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曉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往往影響著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托爾斯泰曾告誡我們:“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薄洞缶V》同樣要求我們“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利用巧妙練習,激發(fā)學生思考,誘發(fā)學生興趣,使他們在愉快的心情中進入學習情境。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練習題的設計應用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對于數學或許只有“1,2,3,…”的認識,在這基礎上怎樣才能讓他們喜愛數學,讓他們在題海中努力探航,勇往直前呢?教師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喜愛練習,而且要讓他們得心應手。幾年來,我一直從事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依據教學教學實踐探索出一些門徑,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明顯效果。
一、趣味題,大顯身手
在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中,不僅有形象生動的插圖,而且有一些匠心有趣的題型。比如練習七的“奪紅旗比賽”,練習十五的“小動物住旅館”,以及練習二十一的“鴨媽媽找寶寶”,等等。這些題在讓學生得到知識的同時,更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數學題的魅力、生活的童趣,讓學生在歡聲笑語或激烈的競爭中感受到習題的美、數學的美、知識的美、生活的美。有這么好的題型,教師不應只讓學生在書上填填得數,而要讓學生大顯身手,當一回奪紅旗能手,當一回小動物,做一回鴨媽媽……讓學生在親身感悟中喜愛上數學。
二、難懂題,生活理解
剛入學的學生做習題時往往在教師一遍遍的指導下才知道這里該填什么,那里該怎樣寫,但有時還會填錯地方,更不用說一些較難的題型了。在這種困難面前,教師要引導他們看懂題意。在練習一中有這樣一個“連線”的題型:第一排有2只蜻蜓,1只松鼠,3只兔子;第二排是數字1,2,3;第三排有1只燕子,3只鴨子,2只企鵝。意思是要學生把數量相同的動物都連向中間的數字。這個習題看似簡單,但學生往往會錯意,把兩種動物連起來而不連數字。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說:“數字‘1有兩個好朋友,你看,他伸出兩只手,一只手拉一個,另一只手也拉一個(同時板書示范),他們可高興啦!請你也幫數字‘2、‘3找一個朋友,也要兩只手都拉,不能欺負誰呀?!边@時學生興趣盎然,而且對題型也掌握明了了。
三、口算題,沖刺體驗
口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但口算也往往是最枯燥、最沒生氣的題型。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口算”時我利用數的組成來完成,配以精心設計的各種數的組成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制成多功能卡片,在3和4中間剪開,把3、4往后折,再把7往后折。靈活運用多功能卡片,再配以對口令、找朋友等數學游戲,學生對于口算不僅能熟練掌握,而且饒有興趣。學生掌握了口算方法,接著就要提高速度和正確率。為了提高口算的速度,我常采用報數的方法。全班學生同時開始做口算練習,誰先做好了就開始報數“1”,接著是“2、3…”,一個個報數,就似一個個在賽跑沖刺,學生在報數中能知道自己的進步或退步。報了“1”不等于就是第一名,檢查完正確與否后才能決定。這樣可以激勵他們在一次次口算中賽出優(yōu)異成績,以后一周或一月評選一次冠軍、進步獎,等等,學生興趣十足,口算算得又快又好。
四、規(guī)律題,探索神奇
數學知識奧妙無窮,有規(guī)律可循,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擇一些富有規(guī)律的數學題,讓學生在發(fā)現、探索的過程中,激發(fā)興趣,真正掌握。比如:在教學9加幾時,我在鞏固練習中歸納出示這樣一組題:9+2=11;9+3=12;9+4=13。學生發(fā)現得數個位上的數字要比加號后面的數少了“1”,那么這個“1”又跑到哪里去了呢?學生給了9,讓9湊滿十。再如9的乘法口訣,在鞏固練習時,教給學生一個小訣竅:伸出一雙手,一九得九,就合起一個大拇指,得到伸著的其它九個手指。“二九十八”,合起第二個手指(食指),就得到伸著的一個大拇指(指十),加上其它七個手指就是八個手指,合起來就是十八,依次類推。學生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了9的乘法口訣。
五、操作題,動中得智
愛動是小學生的行為特征之一,兒童的思維是以動作開始的,其智力活動同周圍對象的作用有著緊密聯系。他們善于在動作中思考,而不善于在動作之外思考。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應是新穎的,小學生的感覺對象應是具體的。因此在操作學具中獲取知識正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輕松愉快學習知識。如在教學“看圖寫出兩個除法算式”時,我讓同桌兩個學生分別擺小棒,左邊學生按第一種分法分,即“把6根小棒,每2根1份,分成了幾份?”右邊學生按第二種分法分,即“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根?”且分別用算式表示,一個是“6÷2=3”,另一個則是“6÷3=2”。但是互相一看,兩個擺好的小棒圖卻一模一樣,由此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一幅圖是怎樣寫出兩個算式來的,再碰到這樣的題型,學生就能用這深刻的一幕來解釋了??傊浞掷眯蜗蠡膶W具操作,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要引導學生喜愛做數學題,引導學生喜愛數學并不難,只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能在數學題海中快樂、勇敢地駛向勝利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