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
摘要:《博彩》是美國小說家雪莉·杰克遜的代表作,作品構思精巧,主題深邃。本文試圖通過小說描繪的博彩儀式所反映的三種悖論,從基督教思想入手解讀小說的主題:小說探討了人性的淪喪和現(xiàn)代人的精神危機,反思了現(xiàn)代社會對基督教傳統(tǒng)的扭曲。
關鍵詞:博彩;基督教傳統(tǒng);悖論
雪莉·杰克遜的短篇小說《博彩》(1948)講述了在一個英格蘭小鎮(zhèn),村民通過抽彩方式選出每年供奉的犧牲者,用石頭將其砸死的故事。小說圍繞博彩儀式的過程,描繪了參加博彩的村民群像圖,展示出宗教儀式般的場景。小說在內容和主題上都折射出濃厚的基督教思想,通過闡釋博彩的三種悖論:天堂與地獄、對與錯、救贖與懲罰,探討了人性的淪喪和現(xiàn)代人的精神空虛,反思了現(xiàn)代社會對基督教傳統(tǒng)的扭曲和對宗教的畸形崇拜。
1、對基督教傳統(tǒng)的繼承
小鎮(zhèn)舉行博彩的傳統(tǒng)與基督教傳統(tǒng)十分相似,擁有像基督教一樣的權威,“六月博彩抽,糧食快豐收”,人們相信博彩儀式能消災解難,神圣不容褻瀆。《摩西十戒》的第一戒就要求信徒完全信任上帝,不能有絲毫懷疑。博彩儀式代代相傳,已滲入骨髓,無人質疑,連鎮(zhèn)上的小孩在懂事以前都被告知這一盛事,甚至在儀式開始前都會自覺地“精心挑選最光滑最圓潤的石頭”準備把它們砸向博中頭彩的“幸運兒”。
耶穌為了替人類贖罪犧牲自己,是血淋淋的替罪。正如喬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記述的朝圣之旅,整個《圣經(jīng)》展現(xiàn)的就是人類自失去伊甸園后艱難的回歸旅程。小鎮(zhèn)的博彩儀式也可以看成是被現(xiàn)代人扭曲的受難式,小鎮(zhèn)居民認為一個人的血可以洗掉他人的罪,哈金斯太太變成了另一只“替罪羊”。
2、借基督教傳統(tǒng)進行反思
作為一名基督教徒,雪莉·杰克遜深受基督教傳統(tǒng)影響,小說包含大量宗教元素;但作為一名現(xiàn)代作家,她又以敏銳的觸角感知到現(xiàn)代人的精神危機,通過四對悖論:對與錯、救贖與懲罰、天堂與地獄、選擇與命定的揭露,以批判的眼光審視現(xiàn)代社會被扭曲的基督教信仰,以強烈的責任感為我們鳴響警鐘。
2.1第一個悖論:天堂與地獄
舉行博彩儀式的英格蘭小鎮(zhèn)寧靜溫馨、淳樸安詳,故事開篇便將我們帶入一幅“彌漫著盛夏氣息”美妙的自然畫卷:小鎮(zhèn)村民彼此招呼著開玩笑,又一幅祥和的生活畫卷,簡直就是人人向往的伊甸園。隨著博彩儀式的臨近,我們逐漸感到緊張與不安。當格雷夫斯先生拿著黑匣子走來時,所有的人都和他保持著距離,屏住呼吸,恐懼折磨著大家,每個人都對可能降臨到自己頭上的厄運提心吊膽。博彩儀式象幽靈一樣在小鎮(zhèn)徘徊,小鎮(zhèn)村民每年都會和死神擦肩一次,要么僥幸錯過,要么不幸撞上。悲劇周而復始地上演,這里其實是地獄。而非天堂。
2.2第二個悖論:對與錯
哈金斯太太在最后道出了事實:“這是不對的”,也道出了小說探討的第二個悖論:對與錯。在村民眼中,博彩儀式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根本不應該質疑它的合理性。事實上,博彩儀式采取抽簽方式選擇中彩者極具迷惑性,讓參加者誤以為其結果是公平、正確的,如格雷夫斯夫人所說:“人人機會均等”。耶穌基督為彌補人類的過失甘愿犧牲自己,是正義的、舍己為人的無私行為;然而,村民犧牲他人來保全自己,是非正義的、自私的行為,哈金斯太太和基督一樣是無辜的,陷害無辜違背了基督教精神,博彩儀式其實是錯誤的。
2.3第三個悖論:救贖與懲罰
小鎮(zhèn)村民殺死哈金斯太太得到的不是上帝的寬恕。而是懲罰,因為這和基督教教義背道而馳。上帝教導:愛我就愛我的人民,只有愛才能獲得救贖。博彩儀式雖然在形式上與耶穌受難相似,但本質上卻截然對立:一個是自我犧牲的愛,一個卻是自私自利的恨。哈金斯太太吼叫著為自己的女兒和侄兒力爭參加抽簽的機會,全然不顧把自己的親人置于險境;當有黑色記號的紙條被哈金斯太太一家四口抽中,兩個兒子同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紙條沒有記號,也就是說自己父母其中一人已注定會被石頭砸死的時候,卻“高舉著紙條沖向人群,跳著、大笑著”,僥幸逃脫的狂喜讓我們看到親情湮滅的悲哀;更有人此時給了年幼的小戴維一些石頭讓他去砸自己的母親;抽彩前還和哈金斯太太有說有笑的德拉克羅伊克斯太太“選中一塊用雙手才能搬得動的大石頭”砸向哈金斯太太,人情冷漠,讓人戰(zhàn)栗?!赌ξ魇洹返牡诹浔闶遣豢蓺⑷耍翢o疑問,人們希望以哈金斯太太的性命為代價祈求救贖的愿望是注定不會實現(xiàn)。
清教徒將被上帝選中視為榮耀。因為亞伯拉罕得到上帝允諾:“我必給你祝福,使你的名尊大。成為祝福的口頭語?!比欢恫┎省返闹胁嗜双@得的不是庇護和榮光,而是死亡。哈金斯太太沒能升到天堂受到上帝的眷顧而是被打入地獄遭受死亡的折磨。同樣是替罪羊,為了他人福祉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是善的象征,所以能除惡救人;被活活砸死的哈金斯太太是為那些為求自保犧牲無辜的人埋單,是惡的反映,畸形的“替罪羊”儀式帶來的只有懲罰。
3、結束語
雪莉·杰克遜結合基督教傳統(tǒng),揭露了《博彩》的悖論,表達了自己對現(xiàn)代社會中基督教傳統(tǒng)的反思。正如老華納所說:“現(xiàn)在和過去不同了,現(xiàn)在的人也和過去不一樣了”。它可以理解為對博彩儀式所壓抑的人性沖動的反映,也可以說是對現(xiàn)代社會人的墮落和對基督教傳統(tǒng)被扭曲的嘆息。弗蘭納里·奧康納(Flannely O'Connor)曾說:“對于耳背的人,你要大聲疾呼;對于視力不清的人,你不得不畫出大而驚人的人物。”《博彩》平淡安靜的敘述其實暗潮洶涌,情節(jié)逐步展開直到小說結尾才達到高潮,我們才恍然大悟,轉念一想,才感到毛骨悚然。作者正是要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偏見和自以為是的罪惡。正如作者在《圣弗朗西斯編年史》上所說:“我想,通過在現(xiàn)代社會,在我自己的村莊里設置一個特別殘忍古老儀式,通過對生活中無意義的暴力和普通的殘忍行為做一個生動的戲劇性的處理,從而使讀者感到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