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梅
據(jù)《重慶晚報》報道,重慶某大學為改善貧困大學生伙食推出“2元溫暖套餐”:二葷一素一湯,飯管飽。但是“溫暖套餐”推出一年多來,大部分貧困生礙于面子不愿光顧,預計每天能賣2000份,結果每天只能賣出400份。肚子面子哪個更重要?愛心該如何落實?校方也很困惑。
應該肯定,校方推出“溫暖套餐”的初衷是好的,他們對貧困生的關愛之情也值得稱道。但 “肚子面子哪個更重要”之類疑問其實就是一種無意指責,怎么能因為面子問題而影響肚子問題呢?主辦方隆重推出這樣的“溫暖套餐”,潛意識也在認為,學生肯定會被“物質征服”,卻沒想到這些寒門學子會如此倔強,不讓自己的貧困隱私因此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愿在人格上接受他人審視和異樣的眼光。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情感非常敏感。他們這樣做,也在情理之中。
溫情脈脈的慈善、善解人意的捐助,應充分考慮到接受人的敏感自尊,盡量為接受者設置保護性通道。畢竟,人與人的心理素質不盡相同,有的承受能力強,有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不夠,這時,就不能強行將其貧困隱私“游街示眾”。這就需要“無痕資助”,因為它既能讓貧困生得到經濟救助,又能得到心理呵護,使其順利走出經濟貧困、心理貧困誤區(qū),早日成為自強達觀的人。
筆者非常欣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做法,對貧困生發(fā)放“一卡通”,學校用電子郵件“一對一”地通知貧困生來此“加卡”領取生活困難補助。 這種補助方式充分考慮到部分同學不愿張揚貧困的心理感受,體現(xiàn)了學校對學生的尊重。
如果捐助者都能注重捐助心理效果,拋棄“名利捐贈”,不去追求轟轟烈烈的新聞效應,就一定能給社會帶來和諧,給接受人以及捐助者自己帶來輕松和快樂!◆(作者通訊地址:河南省開封市公園路儀表廠南生活區(qū)角樓西單元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