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民
學校體育是體育教育構成的一部分,而小學體育又是學校體育一個小系統(tǒng),它具有打基礎、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性質,這種教育的學習與普及活動則體現(xiàn)了體育的義務性、基礎性、全面性等基本屬性。正是這種屬性,決定了體育教育作為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樣有著教學目標。就是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wèi)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強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因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只有正確認識小學體育教學的性質,才能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全面發(fā)揮體育教育的效能。那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又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下面就此談些體會。
一、小學體育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
多年來,部分學校一味地追求優(yōu)秀率和升學率,視體育教學為“小四門”之一(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縱觀部分農村小學,尤其到總復習階段,體育課常被語文、數學、英語教師侵占,有的教師甚至說:體育課無非不就是讓學生玩,學生玩得還不夠嘛?還要專門開課讓他們玩,不就讓學生玩瘋了嗎?受此影響,體育教學工作步履艱難。正因為這個原因,有些體育教師變得自由散漫,在教學中不強調學習體育的目的、意義,以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目標管理。在學校的體育課重要場所——操場上,我們不難看到“放羊式”教學,這樣更導致其他教師和學生產生體育課上與不上、上好與上壞一個樣的思想,學生頭腦中的體育課就是一個字“玩”。這不僅談不上學科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而實際上,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全體學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和審美素質等諸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這樣,就能避免片面追求學科優(yōu)秀率和升學率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沖擊與影響,能真正發(fā)揮學校體育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小學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其教育內容廣泛。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學科特點,貫徹啟發(fā)式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甚至是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力量、速度、柔韌、靈敏、協(xié)調等方面的培養(yǎng),使學生以正常、健康的心態(tài)參與到各種活動或比賽中來。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我們廣大體育教師要使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落到實處,這樣才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學校體育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還能陶冶情操,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因此,教師還必須要轉變體育教學“僅是增強學生體質”的觀念,應積極開發(fā)體育教育的多種功能,為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體育教學的德育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更不能脫離教材,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方式去揭示,即要做到潛移默化,教師靈活地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投擲壘球的“拉滿弓”輔助練習,可以教育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品質;還可以教育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友好相處,熱愛集體,增強競爭意識。投擲壘球過程中教育學生不搶好球,不撿近球把方便留給別人的良好品德等等。同時也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進行“搶種搶收”、“支援前線”等游戲時,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節(jié)約糧食、熱愛祖國等教育。而在進行“高人”、“矮人”等游戲時,注意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陶冶其情操。如新編小學生校園集體舞可以陶冶學生美的情操,還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關系的良性發(fā)展。在每年都要舉行的“冬季長跑迎新年”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利用北京奧運會的契機,給學生講解部分運動員的辛酸歷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同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和風細雨般地講道理,循循善誘,又需要潤物細無聲式的潛在影響;既要以正面教育為主,表揚為主,又要對不良現(xiàn)象進行善意的批評??傊隗w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是多渠道的,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只要我們把握時機,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融合在體育教育過程中,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小學籃球為例,我們用相對少量的課時進行籃球的基本技術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教學比賽。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比賽中,自我鍛煉提高,從比賽中感覺到技術的不足,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教學比賽中產生對籃球的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去。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競爭心態(tài)。這樣,使學生既鍛煉了身體又學到了知識,此時,教師再適當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他們就會形成自己的鍛煉能力。
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特長
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筆者從事多年體育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和總結。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可以采用學生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F(xiàn)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可以打破班級界限,比如分為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三個組別,開展一些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各單項制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由班主任教師協(xié)調進行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練習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我們只有在小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實踐中,深入地探索、思考,揭示其教育活動的內在規(guī)律,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