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
可是,當今語文課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能令人滿意:大多數(shù)教師仍然采取滿堂灌的教育方式。教師一個人講得唾沫橫飛,學生機械地無聊地做著筆記。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被剝奪,個性被壓抑,想象力被閹割,創(chuàng)造力被扼殺。他們沒有自信,沒有自尊,沒有生氣,沒有快樂。
究其原因:很多教師仍被專制化、共性化的教師中心論的理念和行為統(tǒng)治。教師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講解效果,過低地估計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認為課堂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者,既浪費時間,又學得膚淺,不如教師自己講解效果好。
特級教師寧鴻彬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很注意這一點,他說:“文章要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要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要由學生自己分析、解決,知識要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獲取。規(guī)律要由學生自己去概括掌握?!?/p>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而不是把教育看成“教師灌、學生裝”的活動,盡量喚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來激發(fā)學生的教育動機,促進他們的不斷發(fā)展。使知識生活化,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積極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產(chǎn)生再次體驗成功感的愿望,進而使學生從“試著探究”逐步變?yōu)椤皭厶骄俊?。讓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的環(huán)境中受教育,這不僅可以使我們的教育效率提高,也促進了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1、營造民主氛圍
中國人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講究師道尊嚴,學生不能說不。教師要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以平等的關系與學生交流,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學生來說,最好的老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把學生視為朋友的那種教師。
2、加強學法指導
如果在使用該模式時不加強學法指導、不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習慣,課堂上會造成表面上熱熱鬧鬧,很多學生只是濫竽充數(shù),教學任務不能完成,達不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1)、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己認真研習教材,邊閱讀邊畫出關鍵內容,將教材分成幾大塊,揣摩編者的思路。
(2)、整體把握教材的思路和主要內容。
(3)、挖掘教材的知識體系,構建知識框架。
(4)、揣摩理解、記憶知識的方法、技巧。
(5)、在研讀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
(6)、發(fā)現(xiàn)問題后,要努力從教材中尋找答案,或借助工具解決問題。
(7)、自己確實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上交小組討論。
(8)、小組交流時要做好記錄工作。
3、要有自主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安排,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時間,讓他們自己去閱讀、感悟、探究、合作,每個環(huán)節(jié)給的時間都要充足,不能走過場。
4、教學重點突出
“自主”模式操作不好,最大的問題便是教學任務不能完成,這也就是部分教師嘗試了一下,就再也不用的原因。究其原因,他們沒把握住重點。
教師課前準備要非常充分,活動的設計、教師的點撥,都要做一定的預設,要緊扣課程標準,做到少而精,充實有效,既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角地位,又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業(yè)務上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強化教育理論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存儲的知識,使自己能充分地駕馭課堂,上課方式更要有創(chuàng)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互動中產(chǎn)生共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