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榮 郭秀琴
摘 要:情感是教學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注意情感的投入,注意了解各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尊重、信任、愛護學生,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宜學環(huán)境,讓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學習,“樂學”、好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情感投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5-0036-03
“積極的學習情感和主動學習精神的養(yǎng)成,比學習方法、技巧的掌握具有更深刻的意義,對人一生的發(fā)展有更持久的影響?!碑斀袂樯蹋‥Q)理論也表明,情感是教學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影響源?!扒楦腥缤饰值耐寥溃R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蘇霍姆林斯基語)教學活動過程正是師生間情感雙向流動的過程,如果缺少積極情感的投入,課堂教學活動將變得機械、沉悶、枯燥和程序化,缺少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求知欲)的刺激,師生教與學的生命力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進而使教學本身成為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因素。我們知道,積極的情感諸如快樂、歡喜、自豪、自信等,他們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lián)系,通常會伴隨一種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墩撜Z》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觀點表明,以積極情感為支撐的“樂學”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一個較高的境界。
目前,在我國,小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要機會都是課堂提供的,小學生對外語的理解和運用也主要發(fā)生在課堂上,課堂成了小學生外語學習的主要場所。所以,作為英語教師首先應該關注課堂活動中的情感作用。
情感因素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尤其是對認知能力和水平結構還不完備的小學生,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感需要更有可能影響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在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利用有效的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推動他們的英語學習。
心理學家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生心理滿足過程其實就是情感需要的體現(xiàn)。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就會主動參與學習,輕松地容納知識。英語教師如何抓住小學生的心理需要進行教學,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提供宜學、樂學的效果是當前值得研究與探討的新課題。
一、了解各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
英語教師都知道,小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個個都興致盎然,充滿好奇,憧憬希望,積極參與,希望將來自己學有所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良好的開端,使用各種靈活、多變、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把他們的興趣激發(fā)起來,并想辦法保持下去。常言道:十個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知識量的增加、知識難度的加深、學生資質的不同,他們不再個個積極參與,興致盎然了,而出現(xiàn)了參差不齊的局面。一部分學生越學越有勁,故保持良好的成績;一部分學生處于中間層次;而小部分學生卻出現(xiàn)松散、懶惰不愿學的情緒,甚至成為差生搗亂于課堂。針對這種局面,教師要認真觀察,分析其心理要求,想辦法給好學生錦上添花,使中等學生迎頭趕上,給落后的學生雪中送炭,使他們不甘落后奮發(fā)向上。這就要根據(jù)學生們的實際心理特點對癥下藥。
對處于“上游”學生要在班上表揚,說他們學習努力,方法靈活,學習成績優(yōu)良,是全班同學的榜樣,要求他們再接再厲,保持優(yōu)秀的成績;并希望他們熱心幫助比自己成績差的同學,一方面為班級出力,使全班成績繼續(xù)提高,一方面也能使自己進一步鞏固知識,而受幫助的學生也會心存感激而加倍努力把成績趕上的。
“中游”學生對學習往往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認為好的不是自己,差的也輪不到自己,所以心安理得。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要以激發(fā)斗志為主,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其實不比優(yōu)等生差,很聰明,就是少了點勤奮,假如也能像優(yōu)等生那樣勤奮,用功學習,成績一定能趕上他們,甚至超過他們。這部分學生如能在老師的激勵下,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而加倍努力學習,很快就會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對于后進生的工作就沒有那么簡單、順利了。教師首先要明了他們成績落后的原因:是基礎問題、智力問題還是家庭因素,還是別的什么。必須認真細致地觀察,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們,和他們做朋友、做知心人,以誠心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需求,學習上多加輔導,多為他們開“小灶”,還可以組織同學結對子。更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意志激勵。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表揚,他們更需要來自教師的肯定和鼓勵。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對有困難的伸出援助的雙手
