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近百年來流傳的一些以《尚書》學為題的通論性著作和以《尚書》真?zhèn)沃q為話題的專書相比,馬士遠教授新出的《周秦<尚書>學研究》(中華書局)是一部頗有特色的開拓性之書。作者在對《尚書》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進行宏觀梳理的基礎上,對當前《尚書》學研究的困境加以反思,提出了“繼續(xù)糾纏于那些一時難以形成共識的傳《書》之學中的老問題不放,倒不如著眼于《尚書》學史中的釋《書》之學、用《書》之學,將研究重點放在各時期《尚書》詮釋活動對中華民族精神定型、文化傳統(tǒng)嬗變以及學術延承等方面所發(fā)揮的或促進或阻礙之作用,并從中探尋出有利于當今社會發(fā)展與人類和諧生存的規(guī)律以資借鑒”的觀點,并創(chuàng)造性地以《尚書》學的源頭時期“周秦”為斷限,以詮釋學、編撰學等多層視角為切入點,完成了其首部斷代《尚書》學研究專著,為繼續(xù)深化《尚書》學研究、完善《尚書》學研究體系提供了較為成功的研究范式。這是一項很有學術史意義的拓新工作。
近百年來,《尚書》學史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如陳夢家的《尚書通論》、馬雍的《尚書史話》以及劉起釪的《尚書學史》等均為影響深遠的專項成果,但對深化該研究領域有著重要意義的斷代研究體系卻始終未能展開。斷代專書學術研究往往有著各自不同的價值取向,伽達默爾認為:“每一時代都必須按照它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歷史流傳下來的文本,因為這文本是屬于整個傳統(tǒng)的一部分,而每一時代則是對整個傳統(tǒng)有一種實際的興趣,并在這傳統(tǒng)中理解自身。”《尚書》作為記載中華文明源頭時期的核心歷史文獻,對其重行編纂整理、解讀闡釋、多向使用的行為,在歷史上始終沒有間斷過,但不同時期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吨芮?尚書>學研究》的作者巧妙地將宏觀、中觀、微觀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完整地審視一代《書》學的流變面貌及其所曾發(fā)揮的歷史作用,這不僅有助于促進斷代《書》學研究的全面發(fā)展,對漢代《尚書》學、宋代《尚書》學、清代《尚書》學以及近代《尚書》學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尚書》學研究的學術認同度,為解決《尚書》在學術史中諸多糾紛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論支撐、更系統(tǒng)的文獻支撐。
該著在研究內容層面上包括了以下三點:一是《尚書》文本的流變,包括史官的采編、匯為《書》及其增益改訂;二是《尚書》的傳播及其社會功用的流變,包括以《書》贊治、以《書》為教、以《書》為史等;三是《尚書》的詮釋的流變,包括儒、墨諸家的詮釋等。這三個層面是相互倚扶、相互交叉、相互發(fā)明的。因此,該著所做出的研討、論述,內容豐厚,集編纂、傳播、詮釋于一爐,《尚書》文本的編纂、變化,在周秦政治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社會文化觀念之構成原因等,都顯現(xiàn)于其中了。一些學術上有爭議的問題,如《尚書》文本的編纂情況、成書年代、篇目的分歧等,也得到了較為合理的確認。
該著的另一突出優(yōu)點是文獻學方面用力最勤,盡力掌握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及近世研究文獻,又用心甚細,對周秦史書、子集、出土文獻、漢人《尚書》傳注等引《書》、論《書》、釋《書》均列舉出來,并做了辨析、解說,凡所論述大都是在翔實文獻的基礎上做出來的。此類文獻的發(fā)掘,固然以前的學者做過,但此著多所增益,更加完備,僅此一項便為后來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極有學術價值。該著最后論述了《尚書》在周秦文學史的歷史地位問題以及儒家《書》教文藝思想問題,這是就近世文學史研究和文藝學著作中忽視、輕視《尚書》在周秦文學中的“主流地位”,無視《尚書》是中國早期散文成熟的標志及其對歷史散文、諸子散文的重要影響,無視《尚書》中所表述的文藝思想而發(fā)的,所論極是。
總之,馬士遠教授的《周秦<尚書>學研究》在《尚書》學史研究體系與斷代《尚書》學研究途徑、研究方法方面,確實是出新之作。書中對時下《尚書》學研究現(xiàn)狀的辯證審視也是中肯的,值得《尚書》學研究工作者們深思,讀者在通讀此書之后一定也會有同樣的感觸。
(錢加清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273165)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