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爾·比亞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都會圍坐在火堆旁邊,一邊烤火,一邊聽著故事,看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漸漸隱退。黑夜中,孩子們的臉被木柴燃燒的火焰映得通紅通紅,輕煙盤旋著升向天空。朋友的爺爺西塞老爹那天晚上給我們講了好幾個故事,不過在講最后一個故事之前,他就一直重復強調(diào):“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故事?!苯又迩搴韲?,開始講起來。
從前有一個獵人到樹林去打猴子。他只尋找了幾分鐘就發(fā)現(xiàn)了一只猴子,它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一棵矮樹的樹枝上。猴子根本就沒有理會他,甚至當獵人離它越來越近的時候。獵人走到足夠近的位置,藏在一棵樹的后面,能夠清楚地看到猴子,接著他舉起槍瞄準。正當他要扣動扳機的時候,猴子突然說話了:“如果你開槍打我,你媽媽就會死掉;要是不打,你爸爸就會死掉?!闭f完猴子恢復了先前的姿勢,嚼著吃的,還時不時地撓撓頭,抓抓肚子。
“如果你是那個獵人,你會怎么做?”西塞老爹問。
我們村子里的小孩每年都會聽到這個故事。講故事的人往往都是村中的長者,他們通常會在故事結(jié)尾時,當著孩子父母的面,給孩子們提出這個無解的問題。聚在一起聽故事的每個孩子都被要求給出一個答案,不過從來就沒有人答上來,因為他們的父母都在場。講故事的人也從沒有提供答案。
每次輪到我回答的時候,我總是跟講故事的人說我會好好想一想,這個答案當然是不夠好的。
故事講完后,我們6歲到12歲之間的孩子就會集體討論,想出好幾個可能會過關(guān)的答案,避免父母當中有人死亡。然而,這個問題并沒有正確答案。如果放過猴子,就會有人死;如果不放過它,一樣有人得死。
那天晚上我們商定了一個答案,但是很快就被否決了。我們告訴西塞老爹,如果我們當中有一個人是獵人的話,我們不準備去打猴子,還有很多其他的動物可以打啊,比如鹿。
“這個答案不行,”西塞老爹說,“我們已經(jīng)假設(shè)身為獵人的你已經(jīng)舉起了瞄準猴子的槍,你必須做出決定?!彼芽蓸饭蓛砂?,微微一笑,把其中的一塊放進嘴里。
對這個問題,我7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jīng)有了一個自認為合理的答案,不過從來沒有跟其他人討論過,怕傷了媽媽的心。我給出的答案是:如果我是獵人,我會射殺那只猴子,這樣它就不會再有機會讓其他的獵人陷入困境了。
(李元杰摘自《環(huán)球時報》2009年2月13日,喻 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