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玉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世人。災區(qū)的一切讓人牽掛,孩子們惶恐的眼神和無助的哭泣牽動著所有母親的心。那些孩子不僅經(jīng)歷了家園被毀的災難,更要面對失去雙親的心理創(chuàng)痛。為了幫助他們,全國政協(xié)委員、資深傳媒人士、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楊瀾女士倡議開展“關愛孤兒行動”,并在全國婦聯(lián)的支持下,以協(xié)助相關部門安排災區(qū)孤兒現(xiàn)階段的基本生活、災后的心理輔導和長期撫養(yǎng)教育工作為目的,設立了全國婦聯(lián)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汶川大地震孤殘兒童救助專項基金”。
“汶川大地震孤殘兒童救助專項基金”由全國婦聯(lián)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進行專項管理和運作。它利用全國婦聯(lián)在基層的系統(tǒng)和渠道優(yōu)勢,特別是鄉(xiāng)村一級的婦代會,收集孤兒的信息資料,把關愛送到他們身邊,充分發(fā)揮該基金的最大效用。“這些孩子雖然失去了母親,但是不能失去母愛?!氪ù蟮卣鸸職垉和戎鷮m椈鹪O立后,首先會迅速投入目前最為緊急的搶險救災之中,更會著眼于這些孤兒在災后重建中長時間的生活、教育、心理輔導等層面,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我特別希望這個行動得到更多女性朋友的參與,給失去母親的孩子們送去母愛?!睏顬戇@樣介紹該專項基金的成立初衷。
“汶川大地震孤殘兒童救助專項基金”啟動一年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捐助。眾多企業(yè)、個人及社會團體紛紛解囊相助,楊瀾女士第一時間便捐出了30萬元。眾多國際友人,如英國薩拉女公爵、查爾斯王子,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著名歌手席琳·迪翁以及著名球星貝克漢姆紛紛來信來函,表達他們對中國人民的深切同情、慰問以及希望參與到關愛汶川地震孤兒的行動中來的迫切愿望。截至目前,共籌集善款5000萬余元。
一年來,“汶川大地震孤殘兒童救助專項基金”是在走訪了受災嚴重地區(qū),充分接觸了災區(qū)兒童得到第一手資料后,和國內(nèi)外專家共同商榷下制定的救助計劃。楊瀾女士親率團隊赴川面對面了解孩子們的生活需求和心靈訴求,開展了“母愛在行動”災區(qū)物資捐贈及為孤殘兒童贈送羽絨服活動;籌辦了“堅強、愛和希望”畫展;建設了120個“愛心島”圖書活動中心;實施了四川德陽“傷殘兒童4000元一對一資助計劃”以及“利樂助學項目”等多項幫助受災孩子的公益活動,惠及十多萬名受災兒童。
2009年5月12日,值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楊瀾女士的陽光文化基金會又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打造了“風雨之后見彩虹——‘汶川大地震孤殘兒童救助專項基金慈善答謝晚宴”。因地震致殘的16歲男孩周仁貴來到了晚宴現(xiàn)場,講述了這一年歷經(jīng)十幾次手術所受的磨難。親身經(jīng)歷了心理醫(yī)生輔導的周仁貴立志長大以后要做心理醫(yī)生,以幫助更多的人。雖然經(jīng)歷了傷痛和創(chuàng)傷,但男孩的堅強和善良,讓在場嘉賓深受感動。他想擁有一雙球鞋的愿望也在隨后舉辦的拍賣中得到了滿足。吳征、楊瀾夫婦不僅捐出了個人珍藏的兩幅吳冠中親筆簽名的價值13萬元的絲網(wǎng)版畫領銜拍賣,還在現(xiàn)場多次參與競拍,再次捐助21萬元。這次活動通過購買晚宴現(xiàn)場座位、義拍、個人捐贈等形式共籌得善款472萬元。所籌善款將全部用于“汶川大地震孤殘兒童救助專項基金”救助受災孤兒的長期項目。
受災傷殘兒童的身體康復和心理恢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而目前國家對他們的救助還只是停留在第一階段。為此,專項基金計劃開展“災區(qū)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項目,建立針對傷殘兒童的康復中心。旨在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完善現(xiàn)有硬件設備,改善輔助性設施;培訓康復師,開展心理撫慰、信心重建等心理救助工作,對災區(qū)兒童不同階段的康復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最終達到提高康復中心整體水平的目的,真正意義上為兒童提供安全、人性化的救助環(huán)境,讓災區(qū)的傷殘兒童能得到長期的、有效的幫助,盡早走出困境,踏入社會,并最終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