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平 高發(fā)瑞 孔 賀 馬井玉
摘要24號抗菌素對大棚番茄、黃瓜病害的防效試驗結果表明:10% 24號抗菌素對大棚黃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番茄立枯病、猝倒病均有較好防效,并能有效改善作物的農藝性狀,增產保產作用明顯。
關鍵詞24號抗菌素;番茄;黃瓜;病害;防效;增產作用
中圖分類號S48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1-0120-02
24號抗菌素是由山東鏈霉菌產生的一種新型生物抗菌素,為了驗證其防治效果,在小區(qū)試驗的基礎上,濟寧市農科院分別在汶上、魚臺、青州等地進行了大棚番茄、黃瓜病害防治試驗;同時對其增產效果進行測定。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市售;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市售;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市售;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自配。
1.2防治對象
大棚黃瓜霜霉病、白粉病;大棚番茄猝倒病、立枯病。
1.3試驗設計
(1)防治黃瓜霜霉病、白粉病試驗。本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A);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600倍(B);70%代森錳鋅可濕粉劑500倍(C);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600倍(D);噴等量清水為空白對照(CK)。
(2)防治番茄立枯病、猝倒病試驗。本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75%百菌清可濕粉600倍(A1);70%甲基托布津800倍(B1);70%代森錳鋅600倍(C1);10% 24號抗菌素水劑600倍(D1);噴等量清水為對照(CK1)。
1.4試驗方法
試驗分別在濟寧市農科院農場、魚臺縣李閣鄉(xiāng)果蔬基地、汶上縣辛店鄉(xiāng)和青州市農業(yè)局試驗農場進行,每種作物均選擇1個大棚,面積約為533m2,試驗按各種農藥的常規(guī)用量,采用工農18型噴霧器小噴片低容量噴霧,每4行(20m2)為1個小區(qū),重復3次,隔7d噴1次藥,對照區(qū)不噴藥,各處理間設保護行,隨機排列設計。
1.5效果調查
(1)防治黃瓜霜霉病、白粉病。每小區(qū)定10株,調查全部葉片,于施藥前和第2 次藥后7d,分別調查健葉數、病葉數、病級值;然后根據每小區(qū)的病葉率、病情指數、病指增長率計算出實際效果,公式如下:
黃瓜霜霉病分級標準:
0級:無病;
1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10以下;
2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2以下;
4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2以上。
黃瓜白粉病的分級標準采用黃瓜霜霉病標準,一并進行防治試驗。
(2)防治番茄立枯病、猝倒病。在各小區(qū)確定后分別進行噴霧處理。施藥48h后拔除所有小區(qū)已發(fā)病植株,然后用繩圈定每小區(qū)5點(按對角線5點法),清點總株數,并于第2次施藥后7d進行調查,記錄各區(qū)病株數和發(fā)病率,計算防效,公式如下:
在進行病害防治的同時,注意觀察記載作物用藥后的生長狀況,并進行測產,比較產量。
2結果與分析
2.1黃瓜霜霉病、白粉病防治效果
由表1、表2可以看出,4種藥劑對黃瓜霜霉病、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效。防治霜霉病以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最好,4點平均防效達76.0%,依次是75%百菌清可濕粉 63.1%,代森錳鋅54.6%和甲基托布津的51.5%,在防治白粉病時仍以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效果最好,防效為84.1%,百菌清為73.4%,甲基托布津排在第3位,為71.4%,代森錳鋅最差,防效僅為38.3%,基本上不能再使用。
2.2番茄立枯病、猝倒病防治效果
由表3可看出,防治番茄立枯病,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 的防效為82.4%,優(yōu)于百菌清的71.8%和甲基托布津的77.1%,明顯優(yōu)于代森錳鋅65.6%的防效;在防治猝倒病時,10% 24號抗菌素水劑防效為77.6%,與百菌清的76.7%相當,優(yōu)于甲基托布津的60.4%,顯著高于代森錳鋅的47.0%的防效。
2.34種藥劑應用后的增產作用及對作物其他農藝性狀的影響
表4、表5顯示出了各藥劑應用后均有較好的增產保產作用,不論是黃瓜還是番茄,均以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效果最好,增產效應分別為黃瓜53.7%(生長期施藥)和番茄的14.1%(苗期施藥);甲基托布津的效果稍次于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為第2位,分別為52.3%和12.4%,百菌清分別為49.9%和10.1%,代森錳鋅最差,只有35.7%和5.0%。其中應用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后黃瓜和番茄均表現(xiàn)出葉色濃綠,生長旺盛,同時果實收獲期可提前2~3d。
3結論與討論
(1)試驗結果表明,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對大棚黃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番茄立枯病、猝倒病均有較好防效,在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應用的600倍藥液噴霧,間隔7~10d使用2次,對黃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番茄立枯病、猝倒病的防治效果分別達到76.0%、84.1%和82.4%、77.6%,可基本控制該類病害的發(fā)生。
(2)從試驗中還可看出,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的增產保產作用明顯:與不噴藥相比,增產黃瓜53.7%、番茄14.1%。同時還能促使作物提早成熟,減少農藥污染,增加效益,并能有效改善作物的農藝性狀。
(3)番茄立枯病、猝倒病,還可侵染茄子、辣(甜)椒等蔬菜,下一步將在這些作物及其他蔬菜上進行10%的24號抗菌素水劑的防病試驗,以全面驗證24號抗菌素的防治效果。
4參考文獻
[1] 李林峰.應科學防治大棚黃瓜霜霉病[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5(2):22.
[2] 張艷秋,劉偉,鳳舞劍,等.大棚番茄立枯病和莖基腐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蔬菜,2003(8):25-26.
[3] 胡健,仇廣燦,成曉松,等.5%已唑醇SC防治黃瓜的粉病田間藥效試驗[J].上海蔬菜,2009(1):68-69.
[4] 馬玉花.日光溫室蔬菜的苗猝倒病診斷與防治技術[J].北方園藝,2007 (9):81-82.
[5] 金軼偉,劉又高,柴一秋,等.2%武夷菌素水劑防治黃瓜白粉病藥效試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16):6839-6840.
[6] 金彩華.70%乙膦鋁錳鋅WP防治黃瓜霜霉病田間藥效研究[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9(1):103-104.
[7] 余超,黨秋玲,王禎麗.加工番茄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J].西北園藝,20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