個子普遍有所增長,但體重也隨之超標;孩子們的肺活量水平與前兩年相比也有所下降;在一些運動方面的數(shù)值上,同樣也不理想。一位老師介紹說,相對于學習成績的重視,家長們并不重視孩子的體質培養(yǎng),很多孩子最大的鍛煉就是一周幾節(jié)體育課和上樓下樓的過程。南京市體科所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現(xiàn)在由于休閑娛樂的活動比以前豐富得多,假期中孩子們的興趣離體育運動越來越遠。比如,有些地方初中學生有70%愛好籃球等球類運動,而到了高中則只有40%,更多的
孩子最終選擇了上網(wǎng)和看電視。
無獨有偶,2007年上海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除了學校安排的體育課以外,上海一半以上的中學生完全不參加體育鍛煉。其中65%是因為沒有時間,三成以上則是因為場地等其他因素。由于缺乏適量的體育鍛煉,上海青少年肥胖率是1.5%,高中畢業(yè)生視力不良率達87%。
同樣的狀況也發(fā)生在北京,很多學校為了保證學生不受意外傷害,以及有更多時間備戰(zhàn)高考,取消了高三學生的體育課,不少家長更是明令禁止孩子進行打籃球、踢足球這種容易受傷的體育活動。
自1985年起,我國每5年對青少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質測試,至今已進行了5次。結果是:除身高等外觀形態(tài)指標外,我國青少年體質指標持續(xù)下降。其中學生肺活量水平及體能素質持續(xù)下降;體能中速度和力量素質連續(xù)10年下降;耐力素質連續(xù)20年下降。超重及肥胖生激增,城市男生已達24%。視力不良小學生為31%,初中生為58%,高中生為67%,大學生高達82%。
另有調(diào)查顯示,近年來,我國大中小學校的體育課以及晨間操、課間操等各類體育活動普遍減少。以最能磨練人的耐力和意志的長跑為例,大多數(shù)學生早已“敬而遠之”。我一個在上高中的弟弟說,他們學校07年曾舉行過長跑比賽,班里幾十位同學僅兩位男生報名,但賽前又都棄權了。
在我讀大學期間(2003~2007年),大一大二的體育課是一周一節(jié),到大三就沒有體育課了,鍛煉全憑個人興趣。班上女生30多人,能經(jīng)常主動鍛煉的也就四五個人。國家倡導的“一小時”鍛煉時間,全班同學真正參加鍛煉的不過三成。而我在其他學校的朋友面臨的狀況亦如此。許多高校年度工作報告,對學科建設、學術交流、學生考研率等都用了大量篇幅,但學校體育工作僅是簡單帶過。
不只是學校,一些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群眾體育活動也漸萎縮:堅持做廣播體操的少了,年度體育比賽取消了,原有的體育場館拆了蓋了高樓。在一些城市,除了學校、駐軍單位,找一個籃球場都很難。
近幾年來,大學生在馬拉松賽場上猝死的悲劇屢屢上演,青壯年知識分子患重病過早離世的新聞不絕于耳,工作狂倒斃在崗位上的事也時有耳聞?;蛟S,我們應該警醒了。
出路,也可能是死路
“我的孩子就是第二個李寧?!辈稍L高帥一案過程中,高帥媽媽韓冬梅不止一次這么說。和所有家長一樣,韓冬梅也有顆望子成龍的心。
“高帥已經(jīng)不可能再練體操了,您可以培養(yǎng)他的其他興趣?!?/p>
“這孩子就喜歡體操,他只想練體操,成為第二個李寧?!?/p>
“他多大開始練體操的?”
“三歲半,練了快10年了?!?/p>
其實我們可以下這樣一個定論,高帥還沒有接觸過其他興趣愛好,就被早早送人體操隊,又或者,高帥的媽媽沒有發(fā)現(xiàn)他其他愛好。高帥上幼兒園時被認定有體操天賦,隨即在各種全國少年比賽中得獎,之后高帥家傾其所有幫助這個“體操神童”走向“第二個李寧”。在高帥媽媽眼中,自己的兒子無疑是最優(yōu)秀的。但在先農(nóng)壇體校教練口中,高帥不過是“水平一般”。
這讓我想起奧運會前期,一個朋友從國家奧運會足球隊被淘汰之后,他的母親對記者抱怨:“我特別不明白為什么把我兒子淘汰了,我兒子多優(yōu)秀啊!”大部分家長,都認為自己孩子是最好的,這有時也會給孩子心理暗示。
這二位家長都只是支持孩子搞體育事業(yè)而已,兩個孩子都是自愿走上體育道路。但有些家長,純粹是為了自己的體育情結,說得高尚點是體育夢想,逼迫孩子走上這條道路。眾所周知的海南“長跑神童”張慧敏就是如此。她的父親熱愛長跑,卻沒有成績,逼兒子跑步,兒子吃不了苦作罷,又逼自己年幼乖巧的女兒,對專家的“超強度長跑可能會損害孩子身體”的提醒充耳不聞?,F(xiàn)在看來,女兒似乎有成績了,父親也斬獲了些名利,但張慧敏的未來如何,依然令人擔憂。所謂理想,說俗了就是私欲,將自己的欲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自然有失公允。可惜,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
還有些孩子,練體育只因走投無路,因為家里窮。北京奧運會首金得主陳燮霞便是一例。
小時候由于力氣大,她被選入當?shù)伢w校的舉重隊。在舉重隊,盡管沒有多少工資,但至少管吃管住,沒有開銷,掙的錢可以全部貼補家用。對于這項乏味枯燥的運動,沒有多少人是出自喜愛而投入其中的,跟陳燮霞一起被選中的10多個人中,最后就只有她一個人堅持下來。有人吃不了苦回家了,有人練不出成績被廢了。陳燮霞無疑是幸運的,她走進奧運會場館,并摘得奧運金牌,她的家庭也隨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陳燮霞的故事,是很多農(nóng)村人的夢想。如今的一枚奧運金牌,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想走出農(nóng)村,走出貧困,體育是一條捷徑。在很小的時候,把孩子送到體校,可以免去孩子的學費,吃住花銷。而一旦孩子將來取得好成績,便可改變命運。
但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很不現(xiàn)實,畢竟像陳燮霞這樣走到金字塔尖的人太少了。
在運動隊中,由于大量的訓練,運動員都渾身是傷。比如艾冬梅、郭萍等人,由于腳部畸形,退役回老家后根本無法下地勞作。本想以體育為出路,到最后卻是事與愿違。
在很多國外運動員臉上,我們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燦爛的笑容。我在奧運會期間采訪他們?yōu)楹尉毩曮w育,為何從事目前所在的項目時,答案如出一轍:“喜歡?!北热缃菘松鋼裘琅ㄌ厝R娜,他的父親是一位射擊教練,在一次跟隨父親進射擊場之后,她便愛上了射擊運動,要求父親教她打槍。正是這份源于內(nèi)心的熱情,讓其從事了十多年射擊事業(yè),并在北京奧運會上射落首金。
但在中國,很多運動員的模式如同陳燮霞一般——被教練選中,開始練習,由于沒有更好的出路,只能繼續(xù)從事這個事業(yè),直到退役。被迫走的路,不是自己選的路,走上去的時候很難熱情無限,樂在其中。
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關注和政府在全民體育事業(yè)上的加大投入,我們的體育之路會越走越寬。
編輯任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