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熙穎
摘要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呼喚,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而如何才能敲開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呢?
關鍵詞真情喚醒心靈溝通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
1 用真愛贏得學生的真情流露,用真誠安慰學生的孤獨苦悶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秘訣就在于教育者的真心、真情,用真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內心敏感、脆弱,心中郁積著苦悶和孤獨,他們渴望交流,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真情吐露是一種發(fā)泄,它既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也可以讓師生感情在交融中融為一體,不斷升華。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師對學困生冷若冰霜、訓斥、責罵、他們就會產(chǎn)生抵觸的情緒。反之,要是教師關心體貼他們,在學習生活上主動幫助他們,他們就會產(chǎn)生感激之情,并以同樣的感情回報教師。我們班的一個男同學由于父母離異再婚,在家里得不到家長的呵護關愛,寄住在親戚家,受盡了別人的白眼,逐漸變得玩世不恭,平時在班里很少講話,即使開口也是不干不凈,經(jīng)常曠課,和外面一些輟學的孩子混在一起。對老師的說教不理不睬,真的成為了一個人見人煩的學生。對這樣的學生,該用什么方法轉化過來呢?
在長久的思索后,我決心做細致的調查工作,平時多觀察他,看他與那些同學來往,了解他的言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我發(fā)現(xiàn)他也有好的一面,愛打抱不平,喜歡活動。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每當有學生家長來探望學生的時候,他的眼睛里總是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于是我改變教育方式主動接近他,找他談心,肯定他的優(yōu)點以及了解他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經(jīng)過多次的溝通,他終于說出了原因:我的父母都不要我了,我就是想報復,變得壞壞的,讓他們后悔;另外我學習不好,平時老師都不愿意管我,我也想以這種方式引起老師家長的關注,老師您看我這樣,其實我可希望誰能來管管我了。聽到這我深深地感覺到了他內心的孤獨,我也了解了他內心深處的痛苦與矛盾。于是,我和任課老師進行了溝通,告訴他們這個學生的情況,讓他們多給予這個孩子一些關愛,多給予他一些肯定和表揚。同時我在他的生活中也多給予他一些物質上的幫助,比如送他一些衣服和學習用品,讓他深深的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后來,他表現(xiàn)漸漸好轉,師生關系也更加密切了。
2 運用同理心,營造心靈溝通的氛圍,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心理學上的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1)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2)了解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3)讓對方知道這種對他設身處地的了解教師要想走進學生的內心,就必須從學生的立場、利益、處境出發(fā),真正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把握其內心世界,體驗和理解其內心世界。就是不能完全認同和贊同學生的行為和看法,在與學生溝通時也應該時刻牢記:無論我是否同意你的觀點,我都將尊重你,給予你說出理由的權利,并且以你的觀點去理解它,同時將我的觀點更有效的與你交換。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應該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機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愛。
3 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享受成功中獲得自信
在教育工作中,表揚激勵的作用也極為重要,差生尤其需要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和肯定,要細心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以此為起點,不斷激勵,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滿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使之更好的發(fā)揚下去并因勢利導,促使其全面發(fā)展。還應當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學習上的中等生和后進生,增強其積極的心理意識,這些學生在激烈的應試教育競爭中,屢屢失敗,他們很多都有深深的自卑感,也因此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關心,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和的話語,對于那些長期處于失敗陰影的學生來說都是一道精神大餐。老師要讓學生明白物各有所長,彼此不同,每個人都是最好的自己。這樣他們才會重拾自信,更客觀的認識自己,積極進取。
4 向學生敞開心扉,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
開學初我首先進行問卷調查:“你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和班主任?” “你希望和老師多交流溝通嗎?”等一系列的問題。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力求按照學生希望的那樣去做,希望我能成為他們喜歡的老師,希望能和他們有一種親密的師生關系。
但是有一段時間,我明顯感覺到班級學生與我之間那種情感交融,心靈的默契正逐漸消失。為此我專門利用一次班會向大家坦言了我的感覺并詢問原因。在這次班會上,我向學生敞開心扉,談談我的心里話。
我告訴大家:老師也是一個普通人,身上也有種種缺點:脾氣暴躁,情緒上來時,批評人不注意方式,還有感覺累時,會想偷懶,想放棄,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安慰。
其實,師生之間很容易溝通,我們不妨把自己的內心向學生傾吐,這時學生也會明白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樂。在你向他們傾吐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得到了尊重,他們也會把老師看成自己的朋友,從而搭建起了彼此心靈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