二、堅持以情感教育為主導
教育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他們,充分尊重、信任、愛護學生,與他們交朋友,縮小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所以,在課堂上要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心靈之間的融會貫通,學生才會學得得心應手,沒有心理負擔,輕松投入,積極參與。在課上要以人格平等的朋友關系探討問題,營造民主樂學的氛圍。
原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生在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內和教師一起自由平等的“呼吸”。在課上,對學生要像好朋友見面時那樣友好,伸出熱情的手說:“Hi!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You're very nice.” 要走到學生中間帶讀提問,讓學生感覺就像在家一樣隨和親切。并且常常微笑著說:Good. OK.Thank you. 使學生在與老師情感交融的良好狀態(tài)下,忘我地投入學習。例如:有個別同學特別害羞,不敢開口講英語,教師就可有意多讓他回答簡單問題,不斷鼓勵并表揚他的微小進步,促使他的進步、提高。
1.身教誘導。
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痹谛W英語教學中,要做好情感誘導,教師平時應多參加學生的各項活動,努力使自己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把握好教育的契機,增強教育的效果。例如,常與學生進行英語朗讀、背誦比賽。學生都有渴求進步及自我完善的內在要求。因此,教師不仿選擇時機,“讓讓”學生,讓他們萌發(fā)與老師一比高下的愿望,看誰朗讀、背誦得好。其間,教師尤其要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命令,教師身體力行,學生也會把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例如,要求學生英語書寫工整清楚,教師的板書和作業(yè)批語就必須讓學生信服,并且隨時經(jīng)得起學生的“檢查”和“挑刺”。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書寫工整是應該做到的。
2.目光誘導。
目光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時時在變換中傳遞著教育的信息,經(jīng)常向學生投注自己的期待:或掃視、或凝視、或嚴肅、或輕松……這種目光期待,在學生心靈中激起回響。學生的目光也在差異中反饋著某種接受程度的信號。當然,這是因人而異的:有的會心、有的漠視、有的專注、有的紊亂。對于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在課堂或是平時要多給他們些鼓勵的目光,讓他們在老師目光的鼓勵中逐步增長自信;對于頑皮的學生,課堂上要多給他們一些凝視,讓他們?yōu)樽约旱男袨楦械诫y為情,久而久之,他們在課堂上就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對于易驕傲的學生,則要多給他們一些提醒的目光,時時敲敲他們的警鐘。當學生明白教師目光的含義時,要少做“裁判”,多做“參謀”,要暗示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改正錯誤、獲取成功。
3.言語誘導。
情感誘導中,語言表達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樣一件事,是關心詢問,還是訓斥指責,其效果迥然不同。例如,一個頑皮的學生被抽到讀課文,由于沒有認真的預習,結果讀得結結巴巴,好不容易等他讀完,該生緊張地盯著我,等待著批評。看著他的樣子,我又好笑又好氣,早知會如此,你為何不預習呢?于是我笑笑,對他說:“我聽你媽媽講過,你平時朗讀和錄音機里讀得一樣好聽,今天怎么回事?是不是錄音機壞了?”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老師又說:“你回家再好好模仿錄音,下次做班上的英語領讀怎么樣”他高興地點點頭,第二天他果然自覺地來讀給我聽。后來,又經(jīng)不斷努力,果真成了班上的英語領讀。由此看來,教師對學生的言語,特別是在很多學生面前對一個孩子的言語是何其的重要,當你的言語說中了他們的心思,他們就會心悅誠服地接受。
4.積極肯定,因勢利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嘗試無錯原則,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對學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不吝嗇自己的贊揚:“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對基礎稍差、一時答不上來的學生,可先請其它學生回答,再請他復述,等他答上來時,用手勢“V”表示對他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祝賀;對學習優(yōu)秀、回答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教師要先伸出大拇指表示高度贊賞,并適時說一聲“praise!”全班學生則一起有節(jié)奏地說“Good,good ,very good!”并和老師一樣向他伸出大拇指。在課外作業(yè)中,注意運用獎勵機制,對書寫質量好、卷面整潔的作業(yè)給批上A++;作業(yè)全對的,在本子上批A加good. 在平時交際中,也可采取激勵機制,如校內遇到能和老師用英語打招呼的學生,給他的書上敲一顆“★”;課余能幫助別人,教別人讀單詞或練會話的學生,老師在他書上敲一面“O”,并告訴學生一面“O”抵三顆“★”。兩個星期作“評一評”小結,誰書上的“O”最多,誰就是“學英語小標兵”?;顫姸鄻?、層次分明的表揚形式和獎勵機制,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使每個學生都獲得點滴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一來,學生因成功引起滿足和愉悅,便能激起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成功,也就是說一次成功將促起第二次成功,甚至多次成功;多次成功使學生喜歡英語,認為英語是他能學好的課程,從而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英語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平時也要加強與學生的接觸。