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萍
摘要通過對新課程改革中高中化學的實踐教學,總結分析了新教材、科學的教學過程、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實踐表明:新教材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過程的科學安排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參與和更好的消化吸收,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則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化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在對高中化學多年來的實踐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新教材、科學的教學過程、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還是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都重視了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興趣特點;教學過程的科學安排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參與和更好的消化吸收,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則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1 堅持新教材教學目標多元化是前提
新教材中教學目標是教學雙方積極活動的準繩,是衡量教學質(zhì)量的尺度。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教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的方式起著決定和制約作用。例如《獲取安全的飲用水》這節(jié)教材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①認識某些含化合物的殺菌消毒原理,明礬等凈水劑的凈水原理,鹽能發(fā)生水解的原理以及污水智力的基本原理;②通過了解飲用水的凈化過程中主要的化學知識內(nèi)容,進一步運用化學必修課程中學習過的有關鎂離子、鈣離子、鋁離子和二價/三價鐵離子、碳酸氫鈣、碳酸氫鎂的性質(zhì)等知識;③通過“觀察·思考”“活動·探究”等學習活動,初步學習水處理中常用的沉降懸浮物、降低水的硬度等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④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化學在飲用水處理中的作用以及污水治理中化學知識的運用,增進學生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的意識,學會正確選擇飲用水。
2 堅持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是根本
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是指以最少時間和精力,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達到這一點,要求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精心搞好以下四個設計。
(1)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一般認為,按時間序列把化學課劃分為課的開始、課的中心和課的結尾,這樣固定的三個部分較為合適,這種劃分適合于任何一種課型。課的開始,重要的是應該向學生明確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使他們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課的中心部分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課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關鍵在這部分,所以課的開始和課的結尾都要緊密圍繞課的中心來進行。在課的結尾部分,要使學生對所學到知識得以歸納、概括,重點強化,加深理解和記憶,便于使本節(jié)課和下節(jié)課更好地銜接起來。
(2)問題情境設計。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將對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高潮疊起。如在《鹽類的水解》這節(jié)課中,首先設疑:“鹽溶液是顯中性還是顯堿性或顯酸性?為什么?”接著通過實驗演示說明現(xiàn)象,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再如學習《氮的循環(huán)》一節(jié),講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時,首先分析分子的鍵能,提出:氮氣在通常情況下化學性質(zhì)如何?當在高溫等條件下,氮氣分子獲得足夠能量后,從氮元素的主要化合價來看,氮氣可能發(fā)生哪些化學反應?由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必然對所學產(chǎn)生一股強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3)課堂練習和作業(yè)設計。《全日制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布置適當數(shù)量的考查學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各種類型的習題,以便打好基礎還要注意布置綜合性和有一定靈活性的習題,并加強解題指導,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不要布置學習解答過深、過難和過量的習題,以減輕學生負擔?!闭J真實施這一要求,加強化學課堂練習和作業(yè)的設計是極為必要的。對于課堂練習的設計,主要是著重考察學生剛學過的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起到及時反饋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所以要緊密配合上課內(nèi)容,適時地穿插安排,多選用難度不大,全班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可以答對的習題;對于課外作業(yè)的設計,要配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達到加深理解、綜合運用,并逐步形成化學知識結構的作用。因此,課外作業(yè)題的綜合性、題型的多樣性、例題的靈活性及答案的隱蔽性等都要比課堂練習高一些。這樣經(jīng)過相當時間的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會伴隨教學進程的得到提高。
(4)板書設計。課堂教學的板書,是教師教學思維的文字表達形式,它既可以彌補語言難以表達的不足,如化學用語,又可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學教學板書應有性、直觀性。板書設計要體現(xiàn)以下原則:①體現(xiàn)教學目標性,能揭示一堂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是一堂課的精髓;②體現(xiàn)教學的系統(tǒng)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鏈;③體現(xiàn)教學的全過程,成為上課的注意中心。
3 堅持教學的多樣化是關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一堂課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要視課型、內(nèi)容及教師、學生的實際而定。只要“省時、啟智、輕負、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學教學實踐中要重視掌握好化學教學中的基本方法,如啟發(fā)性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地等,針對高中學生的認識水平,還可著重運用探索法、討論法、自學法等。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證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無論怎么強調(diào)都不會過分?!被瘜W教師必須充分運用化學實驗這一重要的教學方法,認真開展實驗設計,讓學生動手實驗,在實驗中發(fā)展問題、問題,這樣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原電池》一節(jié)可設計以下實驗來突破:①觀察鋅板和稀硫酸的反應;②在鋅板和稀硫酸的反應中用銅板接觸鋅板,有何現(xiàn)象?③在鋅板和銅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觸,用導線在外電路通過電流計連結,觀察現(xiàn)象;④將稀硫酸換成蒸餾水重復上述實驗,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上述實驗問題是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的,學生在完成一系列實驗的進程中,經(jīng)老師點撥,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4 結束語
新課程教學改革是豐富多彩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展開及研究,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貫徹新一輪課改的精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標,就能用好新教材,就能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