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 政
摘要:本文結合中外美術名家實例。論證藝術作品個性創(chuàng)造與獨特風格形成的重要性。認為在繼承、借鑒與創(chuàng)新軌道上,需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進行交融與璧合。需要畫家心智技巧和標新立異的創(chuàng)造藝術之精神。
關鍵詞:風格孕育;個性的構成;深化創(chuàng)新
一位成功的美術家,其作品最后受到歷史的承認,必然有其獨特的藝術品味和風格。獨特的風格是藝術創(chuàng)作所追求的目標,它要求創(chuàng)造者在主體意識上標新立異,具有民族精神和充滿時代氣息。藝術作品要有畫家的“自我”,即體現(xiàn)作者的個性和認知。藝術審美、藝術進步都需要獨創(chuàng),所謂“語不驚人四不休”道出了這樣的境界作為藝術追求目標的獨特性。不同的作品,要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有風格的作品才能有其生命力,風格愈鮮明作品的生命力也就愈強,作品“永恒性”的程度也就越大。古今中外美術發(fā)展的歷史,諸多的繪畫大師無不具有個人的繪畫風格和個性化的繪畫語言。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從達維特的古典主義、康定斯基的抽象繪畫,每個時代的畫家都在繪畫個性語言方面努力探索。所以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尋求培養(yǎng)和樹立具有強烈繪畫風格的個性語言,這也是每個當代畫家要給予高度重視或期待完成的事業(yè)。
任何一個有自己風格的畫家都必然要經(jīng)歷學習和創(chuàng)造兩個階段過渡,但如何面對以往的一切偉大成果,是美術界所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一部分藝術家認為“只有不斷反傳統(tǒng)”,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另一部分藝術家對此觀點看法有所不同。倡導“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上才能求發(fā)展”,即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并具有獨特的形式美感。筆者認為兩種理論都有其正確性和意義,它們同屬于方向性理論大層次之下的不同概括。
我們從熱衷“反傳統(tǒng)”提法的畫家們的全部理論和全部作品風格來分析。他們的作品并沒有傳統(tǒng)精神特征,而是在批評前人畫的基礎上,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格。而且這部分畫家,不僅是批判吸收了東方傳統(tǒng)繪畫,而且包括了西方傳統(tǒng)作品和自己的過往實踐。他們是不斷向東西方傳統(tǒng)文化挑戰(zhàn),又不斷反判自己的過去。在此理論思想的指導下創(chuàng)出自己的繪畫風格。另一種是繼往開來,以傳統(tǒng)藝術為底蘊,在學習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這種理論要比摒棄傳統(tǒng)的提法更科學,但同樣在傳統(tǒng)方面力求發(fā)展,卻有著力點不同的兩種可能性,只有當繼承沖破一切都繼承的牢籠并逐步上升為主導地位時,才能使傳統(tǒng)作品與個人風格作品形成互補態(tài)勢。主張在反叛的思想指導下的繼承,是一種有巨大潛力和燦爛前途的精神,它發(fā)掘了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獨創(chuàng)性,有利于我們藝術觀念的更新,能較快地推動一個封閉的藝術早日走向未來,推動區(qū)域性的藝術與世界范圍的對話,并以積極的姿態(tài)將自己的作品與世界范圍一切高水平的藝術競爭。它反過來可喚起一個民族邁向新藝術高度的奮發(fā)精神。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美術史上歷代偉大的畫家都如此。我們從“點彩派”繪畫大師修拉的藝術活動中可見一斑。修拉屬于后期印象派畫家,他保持了印象派畫家的某些原則:即“化情節(jié)為主題,描寫當代的生活。密切注意明暗效果”。修拉早年在安格爾的弟子亨利列芒主持的美術學院完成了學業(yè),如畢沙羅所說:“修拉在學校沒有白過”。1884年修拉創(chuàng)作的作品《揮鋤的農(nóng)民》融進畢沙羅以及印象派畫家的鋪排筆法。他的大幅作品《安涅爾浴場》中的形象也是“絕對靜止。沒有個性表現(xiàn)”,此后修拉深感必須解決這一問題,一定要使形體和光源達到完美的結合,利用光來實現(xiàn)自己的結構理想?!稁鞝柾叩娜{河》是修拉采取此種結合的第一件作品。畫面用小碎筆鋪筆,筆觸愈來愈少,最終變?yōu)樾〔庶c,摒棄了印象派光色多樣性。《大碗島的星期天》是其最成功的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由此創(chuàng)立了“點彩法”,這是一種可以表現(xiàn)出光線所特有的結晶性結構感覺的方法。修拉終于創(chuàng)出了自己風格的作品。從繪畫大師的藝術道路上我們可得知,個人風格的形成,是沿著有批判的繼承、發(fā)展并創(chuàng)新的道路,才得以展現(xiàn)出自己的繪畫風格特征。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人們往往對新領域都存在著膽怯、羞澀、謙虛或回避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和行為往往扼殺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也不利于強化個體的意志。一個畫家如果想創(chuàng)出自己的風格,不想也不去做前輩畫家不曾作過的繪畫嘗試,提供以前畫家不曾提供過的東西,那么他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超越和突破性的作品。當然開拓的道路是充滿艱辛和坎坷的,但是為了藝術作品能具有較高審美價值,必須宏揚和激勵藝術家走獨特的道路。因為陳陳相因與人的審美需求相抵觸。如果大家都固守以往成功的經(jīng)驗,那么藝術創(chuàng)作的道路很快就會失去它的根基和活力。
