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
夜空中可以沒有明月,但動畫界絕對不能少了宮崎駿。他能令筆下枯燥的線條千變?nèi)f化,細(xì)膩地描述出親情??膳c大兒子宮崎吾郎結(jié)下的“梁子”卻讓他一籌莫展。2008年,這位“失職”的父親推出了《懸崖上的金魚姬》,迎來了父子之間長達(dá)40年的破冰之旅……
父子不睦:都是動畫惹的禍
1967年1月21日,26歲的宮崎駿喜得貴子,他隨意取了個極沒想象力的名字——宮崎吾郎(宮崎家的兒子)。
宮崎駿當(dāng)時根本無心逗弄懷中嬌兒,他記不清吾郎什么時候開始會叫“爸爸”,也不知道他的期末成績是A還是C。宮崎駿每周有6天是半夜才到家,妻子只得用筆畫了一張全家福給兒子。
一次,讀國小的宮崎吾郎帶著弟弟到父親的工作室,弟弟吵著要咸蛋超人和怪獸的圖卡。喊了好幾遍,宮崎駿才放下筆,扭頭說:“真拿你沒辦法!”他站起身,伸個懶腰。吾郎以為父親會走出門,到不遠(yuǎn)的玩具店去,哪知父親捶了捶肩,又一屁股坐下來,拿起一張白紙,刷刷兩筆勾勒出一個怪獸圖案送給弟弟,然后繼續(xù)埋頭工作。弟弟上前揪著父親的衣角不干,宮崎駿吼道:“混賬,沒看見我忙嗎?”驚得兩個兒子愣怔良久,才哇地哭出來……
漸漸長大的宮崎吾郎,繼承了父親的天賦與性格。他細(xì)膩敏感,在繪畫方面無師自通。一次,父親撞見吾郎在作畫,大喝道:“誰讓你畫那些玩意兒的?”他反駁:“你不也在畫嗎?”父親鐵青著臉,甩手一巴掌:“多嘴!”吾郎沒有因此放棄,他依然在背地里倔強地涂抹著心中的夢。
高中畢業(yè)時,吾郎毫不猶豫地填報了漫畫學(xué)院,再次遭到父親的堅決反對。無奈之下,他略作退讓,選擇了與畫筆沾親帶故的園藝設(shè)計。
《地海傳說》:父子大玩無間道
2004年春天,宮崎駿的“御用”監(jiān)制鈴木敏夫,讓科班出身的宮崎吾郎幫忙為《地海傳說》提供設(shè)計構(gòu)想。吾郎簡潔立體的畫風(fēng),使得鈴木萬分驚訝,他極力鼓動吾郎出任導(dǎo)演。
《地海傳說》中少年王子反抗父親并逐漸成熟的故事,引燃了吾郎壓抑在心底的動畫情結(jié),于是他一口應(yīng)諾下來。
宮崎駿得知此事,無異于頭頂響起一個霹靂。他深知入行的兇險:“那可真不是人干的事!”還記得1990年,因理念不同,他與另一位大師押井守爭論,在媒體的煽風(fēng)點火下,兩人斷交。惡言如劍,四面襲來,他一夜白頭。兒子要走父親的老路,這樣的激波暗流不知還要遭遇多少!可不善言辭的他,面對熟悉而陌生的兒子不知怎么開口,只能吹胡子瞪眼地發(fā)牢騷:“簡直亂來!干個顧問頂天了!”
終是拗不過兒子,宮崎駿親自飛往美國向《地海傳說》的作者解釋:“我年齡大了,精力不濟(jì),請相信我兒子拍出來的東西,質(zhì)量不會比我這個老家伙拍的更差!”護(hù)子之情溢于言表,宮崎吾郎對這一切渾然不知。
兒子挑大梁的戲,宮崎駿在人前堅持三不:“不多嘴”、“不動手”、“不多看”。私下里,看見兒子熱火朝天地跟人討論,宮崎駿就在一邊冷言冷語:“怎么沒完沒了啊?不能動動腦子嗎?”
