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坤
摘要:當今社會的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對學生的影響日益加深,這些因素都給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由于高等職業(yè)的教育模式和學生主體的非凡性,也給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一定難度,所以在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必須緊握時代脈搏,從高等職業(yè)教育出發(fā),以學生為本,探索適合高等職業(yè)教育特點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以致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關鍵詞: 高等職業(y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誠信 溝通
隨著我國從傳統(tǒng)化向現代化、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以及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每一個大學生都面臨多種觀念的沖擊,這些都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第一,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道德意識弱化;第二,在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怎樣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分各種思想道德觀念,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高職院校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根據筆者在高職院校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求適合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高等職業(yè)中思想道德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體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非凡性。因此,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臨嚴重的挑戰(zhàn),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1) 新時代的變化給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嚴重挑戰(zhàn)
在信息網絡化、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全人類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和日常生活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首先,信息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已經給我國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提出嚴重的挑戰(zhàn)?!熬W絡”的出現和發(fā)展,其特有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迎合了大學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同時網絡信息的混雜性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fā)展、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等方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導致學生價值觀念沖突加劇、價值取向多元化。
其次,經濟全球化、全球金融危機,但凡使得嚴重的就業(yè)形勢日益顯露。由于學歷層次的差異,高職高專學生在就業(yè)時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增加競爭力,高職高專學生大都注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對思想道德教育卻形成一種偏見,把思想道德教育僅僅看成一種理論說教,忽視了“成人”與“成才”的關系,對思想道德教育的熟悉形成一種誤區(qū)。
2) 高職高專教育培養(yǎng)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職業(yè)教育旨在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因此高職教育在專業(yè)理論上強化學生的技術操作。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但其缺陷也顯而易見,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壓縮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深度,從而弱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 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作為教育主體,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非凡性。生源類型層次復雜:高中畢業(yè)生、中專畢業(yè)生、職高畢業(yè)生等。雖然同樣是作為計劃錄取的學生,但從成績上看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個層次。這些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對專業(yè)知識的接受存在一定難度;在行為上自我約束力不強,思想活躍但卻相對散漫;思想道德上的膚淺性使得他們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二、加強和改善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幾點對策和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筆者自己在高職高專的工作經驗和認識,給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1)充分發(fā)揮老師的能動帶頭作用
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可以一分為二:第一,老師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職院校的老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高職教育特點,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內容上,在“理論夠用”、課時壓縮的情況下,不僅要深化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根據時代要求進行專題性教育;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動腦筋,動嘴講,動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時代感,從而來加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第二,老師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作為教師自己都忽視自身修養(yǎng),又怎樣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呢?現在許多教師只管書本的教學任務,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不規(guī)范行為置之不理,這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教師不但承擔著教學任務的職責,而且也承擔著育人的義務。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大學生教育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教師平時一定要嚴格恪守自己,在思想、行為、言語上,給學生起到一個模范帶頭作用。
2)加強學生的誠信意識
誠信是規(guī)范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單位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秩序的運行基礎;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我們黨歷來重視誠信建設,把它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準則。胡錦濤總書記站在全局、戰(zhàn)略、歷史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他說:“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里講的六個基本特征,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任務。它們之間緊密聯系、相互貫通,其中,“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誠信是大學生立身處世之本,必須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為品質;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的基礎: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只有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忠誠于黨和人民,忠誠于國家和事業(yè);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無誠業(yè)難立,無信事難成;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市場經濟正常運行需要經濟主體誠實守信、遵守契約。大學生只有努力培養(yǎng)誠實守信的優(yōu)良品質,奠定立足現代社會的道德基石,才能成為高水平的黨政人才、企業(yè)經營人才、專業(yè)技術人才,承擔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3)正確規(guī)范學生的西方道德崇拜和網絡思想道德教育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然而改革開放以后。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很輕易使學生產生迷茫和盲目崇拜,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以及網絡的開放性和輿論自由度,等等東西方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發(fā)生碰撞。
我們有責任告誡我們的學生,不要一味的去追求西方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應該要結合我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積累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國情,在對待西方的一些道德思想方面,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能為我所用。
高職院??梢岳镁W絡這個新的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古今中外道德教育有用的文字和音像資料,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開辟有吸引力的道德教育網站或網頁;在校園網上發(fā)表一些有指導性的思想道德論述,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刷新”自己思想認識上的薄弱和不足之處;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來進行個別的有針對性的幫助,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也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等等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溝通能力
絕大部分的用人單位都要求學生“有工作經驗”,而這恰恰是大多數大學生最缺少的。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生, 能“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可以理解,因為可以降低用人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其實筆者認為這是用人單位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用人單位應該更加強調的是學生的社會溝通能力。
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多體諒對方,所謂體諒是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并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在經營“人”的事業(yè)過程中,當我們想對他人表示體諒與關心,惟有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由于我們的了解與尊重,對方也相對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因而做出積極而合適的回應。
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善用詢問與傾聽,詢問與傾聽的行為,是用來控制自己,讓自己不要為了維護權力而侵犯他人。尤其是在對方行為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用詢問行為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愿望、意見與感受,并且運用積極傾聽的方式,來誘導對方發(fā)表意見,進而對自己產生好感。一位優(yōu)秀的溝通好手,絕對善于詢問以及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感受。
5)讓思想道德教育回歸社會實踐
專家認為:“德育的本質是實踐,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讓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歸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的發(fā)展融為一體,這也是我們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年,是我們中國人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道德規(guī)范面度最廣、影響最深的絕好機會,我們國人一定要借此機會,向全世界人民展現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累和精神面貌,讓我們每一位公民,盡職盡責的做出自己貢獻。
總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著自身的特點,更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正如教育部部長周濟所說的:“高職院校只有從實際出發(fā),探索適合高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德才兼?zhèn)涞母叩燃夹g應用型人才”。我們要從高職教育的實際出發(fā),緊握時代脈搏,以學生為本,不畏困難,勇于探索,做好高職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職工作,努力為學生、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鄧恩遠,高職院校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構想與探索.職教論壇
[2]胡新華,鄧小平人才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3]網絡資源: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http://www.cqnu.edu.cn/special/specia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