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祥洪 陳寶祥 趙宜奇
江蘇常州一中的姜毓洲高中畢業(yè)后,被美國一所著名大學錄取,還獲得了該大學3萬美元的獎學金,這在華人大學生中是寥寥無幾的。臨行前的某一天,他應邀來到母校常州一中與同學們談自己的人生心得。他說,年輕人要適當?shù)爻哒{,“秀秀”自己,因為引起別人的注意,不是一件壞事,也無關品德……別具一格的導入語對大家產生了觀念上的沖擊。
自信源于“把不擅長的事情做好”
圍繞“成功與成長”的話題,姜毓洲認為成功就是做讓社會和自己同時得益的事,而成長則是源于一點一滴的積累,循序漸進的成功。世間無捷徑可走,而失敗與挫折又常伴左右。他希望大家要養(yǎng)成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笑看成敗。他曾經(jīng)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一個人采訪哈佛大學的董事長,兩個小時的采訪時間里,他表現(xiàn)得高調而自信。別人問他為何會有這樣的勇氣,他說:“我想頂多只是被對方拒絕,可即使那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面對失敗我不在乎?!?/p>
在談到“自信”時,他強調“要有一顆冠軍的心”,而變得自信的方法就是“把不擅長的事情做好”。他建議同學們不要在意教改班和普通班的稱呼,而要從自身做起,主動加強班級之間的交流,不要讓班級阻隔了自己的發(fā)展。他說自己五音不全,卻有勇氣競爭學校“文娛部長”一職。他認為,在國外,一個CEO也許并無特長,但只要能發(fā)現(xiàn)人才,并把人才組成一個團體解決實際的問題,他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CEO。他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大家:嘗試很冒險,卻能逐漸增長自信。
“后悔當初不用功”不值得同情
姜毓洲還認為,留學不是很輕松地到國外去生活,外國的大學生也許活得比中國的大學生還要累,但留學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讓自己更快地成長。留學者留學國外,首先會有新鮮感,但是很短暫。之后更多的是孤獨。這時,留學者就會抓住每一個機會和人交流。他常聽到有人說“后悔高中沒用功,后悔大學荒廢了學業(yè)”,他認為這樣的人不值得同情,因為人生的決定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里。每個人都會羨慕別人成名后的光環(huán),卻忘記了別人成名背后的辛酸。
要知道玩為何物
他認為,高一和高二的學生是一塊泥巴,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狀,多交友可以指導自己的人生,出去走走可以開闊眼界,多讀經(jīng)典可以品味有深度的生活,看動漫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哪一種方式都能讓自己成長,包括玩,但玩也要玩得有技巧,玩得有意義,玩得高調和有思想。他自己就很會玩,一有機會就熱心參加校內外的活動,比如:他曾參與某個電視臺的節(jié)目策劃,遞交了大型節(jié)目策劃單,不是為了出成果,而是覺得這個過程很好玩。他發(fā)現(xiàn)只要投入進去了,就總能做出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