幸好,是時宮崎駿忙于《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制作,才沒有天天跑來給兒子“顏色”看。父子關(guān)系持續(xù)降溫,雖然同處一個屋檐下,但誰也不答理誰。2005年大年夜,宮崎吾郎母親的一通電話,才讓一年來形同陌路的父子倆勉強坐在一起。這次面對面,宮崎吾郎才知道,《地海傳說》是父親特別鐘愛的一部小說,為得到改編權(quán),20年來父親費盡心思,結(jié)果卻被他橫刀奪愛了。宮崎吾郎第一次發(fā)現(xiàn),父親那滿臉桀驁的胡子都是那么可親。
片子試映會上,不知何時,父親不聲不響地“駕到”了。放映完畢,父親遞給兒子一張字條,然后背著手默默地出去了。字條上寫著:“看得出來,你是用心在做!請繼續(xù)做下去。”大師這次無聲勝有聲的煽情之舉,把兒子感動得稀里嘩啦。
《地海傳說》成為年度票房冠軍,宮崎駿又改口狠批:“不過如此!不適合搞動畫!”兜了一個圈子,父親又回到了原來的觀點,這讓兒子十分不爽。父子關(guān)系,乍暖還寒。
父子相擁:遲來四十年的特殊道歉
年事漸長的宮崎駿,愈來愈想理清他跟吾郎之間“理還亂”的事兒,于是有了2008年的《懸崖上的金魚姬》。
該片講述一個叫宗介的男孩子,因缺少工作狂的父親的陪伴,常去海邊玩耍,幫助一個金魚公主變成人,自己也獲得成長的故事。孤獨的宗介正是宮崎吾郎兒時的寫照。為了打造好這部動畫,討厭電腦特技以及迪斯尼生產(chǎn)模式的宮崎駿事必躬親。吾郎心疼父親:“爸爸,我看可以采用3D制圖,省力氣!”大師發(fā)怒:“我不會向好萊塢投降!那樣的東西不夠真實!”結(jié)果,1小時40分鐘的片子,畫幅多達(dá)17萬張,每一個分鏡頭宮崎駿都“要親眼看看才放心”。
精雕細(xì)琢的片子從多方面探討了父子之間的隔膜和交流,一上映就好評如潮。許多人體會了溫暖的親情后,表示恨不得馬上就生個孩子。宮崎吾郎也動情地說:“走在街上都會緊張的父親,他天生的表達(dá)方式就是動畫了。真的謝謝他帶給我們這一部難得的好影片!”宮崎駿在自己生日那天道出了內(nèi)心的真情:“吾郎君,我不讓你踏入此行,是因為你踏進(jìn)來,就要面對無數(shù)攻擊?!薄拔覝?zhǔn)備好了,爸爸!”宮崎吾郎說,他看到父親笑了,接著說,“日本一直有子承父業(yè)的傳統(tǒng),在我看來,和父親干同一行沒什么不好?!?/p>
第一次,父子倆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動畫。偶爾言及時下浮躁、充滿靡靡之音的動畫片,宮崎駿依然痛心疾首,怒形于色。“我真害怕他會被他的怒火焚毀。”宮崎吾郎不無擔(dān)憂地說。一天,他寬慰老父親:“爸爸,別拿老觀念來衡量現(xiàn)實啦!”宮崎駿立即回?fù)簦骸澳愣裁?,你先做好自己!”良久,又喃喃地說:“我想要拯救那些墮落的靈魂?!眱鹤游罩赣H的手,徹底原諒了他。
在宮崎駿喜怒無常的背后,隱藏著他飽經(jīng)戰(zhàn)火、顛沛流離的苦難童年。他身上糾纏著戰(zhàn)爭與和平、工業(yè)文明與田園牧歌的沖突。他口口聲聲說為了不讓日本人陷入動畫情結(jié)難以自拔,他要退休,可是又不斷推出新作。對此,宮崎吾郎說:“父親不屬于某一個人。他內(nèi)向,又渴望表達(dá)。盡管在作品中宣揚著熱情的生活,他的內(nèi)心卻悲觀無比。他代表了一個時代!”
宮崎吾郎陪父親去寺里上香,神香一樣繚繞的歲月里,兩個男人的火氣沉淀了。原來,能和睦共處的男人,不光是兄弟,不只是爺孫,也可以是父子。為動畫費盡心血、常?;孟胫粓龊榱飨硪磺?、等待廢墟上冒出綠色嫩芽的大師,對他而言,最好的歸宿,是家!
(梁啟華摘自《遼寧青年》2009年第2期,宋德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