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彥
摘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因此,應追求導入技巧化,為課堂教學整體藝術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開端。本文簡要探討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技巧
1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的主要方法
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結合課文重點內(nèi)容來設計導入,本人認為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設置懸念”導入法。有針對性地設置相宜、精當?shù)膯栴}導入,這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即“丟包袱”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毙睦韺W上認為:思維過程通常是從需要應付某種困難,解決某個問題開始,概括地說,思維總是從某個問題開始。根據(jù)這個原理,新課的導入,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既體現(xiàn)教學重點又饒有趣味的問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逐疑探秘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如《統(tǒng)籌方法》一課,我一上課就說:“今天語文課,我考大家一道數(shù)學題。”語文課考數(shù)學,一下子吊起了學生“胃口”。于是,我掛出事先已設計好題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媽媽出門。走時,交代小明完成三項任務:煮飯、做作業(yè)、拖地板。假如每一項任務都須用一小時完成,請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時間完成這三項任務。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經(jīng)過討論之后,引入新課《統(tǒng)籌方法》。這一課重點內(nèi)容自然迎刃而解。
第二,“開門見山”導入法。當前教學中很提倡一種教學方法——目標展示法,又稱“一課一得法”:要求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內(nèi)能夠正確、完整地掌握一項重點內(nèi)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師明確課文重點、確定目標。一講課堂,就直奔主題,即“目標展示”導入。
第三,“直觀教具”導入法。初中生還處在青少年時期,偏重感性認識,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根據(jù)這種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大膽采用直觀教具導入。這種方法是利用實物、標體、模型或掛圖等直觀教具,引發(fā)注意力,激發(fā)興趣。直觀教具可利用現(xiàn)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
第四,“語感傳送”導入法。語言是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誦,會把學生帶進教材內(nèi)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學家瀧澤武久用大量的實驗結果表明: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感情,則學生的思維理解、記憶等認識機能會受到壓抑阻礙。強烈的情感,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因此,語言感情對一堂課的導入是很重要的。
第五,“動手操作”導入法。青少年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經(jīng)常動手,可以刺激思維發(fā)展,提高智力水平。課堂上采用“動手操作”導入,可以大大活躍課堂的氣氛。如:學習詩歌《漁歌子》,事先叫學生準備好畫筆、顏料。正課開始,我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比賽畫畫,請根據(jù)詩歌《漁歌子》內(nèi)容,畫一幅畫,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學生一聽,可來勁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被調(diào)動起來,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第六,“娓娓動聽”導入法。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有生動的情節(jié)、豐富的內(nèi)涵。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如《人民的勤務員》導入就講述雷鋒小時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導入就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等等。通過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不僅順利的導入新課,而且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第七,“漸入佳境”導入法。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樂法導入,會使學生快樂地進入課文,接受新知識。如《春》一課,我采用《春天來了》這首古箏彈奏的名曲,讓學生沉浸于心曠神怡、氣象萬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戲》一課,我采用《梅蘭芳京劇選段》的盒帶音樂導入,學生們立刻就被中國的藝術瑰寶----京劇吸引住了。用音樂感染法導入能使學生真正“樂”學。
第八,“現(xiàn)代技術”導入法。這是一種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的導入方式,條件好的學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現(xiàn)成的投影材料導入。“幻燈投影”導入法能夠“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繁為簡”強化視覺,增強學習效果。
2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有針對性,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導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機動,不刻板,不單一。如《紀念白求恩》一課,既可用“語感傳送”法,又可用圖示的直觀法,還可用白求恩事跡導入。這就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筆”,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確“導入”與“整個課堂”的關系,不能讓“導入”淹沒整個課堂的教學。“導入”只能是“導火線”。時間方面亦應控制在5~6分鐘左右,不能太長。
再次,對于可供操作的導入,為保證課堂質量,要精心設計,有時還需預演摹擬,做到“萬無一失”。
總之,一名好的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大綱,深刻體會當前教學的指導思想,精心設計導入,充分發(fā)揮導入“導火線”“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同時,還要明確,應將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好,使之成為一個緊湊的、有機的統(tǒng)一體。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