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主體精神的培養(yǎng),馬克思認為:“不是每個人都是現(xiàn)實性的主體;只有當人具有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并現(xiàn)實于作用于客體的時候,他才可能成為活動的主體,具有主體性。換言之,人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發(fā)展的?!眹@主體的“才性、氣質(zhì)、個性、稟性、氣力、聲調(diào)、氣度、風格、感情、才能”,古人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語言主體說。文氣說與中學語文教學,對學生主體精神的形成和語言稟賦的建構(gòu)具有直接的作用。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陳鐘凡、朱東潤兩位學者對此深刻頌揚了中國文人的精神特質(zhì);以郭紹虞、羅根澤先生為代表[1],在文章的語氣或語勢上進行文本內(nèi)涵的討論,其實就是民間文化和矯健清新的大眾風格。建國后,語文界基本堅持語言的先天稟賦,與后天的創(chuàng)作才華內(nèi)外相符的統(tǒng)一說[2];是將作家的氣質(zhì)、稟性,視為文的風格面貌的決定性因素[3];它就是中國古代美學常說的“氣勢”[4];是一種特殊精神狀態(tài)在文章中的體現(xiàn)[5]。王國維說:“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盵6]《孟子·公孫丑上》:“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抑?,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盵7]
“氣”這種內(nèi)涵的主體精神,也是語文智慧的閃現(xiàn):
1.從客觀描敘向人的生活深處開拓
過去的語文教學,總是在“客觀景物”“事物特征”等外在性上進行觀察、描敘,語文成為一種描述的工具?,F(xiàn)在,要求語文教人,教會人采取自己的視角,把人擺放在事物的矛盾中,才會彰顯主體的精神,才會產(chǎn)生語言的機制。比如:《茶與人生》這篇學生作文主體建構(gòu)和主題表述就是簡單的、直接的、命題式的。
情景的單向度——小時侯,外公住在我家。外公很喜歡喝茶,于是我在外公喝茶時,總是趁外公不注意偷偷地喝上幾口,然后就說:“外公,這么苦的茶您為什么每天都喝呀?”
“哈哈……”外公每次聽到時總是開懷大笑,“這茶就如人啊,苦一時,不會苦一輩子??!這就是我喝茶的理由,開始越苦到后面就越甜??!”
主題的單向度——外公搬走了,臨走前的晚上他給我留下他經(jīng)常喝的苦茶,并對我說:“記得我跟你說過,人就像茶,苦一時,不會苦一輩子嗎?我要你記住這句話,或許將來對你有用?!?/p>
以上單向度的語言,這就導致了:
人生主題的失落——我坐在陽臺上喝著那苦苦的茶望著遠方,思緒萬千,茶第一次泡時,濃又苦;第二次泡時,茶味淡了。漸漸的,濃味消失了,苦味也沒了蹤影……在人生這段時間里,是漫長而又是短暫的,就像茶,慢慢也就走到了生命的懸崖……
精神主題的失落——在我成長的路上這么多日子,我漸漸明白了,喝茶就像是在品味人生,由濃變淡,由苦到甜,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去體會……人亦茶,茶亦人。人生就像那茶,在苦的時候是一個開始,慢慢的變淡,變甜……或許就是人生的盡頭了吧,也或許是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要看你怎么去品味茶,把握人生了。
2.由簡單的理解向主體世界的拓展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語文學習和語文能力發(fā)展的主體,學習是學生的實踐活動,是“主體的存在方式”。在學習和學生的關(guān)系上,需要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沒有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語文能力的發(fā)展也就無從可言;而“離開了學習這個具體的感性的活動”,學生也就“無法獲得主體地位,主體作用也無法發(fā)揮”。因此,“離開了活動的人,只能是潛在的主體、可能的主體,只有承擔和發(fā)揮了活動的人,才具有主體的規(guī)定性?!保ê蛯W新《主體的生成機制與教學設(shè)計》)
同樣寫喝茶,下面中學生的寫法就突出了主體“我”與“外公喝茶的不同情境”之間的呼應(yīng)。
物我兩忘,只有主體——時光荏苒,歲月留痕! 面對著杯中熱氣騰騰的春茶,一種無形的東西突然在我的腦海中彌漫開來,目光開始迷離,抻出我心中隱藏的記憶。
外公與我的反差——外公喜歡茶,是很喜歡茶的那種人!無論是在夏天的榆樹底,還是冬天的熱炕頭,外公總是放不下他手里那把小砂壺。茶壺內(nèi)被茶銹熏得烏黑,外部卻被外公粗糙的大手摩挲得光亮,閃爍著光澤! 童年,我是在外公家度過的。上學后的暑假和寒假也要在外公家住個半月十天。小時候,在夏天,趁外公睡覺的時候我就偷拿著小茶壺在天井里玩“飛流直下三千尺”;冬天,我就替外公去掏野外“干凈”的雪,放在陶罐子里讓雪融化沉淀,然后外公會在某個晚上把雪水過濾后用陶罐子燒開,放幾把茶葉,等著他的幾個老伙計一起品嘗。頗有點文人騷客“融雪煎香茗”和“夜掃寒英煮綠塵”的味道。
情境兩隔,我心不變——日子過的飛快,我開始上大學了,與外公見面的機會很少,偶爾回家也是呆不了多久。與外公見面,祖孫倆常常是一邊下棋一邊喝茶,往往我冥思苦想后走棋卻不見外公動靜,抬頭看卻是外公慈祥打量著我的雙眼。
主題拓展,日日如新——每每新茶下來,我會到墓地給外公敬上一杯精心泡制的香茗。不知道外公,你在天國還好嗎?
參考文獻:
[1]吳云.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袁濟喜.六朝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徐公持.魏晉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4]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2卷(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5]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史(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6]王國維.文學小言[A].王國維文集[C].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
[7]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董億斌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邱隘實驗中學 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