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震華 李康康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德國高校外國人入學德語確認考試的內容、特點。并通過簡單的分析,指出了德語確認考試的測試形式和內容設計具有突出其實效性的特點。提高語言測試的實效性正我國目前外語測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研究和借鑒國外外語測試的特點,可以有效和快速地提高外語測試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外語學習者運用外語的能力。
關鍵詞: 德語確認考試 實效性 外語應用能力 改革
一、前言
德國大學預科院組織的德語語確認考試(Feststellungsprprüfung)是外國人入學德國高校語言考試中的一種。一般情況下,德語確認考試只能在德國大學的預科院舉行??忌陬A科院經過至少半年的專業(yè)和語言準備后,參加專業(yè)和德語確認考試。通過考試的考生拿到合格證書,就取得了在相關德國大學學習相關專業(yè)的資格。
浙江科技學院從2000年開始執(zhí)行與德國合作院校的聯(lián)合培養(yǎng)本科生項目。根據合作協(xié)議,漢諾威大學預科院的確認考試每年四—五月間在浙江科技學院舉行。參加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的學生在浙江科技學院學習兩年專業(yè)知識和德語后,參加德國高校教授的專業(yè)選拔以及德語確認考試,通過專業(yè)和德語確認考試的學生獲得到德國合作院校學習的資格。通過幾年對德國確認考試的準備和組織,并比較中德外語考試后,我們發(fā)現,德國的德語確認考試非常注重測試的實效性,題型的設計符合實用性和目的性理念。研究和分析德語確認考試的實效性對我國目前外語測試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語言測試實效性理論分析
國內外對語言測試的研究由來已久。語言測試是20世紀60年代初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現已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跨學科的綜合學科。語言測試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用途:第一,用于語言教學;第二,用于語言研究和教學研究;第三,用來選拔人才。[1]本論文中研究的德國確認考試是用于選拔具備在德國大學學習專業(yè)知識人才的一種語言測試。一項測試是否成功一般來說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該項測試的信度,另一個就是該項測試的效度。關于效度這個概念的表述有很多種,但是,語言測試界對考試效度的傳統(tǒng)定義是“考試是否或多大程度上測試了設計者想要測試的內容”。[2]也就是說,如果一項測試能夠達到該項測試的目的,那么該項測試就是具有高效度的測試。德語確認考試的目的是為選拔具有在德國大學學習專業(yè)知識能力的學生而設置的考試,為了體現實效性,考查的內容就是要針對在德國大學學習的基本要求而出題的。
按照現代語言測試理論,設計和開發(fā)一項考試,應考慮語言測試行為與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相一致,即語言使用任務和情景的特征相一致,這樣就可以提高測試的真實性;測試任務越真實,被試的測試行為就會發(fā)揮得越好,根據測試的結果(分數)對被試語言能力所作出的推論就越準確,因而測試的結構效度就越高。[3]
本論文將通過對德語確認考試的具體分析,來說明這項測試是一項非常注重實效性的語言測試。
三、德語確認考試試卷分析
漢諾威大學預科院的德語確認考試在浙江科技學院每年舉行一次。下面以2006年、2007年、2008年的試卷為例,對確認考試的德語試卷進行簡要介紹:
1.測試的對象、目的
德語確認考試的對象是參加浙江科技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并有資格在德國合作院校申請學位的學生,確認考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是否具備德語環(huán)境下的專業(yè)學習能力。
2.測試的內容及其特點
德語確認考試(書面)包括三個部分:聽力、閱讀和語法及寫作。
(1)聽力試題
德語確認考試中,考生要聽一篇字數約450至550單詞的科技文章。文章由母語為德語的主考教師當場朗讀,朗讀第一遍的時候,考生只能聽,不能做筆記。第一遍讀完之后,考生拿到考題,考生有五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考題。然后,主考教師朗讀第二遍,考生可以做筆記。兩遍朗讀完之后,考生有85分鐘時間回答考題。近三年聽力試題和分值情況如下:
(2)閱讀試題
確認考試中的閱讀測試中,考生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閱讀一篇字數約為450單詞的科技文章,并按要求回答4—5個問題。也就是說,考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據題目要求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閱讀考試時間為75分鐘。近三年閱讀試題和分值情況如下:
(3)語法試題
德語確認考試的語法部分稱為科技語言結構。考查的內容一般包括三個部分:a)句型轉換。b)用意義相近,但用法不同得連詞連接句子。c)介詞、連詞等填空。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試卷中,所占分值分別為:15/65,15/65,15/70。
