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華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必然要求。課堂教學是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主渠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傳授知識和提高能力是緊密相連的。知識是培養(yǎng)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能力是掌握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條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一名教師來說,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固然重要,而傳授給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則是比前者更為重要更有意義。學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本文著重談談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自學能力是指個體對相當明確的目標進行學習,并達到所學目標的主觀條件。具體的說,自學能力是指學生能夠獨立進行閱讀,理解其精神實質,積極主動地從各方面獲取知識,有不斷提高自己知識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的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前提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和提高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就學科而言,學生一般對理科頗感興趣,對文科文史感興趣,針對這一情況,可以利用興趣的遷移性特點,從旁的學科入手,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思想政治課中來,并在此過程中揭示馬列主義基本原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熱情。而學生需要是多方面的,有近期的也有遠期的,學生最主要的需要應該是升學、就業(yè)、成才。我們要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做到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才能有助于升學、就業(yè)、成才。
二、“師生互動”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
要切實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須對傳統(tǒng)的只注意教師“講”的課堂教學模式加以改革,變“講堂”為“學堂”,把學生組織到“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的教學結構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達到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不僅讓學生“學會”更讓學生“會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教和學的雙向運動。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應為學生的認識和發(fā)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使學生從愿意學、喜歡學到離開了教師也能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閱讀、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如能和教師釋疑和諧運轉,則學生不僅能學得深刻,而且能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fā)揮主動精神。
三、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欲望和能力
自學需要欲望,欲望始于需要??鬃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說明啟發(fā)學生自學時應把握時機性.在學生自學之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認真鉆研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精心設問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造成學生解答問題的知識與方法的危機,從而使學生主動自學數(shù)學教材和有關書籍中的相關知識內容和解答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把培養(yǎng)和提高能力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突破口?!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源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彼自捳f“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學生要學著不斷去質疑、釋疑,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積極地鍛煉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并能對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結論提出質疑。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長知識、長見識、長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課程。
四、認真組織課內和課外閱讀,精心設計課堂討論和講授
政治高考情況來看,政治試題內容涉獵廣泛,閱讀量大,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較高,這是教師和學生所不容忽視的一個特點。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尤其是閱讀理解知識的能力。
首先,要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 閱讀目的和要求,有的放矢。其次,指導學生學會寫出詳細的閱讀提綱。閱讀提綱主要包括教材的重點、難點及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再次,要求學生開展必要的課外閱讀,學會收集有關的實際材料,及時檢查閱讀效果。最后,尤為重要的是必須把閱讀與討論和講解結合起來。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的課堂討論和講授是對學生閱讀效果的總結和提高。學生的討論應該是民主的、充分的。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已基本解決的問題,講授時只要點明即可,教師的講授應該是引導、誘發(fā),而不是注入。通過討論和講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學會把知識運用于實際。我們應當使學生思考“為什么”和“怎么辦”,而不是只懂得“是什么”和“這么辦”。這樣才能提高學生思考分析能力。
五、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渠道,豐富學生的自主實踐
教師應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渠道,讓學生認識到政治是多么的豐富多彩,政治就在身邊,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從而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政治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自己的政治的自學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社會調查,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知識水平;可以組織實地考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總結提高能力;還可以通過出黑板報,組織課外興趣小組,假如我是國家領導人演講等多種形式來豐富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
另外,廣播、電視,以及近幾年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互聯(lián)網等也日益成為學生學習政治的重要媒體。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提高政治是非分辨能力,去接受有益的、健康的信息,避免消極的影響。
自學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這充分說明了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要講究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教學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構建新知,提高技能,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方法與習慣。
作者單位:河北省撫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