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摘要:良好的班集體班風正,學風濃,學生為之自豪,教師為之驕傲,它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但要建立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并非易事,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更需要每一位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密切配合。
關鍵詞:班集體 班主任 教師
班級是學校的一個基本單位,學校中大部分活動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和進行的,離開班級,學校的各種活動就難以開展和進行。班級學生群體是處在大體相同的社會背景和情境中,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組織地為實現(xiàn)一定的目標而一起學習的。良好的班集體總是班風正,學風濃,學生為之自豪,教師為之驕傲,如何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呢?下面是筆者的淺見。
首先,必須有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讓學生有著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
班主任集教育者、管理者于一身,熔教育活動與管理活動于一爐;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各方面工作有序開展并具有旺盛活力的中堅力量和組織保證。班主任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獨特的教育作用,建設班級體是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一個好的班主任能帶出一個好的班級,在一個好的班級里學習,孩子就能健康地、迅速地成長。這是一切受過教育、關心教育的人們的共同認識。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位富有愛心和經(jīng)驗的老師擔任班主任的班級里學習和生活,這就是最好的證明。班集體還要有一個奮斗目標,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就像輪船毫無目的的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應是遠期、中期、近期目標的結(jié)合,逐步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會產(chǎn)生梯次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結(jié)合本班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制定出本班的奮斗目標。在實現(xiàn)班集體奮斗目標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把個人奮斗目標與班級奮斗目標相統(tǒng)一,一切言行都自覺服從于班級奮斗目標,堅定信念,自強自立,并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實現(xiàn)集體目標與同學的自我教育過程中,每一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都能使同學們分在班集體中分享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形成強而有效的巨大凝聚力。
其次,班主任必須與科任教師密切配合,凝聚教育合力
在教學實踐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科任老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必然要同時擔負起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任務。因此班主任只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對學生的全部教育任務是不可能的。而班主任處于班級管理的中堅力量,應協(xié)調(diào)好班主任與科任老師、科任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從工作角度看,科任是班主任的同事;從教育角度看,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是“同一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只有擁有共同的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形成合力,正常開展各項班務工作。如果班主任與科任老師之間缺乏溝通,就會存在隔閡,甚至產(chǎn)生對立情緒,雙方必然產(chǎn)生排斥心理。如果雙方將這種緊張、消極情緒帶到班級工作或所教課程上,其嚴重后果不言而喻。因此,班主任要與科任老師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營造一種心心相印的氛圍,使彼此心理相容,情緒愉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時班主任要給科任老師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想方設法密切師生關系。例如邀請科任老師主題班會、郊游、家長會、聯(lián)歡會等;邀請科任老師一起到該科學習差的學生家里做家訪,在學生家長來校了解學生情況時及時與有關科任老師聯(lián)系,向他們提供了解學生家庭的機會;平時找違反紀律或不交作業(yè)的學生談話時也可以邀請有關科任老師參加,共同進行,增加科任老師的威信。
再次,每位教師要認真做好后進生的教育,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俗話說“十個指頭有長短”。一個班的學生不可能人人都是優(yōu)秀的,難免會存在一些后進生??墒怯械暮筮M生也許只是單純的考試成績提不高,他們何不是也有一顆閃爍的心。“《報刊文摘》(上海)1999年7月5日,作者曉萍,”里有這樣一段描述:開始為人師的那一年,我才20歲出頭,是一群中學生的班主任。與很多教師一樣,依據(jù)成績的好壞,將班里的學生劃分成了優(yōu)差等。有一次,我要求每個學生寫一篇《我愛祖國》的短文。第二天,作文本全部交上來了,我先抽出幾個優(yōu)等生的,看了看,沒有什么新意,無非是“長大了建設祖國,報效祖國”或是“將來為祖國多作貢獻”之類的空話套話。依次看來,幾乎千篇一律,剩下最后一本了,是班上一個差等生的。我不經(jīng)打開一看,上面只有一句話:“如果祖國是一只雄雞,我寧愿是一粒米?!蹦且豢?,我被振動了,不僅僅是新意,我更感到:這個孩子,他是懂得情感,懂得愛的呀,而這種懂得恐怕比單純的考滿分重要得多!從那是起,在我的教師字典了,再不存在“差等生”。因此,對于后進生,老師在思想上不歧視他們,在教育上正確引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四,教師要密切配合,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體的核心力量。班級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和取得應有的效果,在相當程度上要看班干的能力強弱和作用發(fā)揮如何。因此,我十分重視對班干的選擇。培養(yǎng)和使用。我從這幾個方面來挑選班干:一是學習態(tài)度端正;二是有為集體服務的熱情。三是對問題是非界限比較清楚;四是以身作則;六是能堅持原則,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當然,在挑選班干時還要注意從本班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比較中加以挑選,而不應苛求十全十美。大膽放手讓班干開展工作,可以使班干在實踐中受到鍛煉,增長才干。在班務工作中,我讓班干“在其位,謀其政”,有職有權(quán),凡是他們能干的事情,就不包辦代替,讓他們自己去干。每干一件事情,我只講清目的要求并交待注意事項。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就扶一扶,給予適當指點和幫助。
總之,班級作為有目標的集體,為達成目標的驅(qū)動力量,既有教師主要是班主任的作用,更有學生的作用,二者是互為條件的。在班級建設過程中,如果只靠教師辛勤勞作,只靠教師去“想方設法”,良好的班集體是難以形成的。同學之間接觸密切,既有競爭的條件,又有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氛圍。所以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是班級文化建設和活動順利開展的不可缺少的條件。班級的活力,是師生共同協(xié)作的結(jié)果,班級的發(fā)展也必然推動著師生的共同成長。
參考資料:
黃濟 勞凱聲《小學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