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平平
互聯(lián)網作為第四媒體出現后,使得互動形式得到加強,人們對媒體存在的形態(tài)和播出方式的審美感在不斷淡化,而這種淡化其實就是媒體互動意識加強而形成的。理解互動對于媒體產生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也是不能不介入其中的。因第四媒體的出現,使得廣播互動播收之間出現了很大變化。廣播節(jié)目的互動,通常的理解是在節(jié)目進行時態(tài)的一種狀態(tài)。
現在沒有專門廣播媒體互動的定義,但對于電視媒體的互動,人們在表述上是這樣認為的:互動,從抽象意義層面上講,就是發(fā)生在兩者之間的行為或行為的可能:具體說來,互動就是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而發(fā)展成的一種數字播出形式。
信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形成的信息流,在通過數字或是模擬方式廣播的時候,實現互動就不僅是一種純粹技術手段的進步,而會直接影響媒體的傳播方式,并且最終會對傳播效果和傳播現狀產生影響,改變媒體的傳播形式,所帶來的是媒體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
廣播的互動,在沒有現在如此之多的手機短信之前,我們好像是把廣播的熱線直播節(jié)目,作為最重要的互動形式,而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中央臺,還是在一些省市地方臺,“短信形式”對于正在進行的廣播互動已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短信發(fā)布的方式,雖然減少了聽眾參與的現場感和不同語感的效應,但是媒體在對這些參與者的表述中辨別了真?zhèn)?,有了篩選的空間。
話語互動意識是廣播媒體最基本的特性。主持人和聽眾形成互動或是形不成互動,這是廣播節(jié)日自身最基本的要求,沒有了廣播節(jié)目的互動。廣播本身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就會減色。廣播節(jié)目本身的這種話語互動關系,是依賴于主持人的感覺,自覺或不自覺而出現的,然后是聽眾在對媒體有所了解之后,感到了這種形式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因而使這種依賴感逐步建立起來。
廣播媒體的互動和其他媒體的互動是不一樣的,因為廣播節(jié)目的互動是同時進行和發(fā)生的,它不像報紙和其他媒體那樣,可以通過事先的剪裁和潤色,而達到媒體想要達到的宣傳目的。它是“正在進行”的播出形式,因此它要求廣播節(jié)目的主持人必須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較高的處理問題的水平。
前不久,某電臺有一檔叫做《消費熱線》的節(jié)目,在這個節(jié)目中,一位正準備參加英語考試的學生,對某集團在某地銷售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質疑,那就是他所購買的一臺英語辭典出現了故障,對方要求他再花99元換一臺新的辭典,可是這位學生說一臺英語辭典售價不過200元,再花近百元的錢換一臺新的太不劃算,就對銷售商的服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節(jié)目進行的時候,導播同時接通了銷售方在某地的服務熱線,讓其接受消費者的咨詢,最后銷售方先提供一臺備機,讓這位學生先用上復習考試。事后再進行處理。這樣就在直播節(jié)目進行過程中讓主持人、消費者和商家同時在熱線節(jié)目中見面——三方互相通話,當場解決問題。
再來看看河南文藝廣播的一檔午間節(jié)目,這檔節(jié)目定位于年輕的聽眾群,每天都會有一些歌手現場演唱參與節(jié)目,并出一些問題與聽眾互動。該節(jié)目自播出以來一直成為年輕時尚一族的最愛。它之所以能夠讓聽眾喜歡,原因之一就在于實現了主持人、嘉賓與聽眾三方之間的互動。這樣的互動形式,它還有一個另外存在的收聽場。也是通過這些前來做直播節(jié)目的參與歌手得到的,因為出于對他們來電臺做節(jié)目本身這件事的關心,無形之中就擴大了收聽群。顯然這樣的策劃和創(chuàng)意,沒有現場感還是不能實現互動和在場的交流。節(jié)目本身是否能夠吸引人就會打折扣??梢韵胍?,在播出之時和之后廣播節(jié)目互動觀念的建立,對于廣播節(jié)目的包裝名牌戰(zhàn)略的實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自然廣播的互動意識,也的確反映在對人的心理和精神層面上,而且這種相互的互動。往往是主持人以一種主持者的姿態(tài)和聽眾在進行交流;有的時候主持人會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掩飾起來,然后以局外人的感覺來進行交流;有的時候會顯得心不在焉:有的時候會讓一些聽眾感到失望;有的時候,主持人對一些充滿贊譽之語的聽眾,會表現出十分樂意接受的語態(tài)和熱情,而對于另外的一些聽眾就會相對冷淡。在這種時候主持人的情緒化會因為個人性情和喜好,影響節(jié)目播出的效果,已經忘記了節(jié)目正在進行的時態(tài),成為僅限于主持人和某位熱線聽眾的交流,忘記了自己的談話內容正在被更多的聽眾同時收聽。作為主持人。對這種互動應該保持一種良好的聽覺素養(yǎng),那就是既要傾聽對方。同時又不能沒有原則地迎合對方,更不能以庸俗的東西來參與其中,或是僅僅成為自己個人性情的真實流露的在線播出。
自然,在這種互動中節(jié)目主持人還要注意,不能用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教訓聽眾,也不能以聽眾導師的面目出現,更不能用那種頤指氣使的態(tài)度。有了這樣的主持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就能真正為廣大聽眾所喜愛,就能真正意識到主持人狀態(tài)的最佳效果,就不僅是交流的到位、解答的到位和設計問題、回答問題的合理得體。而是時時想到我現在的節(jié)目,會因為熱線的存在、因為短信平臺的建立和網絡論壇的及時更新。適時再現,已經讓廣播節(jié)目本身早已超出了空中信號的覆蓋,而是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收聽收看以及下載等方式并存的集合。互動的借助顯現手段多了,對廣播主持人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再僅僅局限于廣播節(jié)目本身了。
廣播互動過程中就目前而言,是局限在“聽”和“說”之間進行的,一個好的主持人,要在互動過程中實現良好的播出效果,其實就在于這兩者之間須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也就是主持人在接聽到參與節(jié)目的聽眾的交流話語之后。先是要有耐心、有重點地選擇判斷與節(jié)目主題有關的話語表述,然后是在交流過程中讓對方因你而建立傾訴的信心和信賴感。接著就是要學會適度控制和調節(jié)節(jié)目氣氛。進行狀態(tài)把握,最后才是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或是判斷。在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中,主持人自身對互動參與者的影響。以及被嘉賓認可或是讓聽眾參與者相信。就能說明節(jié)目本身已經達到了預想的目的。這樣的節(jié)目也就是成功的。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