(4)寫作題
為了考查考生是否具備在德國大學學習的利用外語分析和表述圖表的能力,每年的寫作題都要求考生對一張與主題有關的圖表進行描述和分析,并回答與圖表相關的一些問題。通過這樣的題型,可以針對性地知道考試是否具有用德語分析圖表和表達觀點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是一個大學生要完成大學學業(yè)必須具備的。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確認考試中,寫作題所占分值分別為15/65,15/65和15/70。
從上面的試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德語確認考試具有以下特點:
1)整份試卷圍繞一個主題,無論聽力還是閱讀文章都取材于和該主題相關的具有現實性和即時性的科技報道,目的在于引起考生的興趣,并考查考生理解科技文章的能力。
2)聽力、閱讀和寫作題占分比較高,而且在最后計分的時候翻倍計算。目的在于強調考查考生在聽力和閱讀上的理解能力以及對圖表的分析能力。
3)聽力、閱讀試題以考生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回答問題為主,目的在于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相對淡化語法的考查。無論從計分還是內容上,語法在整份卷子上不作重點。而且,考查的語法內容也局限在對科技文章中普遍出現句型的理解能力,體現了該項測試偏重測試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不是語言知識。
5)寫作部分不僅測試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求考生具備看圖表分析問題,得出結果的能力。寫作圖表的選擇都來自德國國家統(tǒng)計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6)確認考試中,允許在書面考試中未能取得合格成績,但是,達到一定分值的考生要參加口試,以便斷定這些考生是否因為失誤或者試卷題目的偏差而造成成績不夠理想,進一步提高了測試的信度和效度。
四、德語確認考試實效性對中國語言考試的借鑒
中國傳統(tǒng)的外語考試以四、六級全國統(tǒng)考為代表,這類考試比較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考試評斷的公正性,并受到考試成本的限制,試卷中出現大量識別性試題。比如,在每年舉行的德語四級考試中,出現大量的語法選擇題,即使是聽力測試和閱讀測試也基本上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在做這種題型的時候,學生被考查的不再是對聽力或閱讀文章的理解能力,而是解題的技巧。所以,這樣的考試很容易讓課堂教學成為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往往只滿足語言知識的理解,忽視其產生和運用,從而養(yǎng)成了“眼高手低”的學習習慣。[3]
而德語確認考試以測試考生是否具備在德語環(huán)境下學習生活和學習專業(yè)課程的能力為目的,試題除了聽力中有可能出現極少量的判斷題外,整份卷子沒有選擇題。所有的試題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獲取所需的信息,并用德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測試當然給評分的公正性提出了挑戰(zhàn)。為了解決公正性問題,德語確認考試給沒有通過筆試、但是達到一定分值的考生提供一次口試機會??谠囌哂袡C會同時和三個考官進行20—30分鐘的談話,以便考官進一步確認考生的德語表達能力。而且,德語確認考試中選取的文章都是涉及相關主題的科技文章,也就是說測試的題目接近測試目標環(huán)境,通過這樣測試可以更加有效對目標能力進行評價。李筱菊(1997:43)認為,語言測試的實質就是“對一組言語行為進行測量,這組行為是表征目標能力的全部行為的一個抽樣。測試的結果,是為了可以對目標能力作出推論”。德語確認考試的效度正是體現在對目標能力的考查上。為了讓我國的外語測試也能夠真正體現測試目標,注重測試的實效性,最終有效地促進德語教學,培養(yǎng)真正具有語言應用能力的外語人才,我們應該集各類考試的優(yōu)勢,結合各種情況,在外語測試形勢和內容上不斷改革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汪先鋒,倪建樂.從信度與效度的相互關系看語言測試的取向[J].山東外語教學,2000,(3).
[2]金艷.提高考試效度,改進考試后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后效研究[J].Foreign language World,No.6,2006.
[3]宋力英.大學外語考試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7:152.
[4]粱雋.托福寫作測試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08,(45).
[5]劉金聲,單亦禎.語言測試的綜述[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6]王勇旗.雅思學術類閱讀測試的特點分析[J].考試周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