許多有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都能超越有限的時空,表達人類對于未來的憧憬、希望和追求而顯示出其超拔于現(xiàn)實的不平凡氣概。印象主義在美術史上永遠占有著重要的位置。它沖破了幾個世紀繪畫上的禁錮,步入了一個色彩的、明亮的新世界。它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革了繪畫。而且改革了雕塑、音樂、文學和文藝批評。就是到21世紀的今天,仍然沒有失去一定的影響力。莫奈對印象主義這一新風格的形成起了首屈一指的促進作用,當時在他的作品中從來找不到取悅于觀念的意圖,看不出追求“華麗”的傾向。他不顧許多人的反對,毫不退縮的堅持認為他的視覺是正確的。這種“冒險精神”也喚起了志同道合者,使其成為印象派的引路人。在世界美術史上永遠具有自己的地位。而今相當多的畫家都有一定的藝術才華,但總是以一種因循守舊的態(tài)度對待繪畫藝術、缺乏義無返顧的“冒險精神”,總是不能主動伸展和表露創(chuàng)意,形成一種保守、遲鈍的創(chuàng)作心理,在創(chuàng)作方式上沒有勇于進取的精神,沒有畫家個性的極力張揚,不敢也不愿涉及繪畫的“危險區(qū)”。審美心理是一種怯懦、玲瓏、內(nèi)向的方式,并以此為其作品的指向,這種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不可能以多方位視角的開拓和多層次情感去表達當代美術的創(chuàng)作風格,導致其作品千人一面。筆者以為藝術的永久生命力必定存在于前人未曾涉足的新境地,只有以“英雄主義”的姿態(tài)才能進入藝術廣闊、深遠、自由的世界。
許多在美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都有其獨特藝術風格,且都以其高超的技藝來完成的。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也就表達不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難賦予作品精神和靈魂。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14歲左右就至佛羅論薩跟隨當時的著名畫家和雕塑家委羅基奧學習,委羅基奧熱心于透視學和解剖學的研究,以科學的理論和實驗的方法對待繪畫藝術,他的畫坊成為勞動、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場所,在這里成長的少年達·芬奇出師時畫藝已超出他的導師。如果沒有在佛羅論薩十幾年的探索和學習所成就的扎實基本功,可能就沒有被稱為“文藝復興三杰”的達,芬奇。有人認為寫實繪畫需要對技巧進行嚴格的訓練,畫抽象繪畫——即新潮繪畫,不需要面得逼真,因此就不必進行嚴格的基礎訓練,筆者認為西方雖然流行抽象藝術,但寫實繪畫在當今花壇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數(shù)抽象派畫家,他們
的寫實功夫都是很高的?,F(xiàn)今西方的美術專業(yè)教學,非常重視寫實功夫的培養(yǎng)。因為這是抽象繪畫的基礎。畢加索的繪畫是抽象畫的代表,但他的寫實功夫非常扎實過硬,他15歲畫的油畫《科學與慈愛》相當成功,寫實能力極高。
然而完美的技藝,并不完全都能被畫家用來從事有藝術風格的創(chuàng)作,不少西方畫家造型能力強,色彩也很好,也未能創(chuàng)作出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西方許多宮廷繪畫功力可謂深厚,但其作品都是些俗不可耐的輕飄浮華之作。我國水墨畫家中。有不少人筆墨深厚。功力精椹。也未畫出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好作品,也只能成為匠人。原因是他們把技術作為目的,在創(chuàng)作中忘記自我存在,沒有打開繪畫情感這扇閘門。中國美術史上異峰突起的石濤、八大山人之所以能創(chuàng)出自己的藝術風格,不僅是他們的筆墨功夫高超過人,也是他們“墨點無多淚點多”的靈魂,召喚著藝術之神的降臨。他們的成功與所處的時代與文化背景有關,在各自的作品中融入了豐富的生活情感。只有畫家勇于探索,從情感認知上不斷豐實自己,一定會創(chuàng)作出有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
畫家們需要受過嚴格的院校美術教育,培養(yǎng)較為扎實的基本功。也應注意室外功夫的訓練。注意兼收中外美術知識,力求對人的精神內(nèi)涵有更深的理解。畫家凡高對待繪畫是非常認真的,甚至可以說是狂熱地鉆研過素描、解剖、透視,后來他厭倦了學校的清規(guī)戒律,迫切渴望表達自己的感情。凡高響應著大自然的召喚,他走出校門,面對生活,當他把視線投向遙遠的地平線時,他那激動不安的線條和色彩就象火一樣地噴發(fā)出來。他的《金黃色的莊稼和柏樹》一畫,色彩光輝奪目,構圖由近及遠——從柏樹叢經(jīng)過枳燃的黃色田野,又經(jīng)過淡藍色山脈以及白色、淡紫色天空,背景上的一塊綠色。安排的非常成功。近處的土地仿佛在燃燒,柏樹叢的形狀宛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遠方的山脈和云彩在動感線條后面,表達出對遼闊原野的寂靜之渴望。是大自然的感染力推動了他在色彩方面對綜合形體表現(xiàn)力的夸張與加強。由于凡高渴望生活。走向大自然,在他的繪畫中體現(xiàn)出一種非凡精神,從而產(chǎn)生了凡高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綜上所述,一個畫家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需要借鑒以往畫家們的一切偉大成果。藝術家需要繼承文化藝術傳統(tǒng),但“古之須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我之腹腸”。對傳統(tǒng)我們必須有“反叛精神”,我們要學諸家,但應知諸家并非是我,這兩方面成為互補勢態(tài)。一個有開拓性的畫家應有恢弘的氣度,沖破傳統(tǒng)的藝術格局,有進取精神,有膽識進入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的交替運動,超越時空,重新步入一個新的藝術領域。生活、大自然是畫家們藝術新風范的源泉和土壤,只有在此根基上才能譜寫出一首首獻給人民大眾、區(qū)別于他人的光輝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