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要善于隨時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捕捉學生心靈的火花,點燃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們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其內在的積極性。如在一次與三年級小學生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一位課上不大發(fā)言的學生遠遠地看著我與其他學生交談,于是我向她招招手,她終于鼓足勇氣來到我身邊,輕輕地在我耳邊說:“老師,我讀得對嗎?”我微笑地肯定了她,并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她。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她上課變得積極了,英語也一天比一天學得好了。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
三、更新觀念、創(chuàng)設宜學環(huán)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良好的思想品德,過硬的文化素質及健康的體質。這樣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時,廣大教師要更新觀念,增強朋友意識,在享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尊師重教的同時,要看清形勢,與時俱進。學校其實就是為社會服務的大社區(qū),而受服務的對象就是我們的學生。學校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就必須跟上形勢,增加教學設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有舒適的環(huán)境上課,有良好的課余休息及娛樂環(huán)境,供他們玩游戲、搞活動。而不至于使學生由于對學校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不愿回校的情況。作為教師再也不是什么高高在上只站在講臺上授課的人了。她(他)應該處處為學生著想,和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真正把學生當成服務對象,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的身心健康地發(fā)展,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的服務對象——學生,在自己服務(上課)時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讓他們高興來,愉快回。試想,如果從校園文化建設到教師授課形成一條龍的優(yōu)質服務環(huán)境,怎能不讓家長放心,學生開心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和學習環(huán)境等外因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習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內化才能起作用。人文心理學認為:學生是有內在潛能的,而潛能的開發(fā)有賴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師尊重學生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內部動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才能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
教師應善于用“三面鏡子”來評價每一位學生:用“放大鏡”觀察學生的優(yōu)點,多一個贊賞的眼神,多一句激勵的話語;用“顯微鏡”捕捉阻礙學生進步的細菌,多一次情感的交流,對癥下藥;用“望遠鏡”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在教學中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而應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的個體差異,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鼓勵學生體現(xiàn) “自我”,勇于“嘗試”,學會“合作”,在學習實踐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提高對英語的興趣。如某些同學的成績不理想,經(jīng)常不做作業(yè),但如果他的書寫不錯,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點,在班上表揚他,展示他的作業(yè),課堂上對他多提問,多表揚,同時幫助他找到自己的短處并加以補救。相信在教師的關心下,通過他自己的努力,學習一定會有所進步。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正視學生表露出來的情感,對積極的情感,要保護、引導;對消極的情感,要進行調節(jié)、轉移、溝通和轉換。教師應該以下面兩項為基點施教。
1.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一定要一視同仁,對每位學生都應給予熱情、器重與愛護。特別是對笨拙或調皮的學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幫助與鼓勵,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句帶鼓勵性的話語、一個輕微的親昵動作,都會使他們難以忘懷。只有從情感上、行動上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情感誘導的實施才能成效卓著。
2.誘導應嚴而有度。
情感誘導注意“情”不等于放縱、護短和遷就,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當然,嚴要有“度”,超越了“度”就破壞了“情”。在評價學生時,要注意看基礎、看發(fā)展、看整體,克服成見,摒棄“定型效應”,應該肯定的要充分肯定,對缺點錯誤則應多從正面啟發(fā)誘導,指出努力方向。
小學生們就像一棵棵幼苗,我們要用真誠的師愛對他們進行心靈的沐浴、情感的灌溉、知識的熏陶、熱情的服務,使這些幼苗在舒適良好的環(huán)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棟梁。
【責任編輯 閆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