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彩霞
一、課堂教學中的非語言交流——教態(tài)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大都只注意語言的生動、幽默風趣,豈不知情趣、音調、眼神動作、姿態(tài)等非語言信號也能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英國心理學家米歇爾·阿蓋依等人做過一個實驗表明:當語言與非語言信號所代表的意義一致時,人們相信不是語言信號而是語言所代表的意義。
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建立良好的非語言信號,已形成默契、和諧的非語言交流環(huán)境。具體地說,在課堂中教師應具備四個方面素質。
1.良好的情緒
教師上課應盡量保持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去想那些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以振奮精神,并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面部表情,盡量保持樂觀主義態(tài)度。
2.抑揚頓挫的音調
教師授課時要把握好自己的音調,要做到錯落有致,切忌四平調。
3.親切敏銳的目光
老師用親切敏銳的目光去注意學生的視線,讓學生明白老師已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并進行無聲的交流,這樣無形中便起到控制的作用。同時,教師也可根據觀察到的情況適時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4.端正大方的教學態(tài)度
衣著的整潔樸素,動作的協調優(yōu)美、表情的自然和善等,都能給人以美感,令人愉快,讓人心情舒暢,學生聽課沒有壓抑。讓學生感到聽你的課是一種美的享受,從而增加師生之間心理上的溝通,為增加教學效果打下良好基礎。
二、態(tài)勢語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過程是運用有聲語言的傳遞過程,任何教師講課都不會,也不可能使用絕對單一的言語方式來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相反,教師在運用有聲語言講課時,常常伴隨相應的手勢、表情、動作、眼色等,借以加強表達的效果,加深聽眾的印象,或者彌補口頭語言的某些不足。美國心理學家為此總結出以下公式:信息的效果=49%的文字+31%的音調+20%的面部表情。由此不難看出包括面部表情在內的勢態(tài)語言在傳遞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從學前教師上音標的實際情況來看,課堂教學中態(tài)勢的運用普遍存在著個人習慣性和隨意性:
1.混亂
課堂上常常出現一些對有聲語言沒有輔助作用,不包含“有語言信息”的態(tài)勢。比如,有些老師講課時,愛習慣性地在講臺上來回走動,這只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師講課時還習慣地將兩眼望著天花板,或者一邊講課一邊眺望窗外,造成學生精神力不集中等。這些態(tài)度不僅無助于有聲語言的表達,相反對信息的表達起著阻礙作用。
2.混濫
有些教師使用態(tài)勢語言過頻繁,手勢、動作太多,給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繚亂之感,不利于學生的思索與信息反饋。
3.混俗
即勢態(tài)語言的設計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穩(wěn)之感,難等大雅之堂。
態(tài)勢語言的運用,首先要樸素準確。這是課堂態(tài)度語在質的方面的規(guī)定性。就是說,課堂態(tài)勢語要根據講述內容的要求和需求,為提高表達效果而準確使用,不能使用含模糊或過度夸張的態(tài)度語。
其次就是繁簡適度。這是課堂態(tài)度語在量的的方面的規(guī)定性。就是說,課堂態(tài)度語必須是根據講述內容需要而自然產生的,切忌態(tài)勢語言使用過多,要去掉一些可用可不用的態(tài)勢語言以免形成手舞足蹈的現象。
然后是大方瀟灑。這是課堂態(tài)度語在風格方面的規(guī)定性,就是說,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顧一盼之間,都要不失穩(wěn)重、高雅的儀態(tài),舉止瀟灑大方,神情親切自然,要達到這一點除了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外,還要在備課時
注意態(tài)勢的設計和訓練。
三、教師形象在課堂教學中的感染作用
1.教師完美的課堂形象,對學生品德行為的形成起著定勢作用
學生的道德行為,需要正確的引導,更需要教師的行為作示范。教師課堂上的舉止和衣著,既要莊重、嚴肅,又要靈活、協調,既要結合實際,還要注意地域特色和適宜的氣息。給學生美感,讓學生模仿。
2.教師完美的課堂形象,有利于更好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上、教師是組織者、主導者。教師通過語言,準確的授課來塑造自己的課堂形象,使學生的課堂活動和思維活動的過程,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教師通過備課和鉆研教材來創(chuàng)設情境,有意識的按照規(guī)定的目的選擇方法、投入情感,加上繪聲繪色的語言,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聽覺。
3.教師完美的形象,可加深學生對教師語言的理解,增加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上,教師既要重視語言行為的作用,又要重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教師用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來塑造完美的課堂形象,來理解,體現知識。
4.教師完美的課堂形象,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滿足學生求知的精神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當外部的教育因素觸及了學生內在的精神要求時,才能使受教育者處于一種積極的接收狀態(tài),這種積極的思維活動正是創(chuàng)造形象的過程,也是良好的內化過程。教師完美的課堂形象,激發(fā)了學生的語言,也豐富了學生的形象,它會幫助學生對老師語言的理解,從而使教師的形象成為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和形象依據,以滿足學生求知的精神要求,發(fā)揮其學習的最佳效益,提高課堂效果。
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應該形成新型的教態(tài),做學生的朋友,既在品德修養(yǎng)上給他們引導,又不使他們有壓抑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既傳授給他們知識,又不在他們面前賣弄學識,這種教態(tài)稱作朋友型吧!今天我們是老師和學生,明天我們是同志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