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宏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能否促進母乳喂養(yǎng)率。方法:人院、平產后或術后的健康教育及出院的指導。結果: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加強母乳喂養(yǎng)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滿足產婦的需要,均能在產后康復過程達到預期目標。結論:健康教育在促進母乳喂養(yǎng)中起主要作用。
[關鍵詞]母乳喂養(yǎng);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7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4(b)-114-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醫(yī)療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如何促進母乳喂養(yǎng),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大多數父母無育兒經驗,這就使得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加強母乳喂養(yǎng)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滿足產婦的需要,均能在產后康復過程達到預期目標。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05年12月~2008年2月。在黑龍江省雞西礦業(yè)總醫(yī)院醫(yī)療集團二道河子中心醫(yī)院分娩的產婦510例;年齡(28.65±6.73)歲;孕(39.8±3.5)周;新生兒Apgar評分(8.7±1.3)分。
1.2方法
1.2.1入院宣教向孕婦介紹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指導其作好乳頭和乳房的準備。具體作法如下,①介紹母乳的優(yōu)點:母乳營養(yǎng)豐富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是嬰兒最適合的食物,它含有嬰兒生后4~6月生長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物質;母乳具有增強嬰兒的免疫力的作用;母乳直接從乳腺分泌,溫度適宜,污染機會少,經濟方便。②乳頭、乳房的護理:對每位孕婦作乳房檢查。及時查出內陷或平坦乳頭并對此進行糾正指導,指導孕婦作乳頭伸展練習,拉開并離斷與內陷乳頭“綁”在一起的纖維。
1.2.2平產后或術后的健康教育①早接觸、早吸吮:產婦分娩后應盡早母嬰皮膚接觸,一般情況下,嬰兒生后30min(剖宮產的產婦在麻醉藥退后清醒30min內)即可進行哺乳,每次可持續(xù)10~30min,即使沒有乳汁也應吸吮乳頭。②指導正確的哺乳方法:哺乳時母親體位舒適,全身肌肉放松,母嬰必須緊密相貼,母親的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個乳房喂哺。哺乳結束后,可擠少量的乳汁均勻地涂抹在乳頭上。以保護乳頭表皮。喂飽嬰兒后,乳頭應及時脫離嬰兒口腔。
1.2.3出院指導指導產婦出院后飲食、休息、嬰兒喂養(yǎng)的注意事項,介紹手工擠奶的方法:擠奶前徹底清洗雙手和清潔水輕擦乳房,假設自己處于愉快的環(huán)境,以利排乳反射,濕熱敷雙側乳房3~5min,輕輕按摩乳房,產婦身體略向前傾,用手將乳房托起,將大拇指和食指相應放在乳暈上下方,用大拇指和食指的內側向胸壁處擠,必須擠壓乳頭后方,這樣就能擠在乳暈下方的乳竇上,有節(jié)奏地擠壓及放松并在乳暈周圍反復轉動手指位置,以便擠空每根乳腺管內的乳汁。
1.2.4調查方法出院前采用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510份,均當場收回,問卷由護士長與責任護士共同評價,有效問卷510份。
2健康教育形式
2.1發(fā)放各種有關書面資料
準備一些圖文并茂的書面資料,如母乳喂養(yǎng)指導、母乳的優(yōu)點等的書面資料。起反復加深了解的作用。
2.2利用走廊櫥窗進行隨時的健康知識宣傳
形象化的實物照片張貼。進行產前,產后的飲食指導、喂奶姿勢、手工擠奶嬰的方法等的介紹。
3討論
3.1加強管,注意哺乳細節(jié)
護士在產婦哺乳初期乳量不足時,應告知產婦盡量不要使用奶瓶哺乳,以避免嬰兒出現乳頭錯覺,發(fā)生拒食吸吮母乳的現象。嬰兒吮吸乳頭時,應該含住大部分乳暈,因為壓迫乳暈有益于刺激乳汁分泌及流出。同時,指導產婦注意兩個乳房輪流喂哺,以保證營養(yǎng)全面均衡,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與“休整”。
3.2因人施教
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因人施教,是健康教育成功的關鍵。每個產婦的心理特征及文化程度不同,影響母乳喂養(yǎng)成功的因素也不同。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等,因此護士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個體化教育。通過因人施教,使每個產婦掌握母乳喂養(yǎng)知識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